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女性 / 正文

黄粑(四川宜宾黄粑家庭做法)

时间:2022-03-30 16:40:17 浏览:39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贵阳清镇黄粑,是清镇市特产,也叫黄糕粑,以其金黄亮丽的色泽、香甜纯绵的口感,堪称一绝。它由黄豆、糯米、香米、粳米、白糖、风味馅料等原料拌和,用箬叶包着长时间蒸制而成。清镇黄粑颜色深黄,滋润软糯,芳香浓郁,甜美可口,粒粒糯米镶嵌其中,形似珍珠,玲珑透明,令人食欲大增。2009年12月,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清镇黄粑”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黄粑

清镇人爱吃黄粑、爱做黄粑,在历史文献上早有记载。明代贵州《普安州志》称清镇黄粑为“清黄粑”,清朝人著的《黔南识略》则明确记载:“清黄粑耐力,苗民喜携远程。”清代后期,清镇黄粑开始广为人知,在《贵阳府志》里有准确记述:“黔中黄粑,清镇为佳,红糯珍品,食之清醒。”黄粑在当地民间又名“皇粑”“得胜粑”。

黄粑

黄粑不仅是如今大众喜欢的小吃,还是古代供奉朝廷的“贡品”。古时,清镇地区有一种习俗,城外五里一小亭,十里一大亭,专为迎送亲朋好友或官员、文人学士,到此必坐下来在亭里休息、饮茶、话别或接风,排场大的则酒席款待,气氛浓烈,欢歌笑语。但凡朝廷官员过往必有地方官员出衙门去接送,都要设酒宴款待,酒桌上必有当地特产之一黄粑。岁月悠悠,天长日久,来往官员不计其数,凡品尝过清镇黄粑的官员无不大加赞赏,清镇的地方官员们便以此作为礼品赠送。进京的官员们以此向朝廷进贡。于是,清镇黄粑便走进朝廷,成了“贡品”,上了朝廷的御膳桌。据说,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胡林翼在任安顺知府时到过清镇,品尝过清镇黄粑,还高兴地带了些回家,赠送亲友。

黄粑

清镇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人人都喜爱黄粑,并且熟练地掌握着黄粑的传统生产工艺。其工序包括:将原材料糯米、黄豆、香米等除杂、淘洗、浸泡、磨浆、混合发汁、搓揉制坯、包裹、捆扎、蒸熟、汁焖……因为黄粑是当地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各民族的重要节日也都有黄粑的身影。

黄粑

对于第一次接触清镇黄粑的外地人来说,或许会有疑问:黄粑黄得近乎棕红,是不是加了什么添加剂?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

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归因于这漫长的蒸煮。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别——本色本味,色味皆由己出。

黄粑

近年来,本地人也让黄粑进行了“大变身”,由原来的单一品种衍生出更多风味多元性的系列产品。例如黄粑三大系列:糕点系列“黄粑”、谷物粉制系列“饵块粑”、粽类系列“黄粑”等30多个品种。而在口味上,在原有单一的糯米黄粑品种的基础上,开发了黑糯米、小米、五仁、熏肉、板栗、竹叶小黄粑等口味,或是增加黄豆的比例,使黄粑的色泽更亮更黄润。

部分素材来源: 清镇文旅微视、网络。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