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问前路,
回首过往,
悲怆不已,
长留一声哀叹!
惊!3000家门店,最后却一无所有
在70、80后印象里,上岛咖啡环境优雅,有情调。是城市小资和商务人士最喜欢光顾的消费场所,没有之一。
一个店老板能开起一家上岛咖啡,不仅能赚到钱,而且倍有面儿。对于消费者来说,能在上岛咖啡消费,也算是一个有身份的上层人士。
所以说,在90年代,上岛咖啡不单纯是咖啡店,更是权贵的象征,是身份的代表!
那会,受社会热捧进入鼎盛时期,全国门店大约3000家。可惜好景不长,到2016年,大规模缩减,市场上门店不足1000家。如今,根据大众点评数据显示,北上广深合起来也不到130家。
跳崖式的缩减,让很多消费者都无法相信这还是当年加盟商拿着几十万争前恐后加盟的上岛咖啡吗?为何演变成这样?
上岛咖啡经历了什么鬼门关
靠加盟坐收人头税的“一招鲜”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想当年,上岛咖啡领先一步踏入中国大陆市场,依托加盟方式,快速打开国内市场。
不得不承认,在上世纪90年代,这种加盟跑马圈地是占领市场最有效方式,并且还能够短时间内建立起品牌效应,占用消费者心智。
可一味追求快速,弊端就暴露了,就如刘强东这么评价上岛咖啡:上岛咖啡的加盟,不协助去选店、培训,只收加盟费。
加盟商不仅没有得到以上的服务,而且还无法得到中期销售支持、后期的营销数据分析。因此针对没有经验的加盟商来说只能摸着石头过河。
“甩手掌柜”当上瘾,不理不睬,加盟商肆意发展!有些加盟商心之过急,看到单纯卖咖啡不赚钱,于是进行“混业经营”。
这时就会出现一个滑稽可笑的现状:
有的上岛咖啡店咖啡质量上乘,环境温馨,依然保留着高端谈判场所的气氛;有的店秒变成中央炒菜馆或者是麻将馆,搞得乌烟瘴气,让消费者还以为是走错场地。
自大膨胀,卖弄自己品牌,对对手嗤之以鼻!上个世纪,上岛咖啡在国内市场有着先发优势,可随后外资咖啡品牌涌入,给上岛咖啡重重一击。
同样的客单价,同样的产品,外资咖啡还注重品牌打造和看重消费者体验,注定上岛咖啡要失去独有的优势。
可悲的是上岛咖啡没有觉悟,仍在“吃老本”,凭着品牌知名度这点骄傲资本,仍在疯狂扩张,收取更多加盟费。
所谓那些管理、那些创新……在上岛咖啡眼里是不存在!这种固步自封的态度,对于品牌形象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可想而知了。
互联网咖啡居上,欲占传统“半壁江山”
眼见上岛咖啡品牌逐渐没落,集团为了挽回市场还不忘“加备胎”,推出了法牧牛排咖啡和UBC coffee两个加盟品牌,定位精致、高端、门店数量还不少。
在云合看来,如果现在依然走实体风,似乎没有多大胜算了,毕竟咖啡界掀起了一股互联网咖啡热风。
瑞幸咖啡,对于大家来说不陌生吧,一个本土互联网咖啡品牌。
利用线上窜动的流量,打破线下门店的物理空间限制,提高线下门店的坪效,从而实现最高的投资回报。
这种新零售独特典型模式,有何可借鉴,有何不一样的地方呢?
首先,瑞幸咖啡宛如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少爷,相比其他咖啡品牌,起步还要高。一开始打造就有10亿元的启动资金。
也就说瑞幸咖啡创始人要用这10亿来教育中国消费者另一种消费概念,用这10亿来撬动中国咖啡市场另一种可能性。
因此资金雄厚,短短3个月内成功入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天津、福州、武汉等13个主流城市,门店数量超过300家,5月份,要实现全国500家门店的覆盖率。
瑞幸咖啡这般野心疯狂,堪比中国咖啡市场排名第二的悦达咖世家。这样操作,岂不是走上上岛咖啡老道路?
这点上,和瑞幸咖啡和上岛咖啡还真的不一样。虽然瑞幸咖啡线下门店有3种类型:旗舰店,悠享店、快取店,但这些门店均为直营门店,在品控、品牌管理上严格统一!
瑞幸咖啡在体验方面给消费者带来一番新鲜感!瑞幸咖啡线下门店多而小美,每个门店做成10平米左右的消费者触达点,简单的装修和少量的等候吧凳,不提倡消费者店内消费。
言外之意,瑞幸咖啡更加专注咖啡外卖市场。在这点上,瑞幸咖啡还和顺丰合作,承诺如果在应用上下单,会在20-30分钟送达,并且口感不变。
这大胆尝试的举动,对于上岛咖啡而言是无法企及!
轻运营模式,一是减去加盟商这环节,二是可以减低单店成本和缩短开店周期,从而换来高密度的线下门店覆盖和快速的门店区域扩张,在短时间内触达到更多的消费者。
成本降低,就有大量资金玩起营销活动。以前很多品牌为了打响名声,不断砸钱在广告营销上,而瑞幸咖啡用这笔费用改为补贴消费者。
这手段用到实体店推广,提高获客效率和营销费用效率,大大降低互联网获客成本。
回到上岛咖啡身上,我们不乏看出,它的经营模式很老套,不说落后于互联网咖啡,连星巴克都无法追赶上去。
如果在思维上再不改进,行动上再不做出一些革新,上岛咖啡恐怕要和这个新时代挥手告别了!
电商报,中国电商影响力媒体!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电商报微信号(ID:kandian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