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母婴 / 正文

感染者日增近千上海努力不封城(上海30万人感染)

时间:2022-03-25 02:50:06 浏览:1170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3月18日凌晨,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家组成员、复旦大学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百忙中接受人民日报大江东工作室专访。这位“疾控女侠”与上海新冠疫情防控决策者和一线疾控人员一样,几乎不眠不休。见缝插针式的午夜专访,吴凡对于当前上海疫情防控策略调整、网格化筛查等问题,一一正面回应。

感染者日增近千上海努力不封城

吴凡在3月19日上海市新冠疫情新闻发布会上。东方网供图

大江东:国内这轮疫情严重的几个地区要么封城,要么多轮全员核酸检测,上海坚持不封城,而是大规模实行切块式、网格化管理,这个决策是怎样做出的?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过哪些评估和研究?

吴凡:首先,上海不是“坚持”不封城,而是根据疫情发展不同阶段、根据疫情特征做出的科学选择。大家都知道,上海此前主要是靠“早发现”,加上精准的流调溯源,划定密接、次密接、风险人群这三个圈层来做好防控,尽量在做减法,“多一个不要,少一个不行”。这个策略成功的前提,是病例发现要早,才能快速排摸清楚。如果出现较大范围社区传播,就不具备这种做法的前提和条件了。

根据近期疫情传播特点和对几个区阳性人员的分析,我们发现,疫情存在多点、局部聚集的特征,并有向全市扩散的趋势。我们一面围绕发现的阳性人员线索进行排摸,采取相应防控措施;一面也发现存在病毒隐性感染和隐匿传播的问题。由于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增强、人群普遍接种疫苗,无症状感染者和轻症病例比例比较高,这对“早发现”策略是巨大挑战。如果不能及时阻断病毒传播链,当隐性感染者的基数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面上较大范围的爆发疫情。

对 “精准防控”的理解,我们不要僵化。今天上海调整防控策略,用“减少流动+核酸筛查” 切块式、网格化筛查的做法,正是根据不同的疫情特征,实事求是地分类采取防控措施,是科学精准防控的另一种形态。上海疫情防控从来不会为精准而精准、为创新而创新,而是秉持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每一个决策,专家建议,领导拍板,都是需要有担当的。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努力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我们也一直思考,什么是“最小的代价”,如何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怎样找准“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平衡点——一方面生命至上,疫情防控是当前头等大事;另一方面,控制疫情也是为了百姓利益,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只从防控单一维度考虑下重手、做加法,必须多方兼顾。疫情防控中,减法才难做,“多一个不要”就是做减法,现在不层层加码,分区分层差异化对待也是做减法。

从某种意义上说,上海今天不封城、不停摆是被“逼”出来的,上海没有退路。上海不只是上海人的上海,也是中国人的上海,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无可替代,甚至会影响国际经济的大局。像世界第一大集装箱港码头如果停摆,会有多少国际货物贸易受牵连,多少货船滞留海上?如果封城,停摆一周、十天,对扫干净疫情确实有利,但从经济民生角度看,多少中小微企业、打工人、市民百姓都要停下来,各种损失之大,是我们承受不起的!

疫情防控,上海现在走了一条很艰难的路,防控策略有了重大调整,“打法”变了。原来是找出病毒感染的上、下家,点对点清除;现在是“减少流动+扩大筛查”,一个个区域切块、划分网格,快速排摸,通过阶段性让经济生活慢下来而不是停摆,来实现疫情的社会面动态清零。

大江东:不少人担忧,上海控制得住这一波感染吗?疫情会在何时迎来“拐点”、实现社会面清零?

吴凡:我不做预报。随着网格化筛查的推进,上海的感染人数短期还会继续增加,这符合我们的预期。以前的病例数字只是冰山一角,现在要把“冰山”底部兜进来,才知道这个底有多大。

最近,上海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一直都在深入细致地与专家组一起分析研判,反复权衡,果断决策。疫情没有给我们考虑周全的时间,上海不能等待,明确的防控目标,确定了防控战略大方向,接下来的具体战术问题就是边推进、边研究,动态研判下一步的打法、手势。这两天,有了第一阶段重点区域、重点人群筛查的数据,就要重新划分下阶段重点地区了。

这一次网格化筛查,最大好处是把病毒的隐匿传播阻断,去除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部分。一旦隐匿传播链阻断,感染人数就会断崖式下降。当前还有一些风险,流行病学溯源显示,上海这波疫情并非一个来源,除了本地疫情传播外,也发现了国内其他地区传入引发的局部疫情。

大江东:近期的封闭管理,时间、范围五花八门,有的是14天,有的是7+7,有的是2+12,有的是48小时,百姓有点懵。能否详细解释一下,各种场所和人员封控的科学依据、解封标准?

吴凡:这些管控措施,48小时(2天),是这次重点区域筛查的措施,目的是减少人员流动,没有短期的网格固定,核酸筛查就像开着水龙头拖地板,很难排清。

其它几个措施,是围绕着确诊病例和密接、次密接、风险人群这“三个圈层”的管控规定。

目前,密接者都是14天集中隔离,次密接为7天集中隔离+7天社区自我监测。“2+12”针对的是密接者所在的楼栋或工作场所的风险人群。对次密接者涉及的工作场所的人员,目前只要14天自我健康管理。

大江东:新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对轻型病例实行集中隔离管理,无症状感染者也并不收治,是否会带来防控风险?

吴凡:没有风险。诊疗方案是针对病人的诊疗规范,规定医疗机构病人怎么诊断、怎么治疗、什么标准算治愈。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病人,不需要治疗,只是他们有传染性,不能不管。虽然有过少数病人治愈出院后核酸复阳的情况,但都没有造成持续感染和传播的能力,也就没有太多公共卫生学意义。

近期,实施多时的国家疫情防控第八版规范也在征求意见,一经颁布,防控规定会有所调整,我们也会做出相应改变。

大江东:正在进行的大规模网格化筛查中,出现了核酸采样排长队、健康云系统不畅、检测结果报告时间长等问题,您怎么看?

吴凡:据我了解,为防范恶意攻击,上海“健康云”系统建设时设置了保护机制,一旦短时间有大量访问,系统会自动防护,目前已经做了调整。鼓励大家错时,提前生成“健康云”二维码截屏,小区检测分时段错峰,让上网人数均匀化等。有的小区16日出现采样排队聚集现象,到17日就变得高效顺畅。毕竟抗疫两年多,上海从没有同时做过这么多筛查。

大江东:关于网格化筛查,有市民担心,“不是同时做,做完的小区和外面一流通,又会有传染风险”,如果市民有多处住房,还有不被网格固化的可能性……是这样吗?

吴凡:这一次,上海综合流调情况和“热力图”等,对病例较多、活动频繁、传播链复杂、扩散风险较高的重点区域进行较大范围主动筛查。48小时内的网格化筛查,人员是固定的。48小时后,对于筛查二次结果“双阴”的疫情低风险的街镇,予以解封。对于筛查发现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但区域疫情风险相对较低的街镇,针对该病例相关人员和居住地等场所(网格)落实进一步排查管控的措施,其余区域予以解封。对于筛查发现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较多,区域疫情风险较高的街镇,为尽早发现传染源,及早阻断疫情传播链,经研判评估,需再次对该街镇开展全覆盖的筛查。下一轮,重点区域调整,范围会大大收缩。阳性感染者就这样被固定在一个网格里。

这次重点区域筛查可以说上海正在努力探索一条疫情防控的新路——城市运行不停摆,通过分级分类,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像上海这样有近3000万实有人口的超大城市,如果没有网格化的扎实基础,即使全城封闭,也会有漏网之鱼。

大江东:上海一线疾控队伍和基层防控体系眼下压力巨大,非常疲惫,让公众心存感动与敬意,另一方面也担忧忙中出错,疲则生怠。作为全国政协委员,您在全国两会提出了相关建议。当下,您认为该如何支持和保障基层防控“大白”?

吴凡:疾控队伍和基层防控人员确实太疲惫了!心存感动与敬意的最好方式,就是配合他们,不给疫情防控添乱,自律、作好个人防护,不要因为个人生活有些不便就放任发泄不满情绪。疾控队伍是抗疫特种兵、突击队,要爱护好他们,关键时候用在刀刃上。疫情防控不只是公共卫生的事,更是一个系统性社会治理问题,需要同心协力、综合施策。(姜泓冰)

来源: 人民日报客户端上海频道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