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妇搏虎
负隅顽抗
《孟子·尽心章句下》
【原文】
齐饥,陈臻曰:“国人皆以夫子将复为发棠,殆不可复。”
孟子曰:“是为冯妇也。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
“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今译】
战国时,有一年齐国发生了饥荒,许多人饿死,孟子的弟子陈臻心情沉重地对孟子说:“老师,眼下齐国正闹饥荒,人们都快饿死了,这个国家的百姓都认为先生您将会再次劝说齐王,请他打开棠邑粮仓赈济灾民,救济贫困百姓,恐怕您大概不能再这样做了吧。”
(棠:在今山东省即墨市南八十里,当时那里有齐国储藏粮食的仓廪)。
孟子回答说:“再这样做,我就等于是第二个冯妇了。晋国有一个叫冯妇的人,善长与虎格斗擒拿老虎,后来他变成了绅士范儿十足的有修养的善人。
“行善后,冯妇不再打老虎了。有一次,他又驾车到野外去,碰见有许多人正在追逐一只老虎。
“老虎被逼到山坳中,老虎背靠着山角,面向众人(负隅顽抗),没有敢人走近它,大家都不敢过去捉它。
“就在这时,冯妇的马车刚好经过这,大家远远望见冯妇来了,众人就快步地上前去迎接。
“冯妇听说有老虎就一边捋起袖子,露出胳膊,一边走下车来,上前打虎。
“大伙儿都很高兴,众人都十分兴奋,可是那些绅士范儿的士人们听到了这回事儿后却嘲笑他妄恃老本、不自量力。”
(说,有一个东瓯国,那里的人把“火”叫做“虎”,他们把“火”和“虎”相混淆。
东瓯国的国内没有砖瓦,房屋一般都是用竹子和木头制成的,房顶都是用茅草盖的,因此常常有火灾发生,东瓯国的人都为此吃过苦头。
有个住在海边的商人到晋国做生意的时候,听说了晋国善于打虎的冯妇的事,并且听说冯妇所在的地方就不会有虎患。
这个商人来到东瓯国做生意的时候,就把冯妇的事告诉了东瓯国君。
东瓯国君听了大喜,就拿出十匹马、两块白玉、十匹文锦,令商人作为使者,到晋国聘请冯妇。
冯妇到来,东瓯国君亲自乘车到国门外迎接他,空出车子的左位,虚位热情相迎,同车回来,下榻国内高级宾馆,作为上宾招待。
第二天,集市中起火,国中人跑来告诉冯妇,冯冯捋袖伸臂,跟国中人出了宾馆,寻找了半天老虎的踪迹,也没有看见任何虎的踪影。
火势蔓延逼近宫殿和店铺,国中人簇拥着冯冯奔向大火,冯妇稀里糊涂地就被火烧死了。
于是那个引荐冯妇的商人因为欺君被判罪,而冯妇至死还没有认识清楚这是怎么回事。)
【赏析】
就东瓯国君来说,他为了解决国内问题不惜花费重金来引进人才,并且礼贤下士,值得称赞。但他在没有辨别出真假前,便盲目引进人才,出事后还将罪责归于商人。
就商人来说,东瓯国多火灾,商人想为国人做点好事,然而却错把打虎能手当成救火能人,以至于酿成惨剧,最后冯妇被当作替罪羊,至死还蒙在鼓里,实属可悲。
孟子以“冯妇的故事”为喻,告诉弟子陈臻,自己并非救济天下苍生的主角儿,赈灾本来就是一个国君职责之内的事,是不该重复提醒的,表示自己不会再劝齐王赈灾,也不想因此命丧黄泉,引人深思。
本则寓言“再作冯妇”又作“冯妇搏虎”,为重操旧业,重新从事过去的职业或工作, 又干起了老本行的典故。take on a risky and difficult job again.
后来“负隅顽抗”表示顽固抗拒到底的成语,“嵎”又作“隅”,山弯,引申为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
后用“负隅顽抗”比喻依仗险要地势,或某种条件,守住险阻strategic position,顽固抵抗desperately stubborn resist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