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最后一个季度,影视圈开始集体冲业绩。
压轴剧开播的开播,定档的定档,好不热闹。
每天流连于各大平台的飘,却苦不堪言——
看个职场甜剧。
被柔光泡泡直接糊了一脸。
看个古偶。
这西红柿炒鸡蛋配色配合发面馒头从天而降的画面,真的不是来开席的吗?
再看到体育题材剧。
要不是演员表上白纸黑字写着“宋祖儿”,我都不敢认。
这糊得伤眼的磨皮,把她鼻子硬生生磨成了脸上的两个洞。
我搞不懂这是何必。
普通打光下的她是不够好看?
想想也觉得讽刺。
如今观众对影视剧质感的要求日增,1080p都让位给了蓝光和4K。
但国产剧的各色魔鬼后期,却越来越伤眼。
网友恶搞出了几大平台的调色风格——
不得不承认,很得精髓了。
但笑过之后,也只能无奈叹气——
国产剧的“成色”,居然已经差到了这个地步。
如今国产剧走进了流水线生产模式。
放眼望去,各路《风起XX》《XX传》,从剧名情节甚至演员造型都大差不差。
即便是深度观众如飘,一眼未必瞧得出端倪。
但各个大厂,却在调色上做出了辨识度——
图一,冷白皮也无法对抗的死亡打光,爱奇艺没跑。
图二,磨皮+雾霾画质,八成是优酷的手笔。
图三,这喜庆劲儿除了你鹅还能有谁?
如今的影视剧审美风向,基本就是由这几大平台垄断。
而再细了讲,其实家家都有自己的门道。
爱奇艺,精髓就只一个字:黑。
今年的谜雾剧场,从《八角亭》的阴间开场起,就彻底进入了摸瞎模式。
大白天的高中教室连脸都看不清,学生全体摸黑刷题。
照这个学法,全校考307分不是梦。
《淘金》里的陈飞宇,连人形都看不出。
上次见他这般黑,还是他爹妈创作阿瑟文学时,他站在阴影里的样子。
再到新剧《风起陇西》,就不单是黑了。
是像关了门的冰箱那样,黑得又冷又僵。
白宇被拍成黑宇,俞灏明被拍成俞灏暗。
且所有人脸上都毫无血色,犹如僵尸开会。
这预告片要不说是战争戏,我还以为翻拍的《王国》。
桃式调色,让你恨不得打着手电刷剧。
而隔壁优酷则走向另一极端。
我总结为沙尘暴式滤镜——
黄,糊,伤眼。
几个新剧预告就很典型,一水儿的暖色打灯、唯美漏光外加十级磨皮。
但打光的生硬程度,更像是开了浴霸。
前阵子被指“诈骗”的《一见倾心》也不例外。
看路透——
这是什么内娱难得一遇的高质感民国剧?
看正片——
……
我对内娱到底在期待些什么?
烂俗的粉蓝色调和极限磨皮,是过去玛丽苏剧里就已经玩腻了的土味招式。
酷却还在锲而不舍地辣着观众的眼。
然而,唯美不是凹出来的,意境也不是一招柔光就能搞定。
这种毫无美感的画面,看多了只觉得在肉眼吸霾。
但,唯美风也并非是酷一家独大。
它的忠实战友芒果,也在坚守着梦幻滤镜的正义。
它还走得更远些——
对磨皮、柔光、美白的极致追求,让它创造了内娱的“美颜相机风”。
裤出品的《琉璃》,本来后期也挺狠。
但芒果买了版权自己播,还额外再加了一层柔光滤镜。
把主角从三维磨成二维,直接降级成劣质网游的观感。
自家剧更别提——
古偶。
校园。
再到最拿手的狗血剧。
无一少得了这白内障般的滤镜,亮得人恨不得戴着墨镜看。
更离谱的是,综艺也未能幸免。
《中餐厅》里,周也失去五官,教主白到反光。
被强制美白的丁真大概也疑惑:
在高原上都没见过这么刺眼的光芒。
眼前的黑未必是黑,但芒果的白是真白。
盘到这,你会发现,各大平台对自己的审美还是有坚持的。
甭管什么路数,基本都是一以贯之。
但其中还有一个异类,在后期上从不给自己设限。
明的暗的,敞亮的阴间的,凡是光谱上能出现的颜色,它全都敢套——
鹅的“二极管调色”。
暖起来,像在热带吃铜锅。
冷起来,又瞬间移动到了地府。
鞠版《白娘子》还白得连锁骨都消失。
《悍刀行》直接来了个乌漆嘛绿。
更绝的是,同一部剧里各种画风还能来回横跳。
这集走的还是雾里看花古偶式浪漫。
下一集马上变成暗黑电影质感。
从小妈妈唠叨说电视看多了伤眼。
这忠告,我是到今天才信的。
国产剧沉迷调色后期,往往只为一个目的——
“美”。
恰如一位影视后期师接受采访时所说。
不修的话,这么丑怎么见人?
来源| 狐厂娱乐观察
然而,前期粗制滥造,靠千篇一律的后期去强行修补。
这样撑出来的“美”,必定也是流俗的、表面化的。
典型的案例,是早期的于正式调色。
从前的他,醉心于大红大紫的阿宝色。
也不管古代有没有这种化纤布料、荧光染色。
总之浓艳就是美学指标,扎眼就是终极目的。
这些剧作因为饱和度调得过高,每帧都冒着诡异的荧光。
多看一眼我都担心自己放射性中毒。
但《延禧攻略》后,于正又找着了新的one pick——
所谓莫兰迪色。
当然,这种用色比起早前,是要精巧、新鲜得多的。
要做这种效果,除了后期,更需要服道化和灯光的配合,因而更见功夫。
但,再养眼的风格,一旦滥用,也会落了俗套。
今年欢娱的几部剧,从《骊歌行》《玉楼春》到最近频陷争议的《当家主母》,全是套模板般地套用这种色调。
看一回还有新鲜劲。
看多了,只觉得寡淡无生气。
且,从阿宝色到丧葬风。
观感是变了,审美情趣却换汤不换药——
面上是华丽了,人物却依然面目模糊,美得肤浅乏味。
尤其《当家主母》中的蒋勤勤和杨蓉。
按说,以这两位美人的底子,是只需衬,不需修的。
然而在刮大白式调色里,她们的五官一样集体出走,死白得宛如僵尸。
于正后期的调色,看似是出于对高级审美的追求。
但如是呈现的女性美,和市场的白瘦幼取向却别无二致。
飘想起《演技派》的一段公案——
张静初出演于式清宫戏,却因为于正要求使用自然打光,产生了异议。
张的考虑,是藏拙。
若使用自然光,光线从脸下方打来,容易暴露缺陷。
当然,她未必是怕丑,更多是为了贴戏中人物的形象。
当时于正则占了理——
没有演技的女演员才靠脸吃饭
再经过舆论一发酵,张静初彻底成了为了美貌不敬业的典型,招致口诛笔伐。
但再推敲下,于正的立场真就那么无懈可击吗?
张后来的回应带着刺——
于正的戏,后期是很吃重的。
换言之,他未必对传统光影美的有什么坚持,而依旧要靠调色来兜底。
且,就成片而言。
我也瞧不出这比柔焦、苹果光强在了哪里。
换种方式千篇一律,就是美学革命了吗?
并非飘厚古薄今。
但在五毛钱后期还未出现的年代,老剧的“色相”,可远比这要精妙得多。
1995年版的《西施》。
当时蒋勤勤的颜值正霸道,标致得醉人。
只是演技生涩,演的还是西施这种传说美人。
与陈凯歌拍杨贵妃的情况相似,得往虚了拍才有味道。
难为了杨洁导演。
在《西游记》后,再度演示了如何用低预算拍出神作。
室内,用薄纱般的散射暖光将人物包裹起来,烘托氛围感。
但,讲究的打光位置又总能强调出骨相轮廓。
即便是高糊画质,五官依旧清晰俊秀。
室外,则时常“看天吃饭”。
这边借了落日余晖,另一侧又补上一盏灯,立时便有了梦境般的幽美。
还有在夕阳里的这段独舞。
绝代美人的风韵,几个圈就转出来了。
光用得细致考究,即便没有滤镜也美得生动贵气。
而如今泛滥的魔鬼调色,只能说明影视圈的一大毛病——
追求美,却不肯用心。
要么,是制作时敷衍了事,再推锅给后期补救。
但地基都没搭好的房子,能谈什么装修?
要么,是审美跟不上野心。
宣传了老半天的“还原历史”“国风沉淀”。
拍出来却是清朝版《釜山行》。
《当家主母》
没下功夫的,丑得毫无悬念。下了功夫的,也不见质感。
与其说它迷幻,毋宁说是一种讽刺——
国产剧只知要注重“色相”,却不知用色的本质。
用色重要在哪里?
在于,影视作品本就是光影的艺术。
光和色彩,不只是为了提升观感,还应参与进表达和叙事。
但如今的多数平台,只把调色当贴金。
不论多一般的片子,换个调子就能营销“风格化”“电影感”。
然而不顾表达胡乱给作品刷漆,只会让国产剧愈发辣眼。
去年爆火的《隐秘的角落》,本属于光影美的优秀案例。
然而,这剧却无意带起了一股妖风。
经过平台无差别的抄作业,今年的剧界犹如蝗虫过境,目之所及尽是一片漆黑。
《真相》不仅暗,且是满屏的阿凡达肤色。
无语的是,从《一见倾心》到这剧,我始终没看清过陈星旭的脸。
谜雾今年的《致命愿望》,同样全程摸黑作业。
而且在黑里加了点霓虹特效,就敢美其名曰“赛博朋克”。
依我看,充其量是五彩斑斓的黑。
各路新剧预告,也同样伸手不见五指。
《云襄传》《特战荣耀》
可想而知,这集体“黑化”,只能收获一堆吐槽。
是观众审美标准混乱?
并不。
观众欣赏《隐秘的角落》,绝不仅仅因为它的观感高级、养眼。
更是因为它的色调、光影,始终是配合剧情、展现剧情的。
这剧有一个核心设定——
每个人都生活在压抑与挣扎中。
如三位少年主角。
无论没有管束的暑假如何自由,铺满阳光的街道如何宽阔。
但只要回到家,他们总是身处一片晦暗、凝重的阴影里。
朱朝阳被原生家庭所困,严良和普普躲在角落中生存。
在他们头上,还笼罩着一个黑洞般幽深的秘密。
这浓得化不开的绿,是压抑。
而穿插其间的红,则象征着被压抑的东西——
是周春红怯于面对的欲望。
是张东升无法再克制的仇恨。
更是在压抑中触底反弹,最终吞没一切的人性之恶。
好的光影色彩,是用来讲故事的,而不是包装故事的单薄。
而所谓“高级感”,单靠宽幅和胶片滤镜也搞不出来。
它应该是一种用色去叙事的意识。
《大明王朝1566》善以光喻史。
它将嘉靖、裕王、世子三代帝王以“山”字摆开,隐喻帝王江山。
他们沐浴在顶光里,如神祇般遥远庄严。
海瑞则是背光而跪,一明一暗,勾勒出封建王朝的绝对威权。
但,那束本属于嘉靖帝的光,如今已然黯淡了下去。
江山残败,国运日衰,即便曾有志向,心力也已不足。
而后登上历史舞台的两位后代,却如无数庸君一般,神圣而面目模糊。
海瑞说贤君不死,永远活在史册里,人心里。
他却只能看着王朝从自己走向覆灭。
这样的光影,有艺术性,有质感,有内涵。
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剧组都是用了心,动了脑的。
《大明王朝》的灯光师卷到什么程度?
能背下演员的台词。
熟知了导演的调度、演员的表演走位、甚至是整部剧的调性,何愁拍不出美感与深度兼具的画面。
因而,后期不是,也不应是决定影视作品视觉效果的关键因素。
因为它只能做到修缮,而做不到创造。
但如今呢?
后期早成了国产剧的遮羞布和擦屁股纸。
拍得多粗糙无所谓,反正后期能调整,又何必浪费时间。
来源 | 娱理
为了节约成本,压缩流程、快速圈钱。
如今的国产剧学得最精的便是潦草塞责、偷工减料。
资本规则等不了他们去设计、去调度、去等待那最契合镜头的光线与色泽。
但后期真就那么神乎其神吗?
《一见倾心》的玛丽苏调色引发群嘲,平台不得不让后期临时修改,一连更新了几次重制版。
然而,下完了雨打的伞,还有意义吗?
飘其实不爱故作悲叹,只是觉得好笑。
当今的劣质国产剧,美貌可以是精修,表演可以是抠图,武打可以是特效。
而今连光影都可以是后期。
如此粗制滥造,反倒成了最赚钱的行当。
黄志忠回忆《大明王朝》的一段话让人感慨——
好赖我经历过那个时候
你跟国家队的这个级别合作过
你在高山上站过
你知道什么是高级的
什么是好的
而现状却是,如今的技术和条件远胜当年。
我们却得被诓骗着咽下这刷漆的烂菜帮子。
我们都见过好的,知道什么叫高级。
请别用三流的货色侮辱观众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