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说的话太专业、听不懂?小荷医典「医说就懂」栏目,给你科学、靠谱的解释!
医生说:“孩子经常挤眼、皱眉、做鬼脸,不是调皮或者坏习惯,有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很多家长听到可能会慌了:
我的孩子经常做鬼脸,屡教不改,这是抽动症吗?
没有挤眼皱眉等表情,但孩子总是清嗓子,是抽动症吗?
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抽动症?
……
别着急,小荷医典一一为你解答。
“抽动症”到底是个什么病?抽动症的学名叫做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是一种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儿童行为障碍,属于神经发育障碍的一种,大家也把它称为抽动症。由于抽动症发病于儿童时期,所以有时也会在它前面加上“儿童”二字,叫做儿童抽动症。
无论是抽动症、抽动障碍还是儿童抽动症,这些指的都是同一种疾病。
抽动障碍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目前为止都没有明确它的具体病因,可能是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相互作用的结果。
抽动障碍有哪些表现?很多家长看到“抽动”两个字,会误以为孩子有明显的抽搐之类的怪异行为,才是抽动障碍,其实不然,它的一系列表现很常见。
抽动障碍的表现,主要分为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运动抽动:多表现为挤眼、眨眼、努嘴、歪嘴、耸鼻、摇头、皱眉、点头、吐舌、舔嘴、耸肩、转肩、斜颈、搓手、握拳、踢腿、踮脚、收腹、扭腰等,也有做鬼脸等其他复杂、“搞怪”的行为,比如拍打、旋转、跳跃等。
发声抽动:多表现为哼哼声、清嗓子、吸鼻子、吐痰、咳嗽、类似动物的叫声(如犬吠声)、单调声音(如发出“啊”、“呀”的声音)等,也有重复语言(重复自己说过的最后词语)、模仿语言(重复他人说过的最后词语)或者秽语(骂脏话)等。
图源:小荷医典
多大的孩子会得抽动障碍?抽动障碍多起病于4~6岁,一般10~12岁症状最为明显。男性学龄儿童患病危险性最高,男女儿童的患病比率为2:1、4:1。有研究调查发现,有5%~20%的学龄儿童短暂性的患有抽动障碍。
图源:图虫创意
什么?抽动障碍可以短暂性患病?是的~ 这种短暂性抽动障碍通常持续时间不超过1年,即使不做任何处理,也可能自愈哦。
但是,抽动障碍还包括其他两种类型,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和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清嗓、吸鼻等表现多见,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并不同时存在。抽动症状可能每天发生,也可能间歇性发作,但发作间隙不超过两个月,持续时间超过一年。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则为抽动障碍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抽动的部位多,且约15%的患儿存在秽语。因为症状累及部位多,次数频繁,对患儿情绪、心理影响较大。抽动症状总体持续时间长,常在青春期加重,可能持续到成年。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抽动障碍?首先,抽动障碍需要医生的诊断才可以确诊,确诊之前有严格的诊断流程,家长们最好不要自行判断孩子是否有抽动障碍。
那么,是否有一些“征兆”可以让家长们提高警惕呢?
孩子抽动表现(即上文提到的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一天发生多次,持续超过两周;或间断出现,持续1年以上,没有超过2个月的缓解期。
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带孩子去精神心理科就诊,也可就诊于小儿神经内科、儿童心理科、儿童行为发育科。
最后,“抽动症”并不可怕。
常见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行为治疗。家长应该遵医嘱,按照医生的方案进行治疗。大多数患者可以缓解,且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症状持续时间较久,但积极治疗,是可以正常学习和生活的。
家长对于孩子的抽动症状,要理解和接纳,在孩子发作时,千万不要责骂,因为这些行为并不是孩子的有意为之。
可以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多带孩子旅游、参加户外活动等,让孩子在平静和自信的氛围中成长,不仅有助于孩子疾病的康复,更可以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康的心理哦~
参考文献:
[1]廖清奎. 儿科症状鉴别诊断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2]郝伟,陆林. 精神病学[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3]李凌江,陆林. 精神病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4]桂永浩,薛辛东. 儿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医学编辑:安可
内容策划:Duffy
医学审核:姚俊华
内容出品:小荷医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