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情感 / 正文

网络暴力事例(网络暴力案例雪莉)

时间:2022-03-27 15:21:10 浏览:56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澎湃特约评论员 王钟的

网络暴力事例(网络暴力案例雪莉)

新春佳节来临之际,中央网信办决定开展为期1个月的“清朗·2022年春节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网信部门明确指出,将重点整治借疫情、社会热点事件等挑动网民对立,进行人肉搜索、辱骂攻击等网络暴力行为。

当下,网络暴力已成为严重影响上网观感、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问题。很多社会热点事件的形成与发酵,都伴随着网络暴力现象。因自杀去世的寻亲男孩刘学州,在绝笔长文中也提及自己遭受网络暴力的痛苦,就是新近发生的血淋淋的例子。

“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着你。”群体性和聚合性是网络暴力的主要特征,很多参与网络暴力的人,甚至根本都没有意识到其行为逾越了网络社群边界、给他人造成巨大伤害。互联网的“平庸之恶”聚集在一起,形成令人生畏的破坏力量。

反思网络暴力,需要互联网使用者提高网络素养和媒介素养。很多网络暴力是对信息的片面解读和传播产生的。不少网络暴力的参与者,面对复杂议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在尚未了解事件原委时就产生片面判断,迫不及待地在网络舆论场“出拳”。放弃对真相的探究,而沉迷于片刻的表达快感,这种“正义感”来得廉价而无知。

一个人的网络参与感,决不能满足于参与某种“集体无意识”的舆论狂欢。聚集在某类偏激立场的旗帜下,宣泄情绪、攻讦他人,相比现实社会的种种约束,确实能得到一种“安全”。然而,这种隐藏自己、龟缩于网络隐秘之地的发泄恰恰是懦弱的。无论线上还是线下,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言论负责,都要做一个无愧内心的敞亮的人。

揆诸现实,多数参与网络暴力的人,在生活中可能是勤勤勉勉的上班族,是按时上课完成作业的学生,是家人眼里的“顶梁柱”。在一个规则与秩序健全的环境中,他们并非动则拳脚相向、伤害他人的大奸大恶之徒。防止网络暴力的孳生,要改变互联网生态,建立更稳定、更有预期感的网络秩序,架起网络规则的“防火墙”和“高压线”。

技术应用为网络参与创造了畅所欲言的开放氛围,但绝不是纵容伤害的“修罗场”。在限制网络暴力方面,平台要拿出更精细的管理措施。针对刘学州事件,微博表示已对相关泄露当事人个人隐私、挑动矛盾纠纷的违规内容进行排查清理,还提醒用户可以选择开启“评论防火墙”,屏蔽疑似人身攻击和垃圾骚扰的评论内容。

尽管网络暴力是由轻微伤害叠加产生的,但也存在个别人表现更显著的恶意,他们故意制造谣言、搬弄是非,以在互联网平台煽风点火、挑唆对立为能事。除了对违规账号进行处理,也要对“挑头者”严加惩戒,让网络施暴行为付出法律代价。网络并非法外之地,只有充分发挥法律的警示预防作用,才能让更多人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平和理性的网络应用环境,依赖每个人的构建和维持。刘学州事件以及之前更多惨痛的教训说明,网络暴力并非抽象的言辞之害,而是真真切切作用于被害者身上的暴力戕害。谁也不希望被这种伤害吞噬,谁也没有权力助长这种伤害。

网络暴力事例(网络暴力案例雪莉)

责任编辑:沈彬 图片编辑:陈飞燕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