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黄宏 丁会琴)总分725分,华中师大一附中唐楚玥同学高考成绩一出来,就引起人们一片惊呼:别人家的孩子怎么这么优秀!细心的家长更是发现,唐楚玥语文更是高达146分,这理科生是个超级语文学霸。记者了解到,唐楚玥同学语文学习一直很牛,高中三年年年都有优秀作文在《帅作文》发表,还多次获得楚天杯和帅作文杯比赛大奖。
唐楚玥的成绩一出来,《帅作文》周报编辑部几位编辑就扎在一起议论:这不是在我们这又获奖又发表文章的唐同学吗?一翻《帅作文》周报、楚天都市报帅作文版和楚天杯、帅作文杯的获奖名单,就是她!
2018年唐楚玥读高一,这年7月10日楚天都市报A22帅作文版刊发了她的《愿你我的青春似星光》;2019年她高读二,这年1月9日帅作文周报刊发了她的作文《淡之韵》;2020年她高读三,这年1月1日帅作文周报刊发了她的《以乐怡情 以乐育人》。她的作文还入选了由楚天杯创新写作大赛组委会编辑、武汉大学出版的《楚天帅作文2019》一书。她在高中期间,还分别获得过楚天杯和帅作文杯高考同题作文大赛中一、二等奖。
据了解,唐楚玥同学高考语文得分146分,仅丢了一个选择题,作文几乎是满分。她的班主任范莉老师说,唐楚玥同学综合素质优秀,心理强大,学习能力强。对她的写作,范老师也是评价很高,在点评《愿你我的青春似星光》这篇作文时,她说“围绕‘青春’‘中国梦’,聚焦自身感受,解读家国情怀,牢记青年使命,寄语新一代,有诗意,有思考,有深度”。
高考中,数学、英语偶有考满分的,但语文考这么高的分数,十分罕见。唐楚玥曾经这样谈过她的语文学习经历和体会:“周二周四属于语文,周二看视频,语文课代表和语文老师会找各种各样的题材,比如中国诗词大会等诗词类节目,让我们沉浸在诗歌艺术的陶冶中,平语近人之类的节目,让我们了解到国家的政治走向、领导人的治国理念,感动中国,更是让我们对这些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敬佩不已……而周四的‘新闻联播’更是一大特色,每周将由班上的一对男生女生站在讲台上配合两人制作的PPT,为班上同学带来各种各样的新闻。对于播报的同学而言,这能锻炼大家检索筛选信息的能力,以及当众发言的能力,对于下面的收听的同学们而言,我们接触到这个大千世界的最新动向,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象牙塔’里面的学生,在对时事的认识和思考中也逐步培养了我们对家国对社会的责任感……”
而在她的成绩公布后,一些家长也纷纷感叹:“语文可以学得这么好,可以考这么高,在高考中实属拉分王!一定要教育孩子从小重视语文学习,重视写作,切莫疏忽大意。”
这里给大家分享唐楚玥同学在楚天都市报帅作文版和《帅作文》周报上发表过的优秀文章,供大家来赏读,领略学霸的文字魅力!
见2018年7月10日楚天都市报A22帅作文版
原文赏析:
愿你我的青春似星光
华师一附中高一(25)班唐楚玥
2035年18岁的你:
当我在考场上奋笔疾书时,你尚在小小的襁褓里好奇地感知着世界;当我用笔墨寄寓希望时,略能窥见你将用稚嫩的双手画下自己的人生轨迹。不由感慨时光荏苒,从我们到你们,青春与使命代代相承,未曾断绝。 你阅读此信时,也许正在高三起伏的排名中挣扎,18岁的我又何尝不是?可若我们不再纠结于分数,着眼家国,置身时代,那么纵然是百万学子中的一个你,无数工作岗位上的一个我,亦能在个人命运与时代使命的碰撞中写就平凡与伟大。 正如无数人身体力行,成为你我的榜样。志愿者投身最偏远的山区,将青春注入泥泞的山路、简陋的教室,传递着知识的光辉;科研团队扎根于实验室,将青春注入无数次尝试,失败又爬起,筑就着科技的成果;大国工匠远离人世喧嚣,将青春注入每一刀、每一笔中,诠释着坚守的价值……他们的青春不拘于小我之利,而是将自己与他人、国家紧密相连。
也许你会说,我们盛享太平,何必自找苦吃?的确,你面对的中国,已不再是那个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中国,但这并不意味着便可坐享其成。莫忘来路之艰辛,方能明晰今人之使命。百年前的青年,救亡图存,振兴中华;数十年前的青年,呕心沥血,顽强拼搏;今日的青年理应心怀感恩,心忧天下,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国家、青春之人类。 孩子,这些使命看上去很伟大,而落实到你身上却很平凡很简单。它在于“志”,愿你拥有报效祖国的远大志向,为着理想坚持;它在于“勤”,愿你能脚踏实地,任何理想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勤勉与奋斗;它在于“寂”,愿你远离浮华、甘于寂寞;它在于“新”,愿你博采众长,开拓创新……千言万语,皆愿你的青春与时代相系。 行笔至此,不由想起梁任公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请你接过这份责任,与中国一路同行成长;请你传递好这份使命,让后人继续追梦圆梦。 愿你我的青春似点点繁星,有一份光,便坚持闪烁;代代星光,时代的夜空不曾黯淡。 一位18岁的考生2018年6月18日 。
点评:围绕“青春”“中国梦”,聚焦自身感受,解读家国情怀,牢记青年使命,寄语新一代,有诗意,有思考,有深度。 指导教师 范莉
见2019年1月9日帅作文周报高中版
原文赏析:
淡之韵
华师一附中高二(25)班 唐楚玥
小时候不懂水墨画,我为了画出夏荷那诱人的粉红,一笔加一笔地涂抹,颜色是深了,可效果总与她“濯清涟而不妖”的形象相去甚远。而爷爷只是寥寥几笔,轻轻点蘸,白与粉相映衬,那荷花便呼之欲出了。
“你这花瓣都没涂满,颜色还那么淡,怎么就比我画的更传神呢?”我百思不得其解。爷爷笑了两声,摸摸我的脑袋,说:“这叫留白,中国的艺术啊,历来都讲求淡雅。”他还打了个比方,“西方的油画,是个活泼华贵的小公主,而我们的国画,更像个宁静淡泊的老者。”这是我第一次体会到“淡”的内涵和韵味。
从小到大,常常沉醉于古诗文的平仄音韵中,却也因为考试头疼不已。做多了错多了也就想明白了,它太“淡”,以至于“大老粗”学生难以用简明直白的文字写出作者的匠心与深意。它的“淡”,在于它情感的含蓄、表达的委婉。“锦瑟无端五十弦”,怪锦瑟“无端”,怎不是怪岁月无情?“对影成三人”,孑然一身,何来三人?它的“淡”,在于意象的隐晦、意境的深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寥寥十字,一轮明月,寄寓天下情思。小桥流水、炊烟人家、细雨梧桐、春风杨柳……无数的意象,加之隐喻、省略、用典、借代等手法,组合出丰富的意境,传达出复杂的情感。它很少直接表达,只是呢喃轻语,便留给后人无尽的想象空间,谁忍心打破这份“淡”呢?
从国画、诗文窥见的“淡”,可以说是一种素雅蕴藉、意味深远的艺术习惯。围棋,只黑白二子交替落下,但其中“数奇藏日月,机发动乾坤”的无穷变化,令无数棋士一生为之倾倒;书法,不需过多的器具,没有其他的色彩,“池墨泼飞云,紫毫挥广宇”,一支小小的竹管毛笔足以承载无数文人墨客的喜怒哀乐;七弦之琴,安静悠远,亦有高山流水之势,能作天地万物之音……极简以至至美,极淡以达至深。恐怕只有这样的境界,才能让后人反复咀嚼。
这些含蓄而深远的艺术文化,又可以说中国文人精神世界的外化。他们淡泊明志,赋予了梅兰竹菊之类淡雅的植物以人的情思;他们崇尚高洁君子,厌弃势利小人,与人相交,不为名利,于是有了“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这比喻要是换了位,总让人觉得不太合适。什么曲水流觞,焚香烹茶,什么花前月下,吟诗作对,还有的隐居山林,寄情山野,回归自我。不知是他们天性之淡泊雅致造就了中国传统文化,还是本就含蓄淡雅的艺术文化达成了他们生命的圆满?
左边为水,右边为火,“淡”最为精妙之处当属一种水火并育的为人态度、处世智慧。“淡”不一定意味着碌碌无为、体现为沉默懦弱。他们有凌云揽月的志向、报国济民的热血、放眼天下的格局,他们能屈能伸、能放能收、不以物喜、不为物累。有机会,便去争取,争取不到,也只是一笑而过;小人得志,心中看不惯,便明哲保身、敬而远之;皇帝器重,便积极上书对策、治国佐政,皇帝弃之,贬官一隅,也要勤恳为官、造福百姓。“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淡,看似简单,实则极难。要如何阅尽人事、超脱淡泊,才能达到此般境界?
如今,我们似乎与“淡”这个字,渐行渐远。诚然,科技的更新、社会的变革让传统文化随之衰微,但我们总能做些什么——善学习、善传承,在琴棋书画等技艺的培养中,陶冶心性之“淡”,传承文艺之“淡”;多阅读、多思考,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体会“淡”文化的本质意味与来龙去脉;最后,哪怕人世繁杂,也要以淡泊的品性守住心灵的净土,让淡的魅力在中华大地上代代相传。
点评:文章颇有章法,文笔开合有度,用词典雅,思想有一定深度。以爷爷和“我”画夏荷这件事开篇,引出对“淡”的内涵和韵味的思考,深入浅出,引经据典,有理有据。
湖北省武汉市武钢实验学校 陈霞
见2020年1月1日帅作文周报高中版
原文赏析:
以乐怡情 以乐育人
华师一附中高三(25)班 唐楚玥
西塞罗曾言:“我对理想的追求,是以善为历程,美为最终目标的。”而音乐,正是善与美的完美结合。和谐的旋律、变化的节奏,音乐陶冶性情、滋养灵魂;饱满的情感、蕴藏的思想,音乐亦能催生勇气、振奋精神。以音乐之美怡情,进而以音乐之善育人,方能收获尽善尽美之效。
“八音合奏,终和且平。”音乐之美,在于其优美的旋律与律动的节奏。“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曲琵琶,或急或缓,或高亢或低吟,摄人心魄;“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二十三弦之器,却能遍拟万物之音、纵揽天地之声,扣人心弦;“羌管弄晴,菱歌泛夜”,这是江南的婉约软语,如千回百转之淙淙流水,轻吟于心田;“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这是塞北的铿锵曲调,如铺天盖地之滚滚黄沙,响彻于心间。从古时的“宫商角徵羽”,到西方的“哆来咪发唆”,人们对于音律、和弦、节奏等等的要求与体验是具有普适意义的。音乐本身就是一门美的艺术,那些浑然天成的规律是自然赐予世间的礼物,更是人类自身智慧的结晶。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音乐之美,也在于其朗朗上口的歌词与其背后深刻的思想。除了单纯作为一种传递听觉愉悦的工具,音乐亦是创作者们表达自我、寻找共鸣的手段,以特定技巧修饰其表达、强化其主题,才能更易于记诵与传播。是“诗三百”中的重章叠句,以和谐的音韵流传下先民们“在河之洲”的浅唱低吟;是《义勇军进行曲中》“起来!起来!起来!”的反复强化,以简洁而有力的呼喊宣告出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决心;“炮弹要在天空飞多少次,才能被永远禁止”,鲍勃·迪伦在其民谣音乐中发出如诗般的追问……音乐,何尝不是诉说与表达,何尝不似诗词与文章?
“止怒莫若诗,去忧莫若乐”,音乐之美,更在于其真切动人的情感与饱满充沛的精神。在命运的考验面前,盲艺人阿炳以《二泉映月》尽倾悲恸之情,亦让后人为其潸然泪下,失聪的音乐家贝多芬以《命运交响曲》尽显不屈意志,亦为后世留下无尽的精神宝库;在历史的风云之中,庄重典雅的礼乐之音在“雅乐治国”的西周盛世中诞生,高亢震撼的《马赛曲》从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中走来;在时代的召唤之下,《我和我的祖国》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凝聚一代代中华儿女的价值认同,《飞天》引人梦回丝路,奏响新时代合作共赢的和平乐章……音乐本是个人的艺术结晶,而其背后的情感与精神能唤起世人共鸣、响应时代需求、折射社会变迁,因而具有了更高远的现实意义与传世价值。
“推开美的晨门,我走进善的领域。”一如孔子在陈绝粮之时仍弦歌不绝,你我亦能让音乐成为寂寞时、困厄时、迷惘时灵魂的伊甸园、心灵的桃花源、精神的助推器。愿你我在优美的乐声中深耕心灵的牧场,在激昂的曲调里拔节精神的高度,由美及善,方为至境。
指导教师 范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