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维拉河谷原创,欢迎点赞、转发和评论!
“黄泛区”——苦难的代名词黄泛区,是苏鲁豫皖交界区域,包括徐州、宿州、枣庄、淮北、周口、阜阳、蚌埠、临沂、宿迁等地,黄泛区也是一个苦难深重的代名词,承载了过于沉重的历史和积重难返的现实,是中华文明的最早的发祥地,诞生了孔子、孟子等中华民族的至圣先师,走出过无数英雄豪杰逐鹿中原,如今却更多的成为了地域歧视的重灾区,近期的八孩母亲事件,更是让这一区域的顽疾再次成为世人的关注焦点,饥荒、贫穷、落后、传统、保守,大量输出底层劳动力,成为这片土地难以撕去的标签。
黄河改道示意图
黄泛区,顾名思义,是为黄河频繁改道和泛滥的地区,说起黄河,毫无疑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正是由于黄河千百年的哺育,中华文明才从黄河流域兴起,逐步向周边发展蔓延,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变体,造就了如今不同地区的秉性。而这条母亲河,同时也是闻名世界的灾难之河,据统计,2000多年里,黄河共决堤1500余次,平均每一年半就要泛滥一次,而泛滥区域基本集中在黄河“几字弯”的下半段,即苏鲁豫皖交界区域到东海出海口。
这一地区也被称为“淮海地区”
黄泛区为何背负骂名?由于长期以来黄河频繁泛滥和改道,导致这片土地的传统农耕社会秩序难以维持,财富无法累积,社会经济发展在过去长期在低水平徘徊,经济基础的薄弱也必然带来了社会意识观念的滞后,信用无法建立,人们倾向于注重短期利益,因此偷盗、诈骗、乞讨频发,旧社会时甚至匪患猖獗。据《阜阳地区志》记载,该地区灾害频繁,旱涝、风雹、蝗灾均有发生,其中以旱涝最为严重。自光绪十三年(1887)至1949年的60余年间,阜阳乃至附近地区发生旱涝等灾害44次,平均一年多就发生一次,而1938年花园口时间,又给“黄泛区”这一概念增添一笔更深更沉重的含义
近代以来阜阳以及淮海地区灾害部分记录
花园口决堤的水灾影像
1938年6月9日,国民政府为阻滞日军机械化部队进攻武汉,炸开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坝导致黄河泛滥的区域。由于通知民众撤离不及时,以及对决口后果的预估严重不足,花园口决堤导致黄河水夺颍入淮,皖北苏北地区尽遭黄泛,经济损失不计其数,直接造成1200余万人受灾,90万人死于非命,这场灾难又直接导致了1942年的豫东大饥荒,
1942年豫东大饥荒
国民政府《豫省灾况纪实》如此描绘当时的场景:黄泛区居民因事前毫无闻知,猝不及备,堤防骤溃,洪流踵至;财物田庐,悉付流水。当时澎湃动地,呼号震天 ,其悲骇惨痛之状,实有未忍溯想。以侥幸不死,因而仅保余生,大都缺衣乏食,魂荡魄惊。其辗转外徙者,又以饥馁煎迫,疾病侵夺,往往横尸道路,填委沟壑,为数不知几几 。幸而勉能逃出,得达彼岸,亦皆九死一生,艰苦备历,不为溺鬼,尽成流民……
“长泛区”存在吗?如今的黄河逐渐“安澜”,但黄泛区的历史包袱依然存在,要想彻底脱胎换骨,依然任重而道远。作为中华民族的另一条母亲河——长江,虽没有像黄河如此高频的泛滥,但是大洪水的记载也不鲜见。长江带来的洪水威力丝毫不亚于黄河,几次大洪水也是举全国之力才得以战胜,为何作为长江防汛抗旱指挥部所在地的湖北省,为何没有形成“长泛区”的名号呢?根据记载,近代以来,江淮地区发生过数次震惊世界的大洪水,分别是1931年大洪水、1954年长江流域特大洪水以及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流域大洪水,这几次大洪水首当其冲的受灾城市是武汉,这个华中地区最大的都会。根据湖北省水利厅网站《武汉:百年的洪水记忆》记载:
1954年,武汉人民在江汉关筑堤,誓死保卫武汉
武汉的故事,必定要由长江讲述。从某种意义上说,长江成就了武汉,武汉也在改变着长江。在距今10000年到2000年以前,长江出三峡、汉江出丹江口后,就在今江汉平原一带奔涌交汇。当时的江汉平原地势低洼,是荒无人烟的沼泽湿地,被称为“云梦大泽”。史料记载,云梦泽南连长江,北通汉水,连绵不断的湖泊和沼泽,大泽若干,总面积二万多平方公里,是长江中游区域一处江、河、湖完全沟通融合,水流进出自如的水域场所。
每年汛期,长江和汉水暴戾忽现,到处洪水漫流,整个云梦泽江湖不分,呈现出大片大片水天相连的状态。同时,江水携带的大量泥沙也被带来,随着水流流速减缓,泥沙也就淤积了下来。先淤出小的洲滩,再逐渐淤出大的洲滩,云梦泽不断被分割、解体和缩小,慢慢地形成江汉内陆三角洲。洪水退去后的这些洲滩土沃草丰,人们在此围垦、修防,汉阳、武昌的雏形正是在此基础上慢慢形成的。
1998年洪水中,官兵宣誓保卫长江大堤
由此可见,武汉虽然饱受洪水侵袭,但这种城市的根基却是由肆虐的洪水带来的,自然条件决定了武汉注定要与水为邻,与水为伴的,在长期与洪水斗争中形成了自己的经验。
湖北哪里可以称为“长泛区”?如果要找出一个和黄泛区相类似的存在,可能荆江分洪区最适合不过了。荆江,是湖北省枝江市到湖南省岳阳市江段的别称,大部分流域为荆州,因此称为“荆江”,此江段蜿蜒曲折,九曲回肠,且由于泥沙沉积,河面逐渐高于两岸,因此湖北素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之说。由于河道曲折和河床高抬,此段北岸靠着180公里的荆江大堤才能保障江汉平原的安全。荆江南岸,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境内就是著名的荆江分洪区,该工程是长江中游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维护荆江大堤的安全,保卫武汉市有着重大意义。该工程总蓄洪面积1358平方公里,有效容积71.6亿立方米,现有人口87.01万人。历史上曾经有过几次惊心动魄的分洪决定。1954年7月22日,为抗击特大洪水,中央下达了分红命令,在《历史不会忘记荆江分洪区》的报道中详细描述这一历史时刻。
荆江分洪区
荆江分洪报道
对比:为何“长泛区”比“黄泛区”更加富饶?长江流量大,泥沙携带量少,地上河以及淤塞情况远比黄河微弱。南方水网密布,长江支流和湖泊众多,对洪水的分流和消化作用较大,因此长江流域洪水次数远比黄河要少(近年来黄河流量逐渐减少,某些河段近乎干涸,因此没有洪水,但长江依然保持几年一次的频率)
其次,长江流量大,宽度和深度大,作为中国第一大河,其航运价值给沿岸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因此贫困发生率要远低于黄泛区。
结语黄河和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截然不同的经济状况,社会风俗,地域文化……但对洪涝灾害面前,无论哪里的人民都会坚强应对。相信洪水泛滥在科技不断发展中能够得到逐步解决,长江安宁,黄河安澜!
长江流域图
参考资料:
《阜阳地区志》
《荆州日报》
湖北省水利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