谈起东西德,许多人首先会联想到双方之间的巨大差距,并且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西德的国家面貌是“富裕的、自由的、高福利的”,而东德的国家面貌却是“斑驳的、颓废的、僵化的”。当然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客观事实。东德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中最发达的一员,但因为毗邻的西德是世界级顶尖发达国家,所以东德无论经济、社会抑或文化与西德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据相关资料统计,在苏美两个超级大国主导的冷战时期,东德人均GDP仅为西德的1/4,职工收入为西德的1/3,劳动生产率仅为西德的30%,进出口贸易为西德的1/10,科技水平落后于西德20年。正是由于双边差距较大,因此从1945到1961年,总人口1664万的东德总共有350万人逃往西德,整个国家超过1/5的人口流失,其中包括大量的知识分子与技术人才。“逃亡潮”对东德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促成了柏林墙的建立。但竖立的高墙并没有阻挡时时发生的外逃,从1961年到1989年,又有20多万人逃亡。
那么,东西德之间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距呢?许多人简单的将原因归结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认为苏东高度集中的指令式经济手段是导致东德不如西德的唯一原因。但是,如果对欧洲近现代历史有更深入的一步了解,就会发现东德落后西德的原因远没有那么简单。
东德本身基础就不如西德德国最发达的莱茵河沿岸经济区、鲁尔区几乎全部都在德国西部,这些地方自中世纪时代就城市林立、商贸繁荣,在工业革命后又是较早进行工业化的地方,本身底子就要比德国东部好得多。而德国东部虽然也有诸如勃兰登堡、西里西亚之类的工业化地区,但是经济开发较晚,富裕程度也并不如西部。何况二战之前,德国东部工业产量仅占全国产量的18%、二战后东西德分立时,东德面积和人口都仅抵西德的30%~40%。基础相差如此大,东德何能抵得过西德?
中世纪德国西部的城市比东部密集
东德遭受战争破坏更大二战末期,德国在欧洲战场上节节败退,苏联军队率先攻入了德国东部境内。二战末期几场最惨烈的战役几乎都发生在德国东部,包括令苏军平均每天伤亡2500人的柏林战役。与此同时,盟军也对德国东部实施了狂轰滥炸,例如德累斯顿大轰炸造成25万人死亡,整个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德国东部的经济建设与基础设施在战争中遭受了毁灭性打击,二战结束时的德国东部可以形容为“一片废墟”。
东德大量工业设备被苏联搬走东德虽在战争中遭受沉重打击,但遭受破坏的程度并不如波兰、匈牙利、苏联等国更大,另外东德还保留了一部分工厂、企业。此时苏联正在东欧各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权,决定将德国东部仅存的机器设备拆卸、运送到本土与东欧各国,在恢复自己经济的同时,也帮助东欧各国恢复满目疮痍的经济。东德仅有的家底也被拿走的差不多,自然比不过西德了。
我们也应该看到,在整个冷战时期,东德一直在以劣势的基础奋起直追,东德在20世纪70年代的发展速度甚至高于西德。为世界十大工业强国之一。相对于底子不如西德的东德而言,这已经很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