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蛇科蛇类不仅种类繁多,数量也多,也是蛇类的优势蛇种。在我国分布的游蛇科蛇类中,有些种类是蛇类中少见的体型巨大种,令人印象深刻,尤其是锦蛇属的蛇类。
锦蛇属中体型最大的莫过于有大王蛇之称的王锦蛇,其次便是棕黑锦蛇。两者的分布区域并不重叠,棕黑锦蛇是东北及华北地区体型最大的蛇。成年体型一般1.5米以上,最长的可达2米,体重能够达到三斤。如此体型,在我国分布的蛇类中并不多见。
棕黑锦蛇在东北地区分布极为广泛,是东北地区的优势蛇种,来自东北的小伙伴对此应该并不陌生。
生态学相关棕黑锦蛇在东北俗称黄花松、乌虫或者黑松花。其体形粗壮,吻端圆钝,头略扁平,外观颈部不明显,尾部较短。生活时背面棕黑,以黑色为主,布满黄色窄横斑,鳞片光滑;头背面深黑色闪金属光泽。
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及辽宁的清原和新宾,辽宁分布的这两个区域是目前已知的棕黑锦蛇分布的最南端;国外分布于朝鲜及俄罗斯西伯利亚。均广泛分布于平原、山地、丘陵地区,多栖息在林缘、草丛、泥洞、木堆、柴草垛,甚至是一些破旧的木屋中。
东北的冬季气候寒冷,蛇类都需要长时间的冬眠。棕黑锦蛇在野生环境中一般会有一个固定的冬眠场所,多选择低矮山地阳坡、枯枝落叶层厚、土质潮湿疏松的洞穴中。选择这种地方,一方面温度适应、采光条件好,更多的是利于自身的安全。
棕黑锦蛇虽然体型大,但并不像王锦蛇那般凶猛,食蛇特性;一般以鼠类为食居多,是控制野外鼠类泛滥的有益动物之一;由于具有较强的攀爬能力,也会捕捉小鸟或者鸟蛋等,所以可能会经常看到一些大蛇攀爬上树,尤其让人心里发毛。人工养殖条件下,并不进食投喂的蛙类,棕黑锦蛇对食物的挑剔程度可见一斑。
经济价值和种群数量棕黑锦蛇凭借着粗壮的体型,肉质多,口感好,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是餐桌上比较受欢迎的食用蛇类之一。除了在食用方面价值以外,其蛇皮厚实具光泽,是制作皮具的上佳原材料。
可想而知,如此具有巨大经济价值的蛇类曾经受到人们的疯狂猎捕和过度利用。加上最近几十年来人类对其栖息地的开发利用,生产等;过度的干扰活动,以及其体型巨大较为显眼,人们的惧怕心理,碰上它基本都难逃一死。如此以来,加剧了棕黑锦蛇野生群体的数量急剧减少。
仅根据辽宁地区的调查结果显示,上个世纪末期当地的棕黑锦蛇数量仅为10多万条,而过去70年代此蛇数量分布比较广泛,数量达百万条以上。几十年间,数量骤减90%以上。
目前棕黑锦蛇已被列入国家三有保护动物,濒危等级。黑龙江省和辽宁省均已列入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名录。过去的人工养殖技术不成熟,野外捕捉回来的蛇类,由于不适应造成大量的亲蛇死亡。最近十几年,人工繁殖领域已有所突破,具有一定的养殖规模,但相关的国家政策随时都有可能改变,就像王锦蛇,跟棕黑锦蛇一样,都是餐桌上重要的食用蛇类之一,现在已不能允许养殖和食用了。
尾声棕黑锦蛇以前还有一个亚种,就是分布在长江流域附近以及华北地区的棕黑锦蛇赤峰亚种。两者除了形态有点差异以外,分布的区域也有所不同,共同的分布地区是在辽宁省境内。针对二者的分类一直都有争议。而根据一些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更倾向于认为棕黑锦蛇赤峰亚种应独立为种,于是就独立了出来,命名为赤峰锦蛇。赤峰锦蛇同样也被过度的利用,2020年已被列入国家重点野生动物禁养名单。
棕黑锦蛇属于无毒蛇类,身体粗大,闪光耀眼的麟色,在爬虫市场上也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虽然不是很好养殖,性情也比较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