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石,◆1.製硯用的上等端石。○[宋][歐陽修]《硯譜》:“端石出[端溪],色理瑩潤,本以子石為上。子石者,在大石中生,蓋精石也。而流俗傳訛,遂以紫石為上,又以貯水不耗為佳。”◆2.[公孫龍]的字。○[春秋][衛]人(一說[楚]人),[孔子]弟子。○《史記‧仲尼弟子列傳》:“[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司馬貞]索隱:“﹝[子石]﹞[公孫龍]也。”○[漢][桓寬]《鹽鐵論‧箴石》:“君子之路,行止之道固狹耳。此[子石]所以歎息也。”○[王利器]校注:“案此正賢良引[公孫龍]道狹之言以自喻者。”
雲石(云石),◆1.高聳入雲的大石。○[晉][干寶]《搜神記》卷一:“飄浮勃逢,敖曹雲石滋。”○[唐][楊敬述]《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遠近風泉俱合雜,高低雲石共參差。”○[宋][潘閬]《夏日宿西禪院》詩:“夜涼如有雨,院靜若無僧。枕潤連雲石,窗明照佛燈。”◆2.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大石名。○[晉][王嘉]《拾遺記‧員嶠山》:“東有雲石,廣五百里,駮駱如錦,扣之片片,則蓊然雲出。”
月石,◆硼砂的別名。中醫以硼砂作清熱解毒藥,性涼,味甘咸,外治咽喉腫痛、牙疳、口瘡、目生翳障等症;內服治噎膈、咳嗽痰稠等症。中藥稱月石。
員石(员石),◆指墓碑。○《後漢書‧趙岐傳》:“可立一員石於吾墓前,刻之曰:‘[漢]有逸人,姓[趙]名[嘉],有志無時,命也奈何!’”
陰石(阴石),◆1.指石膏、滑石、寒水石之類性寒的石藥。○《史記‧扁鵲倉公列傳》:“陰石以治陰病,陽石以治陽病。”◆2.指墓碑。○《駢體文鈔‧北魏故懷令李君墓志銘》:“元壤難窮,陵谷時異,刻茲陰石,照序光塵。”
陰精石(阴精石),◆即石膏。○[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大滷之下,則生陰精石,皆濕之所化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三‧玄精石》:“太陰玄精石,陰精石,玄英石。此石乃鹼鹵至陰之精凝結而成,故有諸名。”參見“石膏”。
陰后石(阴后石),◆[陰后],[東漢][光武帝]後[陰麗華]。據《清一統志‧南陽府二》載,[陰皇后]宅在[新野縣]東北,有搗衣石存焉。○[陰后]石當指此。○[唐][張九齡]《南陽道中作》詩:“不識[鄧公]樹,猶傳[陰后]石。”
一石二鳥,◆一块石头扔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一举两得。○高阳《胭脂井》七六:“这样个把月下来,荣禄深以为苦,亦深以为恨,与门下谋士秘密商议,想了一条一石二鸟的妙计。”○毕淑敏《补天石》第三节:“袁镇露出一丝可以察觉的微笑。杀鸡给猴看,一石二鸟。”
小石,◆量器。對大石而言。○[漢]代小石與大石容量之比為○‧六比一。○《居延漢簡》148‧15簡:“凡出穀小石十五石為大石九石。”○《居延漢簡》148‧41簡:“入糜小石十二石為大石七石二斗。”
下石,◆往井下丟石塊。比喻乘人之危加以陷害。語出[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落陷阱,不一引手救,反擠之,又下石焉者,皆是也。”○[宋][陳鵠]《耆舊續聞》卷六:“已擠溝壑,猶下石不休;方困蒺藜,尚彎弓而相射。”○[清][唐孫華]《贈同年趙蒙泉》詩:“臨危翻下石,顛岸復彎彀。”○[魯迅]《書信集‧致曹聚仁》:“我以為師如荒謬,不妨叛之,但師如非罪而遭冤,卻不可乘機下石,以圖快敵人之意而自救。”參見“落井下石”。
五石,◆1.指五種石料。後被道教用以煉丹。○《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熱不溲者,不可服五石。”○[晉][葛洪]《抱樸子‧金丹》:“五石者,丹砂、雄黃、白礬、曾青、慈石也。”○[唐][李邕]《葉有道碑序》:“捃五石之髓,擷三芝之英。”○[宋][蘇軾]《就僦蒜山松林中卜居》詩:“[魏王]大瓠無人識,種成何翅實五石。”參見“五石瓠”。2.五色琉璃。○[漢][王充]《論衡‧亂龍》:“陽燧取火於天,五月丙午日中之時,消煉五石,鑄以為器,乃能得火。”參閱[清][趙翼]《陔餘叢考‧琉璃》。3.見“五色石”。◆4.見“五石散”。◆5.容積為五石。
五色石,◆古代神話所說[女媧]煉的補天石。○《淮南子‧覽冥訓》:“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於是[女媧]鍊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鼇足以立四極。”○[唐][盧仝]《與馬异結交》詩:“[女媧]本是[伏羲]婦,恐天怒,擣鍊五色石,引日月之針,五星之縷把天補。”原注:“一作[女媧][伏羲]妹。”亦省作“五石”。○《南史‧梁元帝紀》:“鑿[河][津]於[孟門],百川復啟;補穹儀以五石,萬物再生。”○[唐][陸龜蒙]《雜諷》詩之四:“[女媧]鍊五石,天缺猶可補。”參閱[王充]《論衡‧談天》、《列子‧湯問》。
無石子(无石子),◆見“無食子”。
文石,◆1.有紋理的石頭。○《山海經‧北山經》:“又東北二百里,曰[馬成之山],其上多文石,其陰多金玉。”○《後漢書‧宦者傳‧張讓》:“[讓][忠]等說帝令斂天下田畝稅十錢,以修宮室。發[太原]、[河東]、[狄道]諸郡材木及文石,每州郡部送至京師。”○[明][陶宗儀]《輟耕錄‧宮闕制度》:“正殿四面,朱懸瑣窗,文石甃地。”○[郭沫若]《南京印象》四:“正中一個小圓桌,陳着一盆[雨花臺]的文石。”◆2.文石陛的省稱。○[唐][權德輿]《奉和李給事省中書因呈許陳二閣老》:“分曹列侍登文石,促膝閑謠接羽觴。”○[宋][范成大]《送汪聖錫侍郎帥福唐》詩:“如公未可違文石,稽古何妨欠碧油。”參見“文石陛”。3.宮室名。○《文選‧左思<魏都賦>》:“於後則椒[鶴][文石],永巷壺術,[楸梓][木蘭]。”○[張載]注:“[聽政殿]後有[鳴鶴堂]、[楸梓坊]、[木蘭坊]、[文石室],後宮所止也。”◆4.瑪瑙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二‧馬腦》。◆5.一種香料。○[宋][曾慥]《類說》引《香譜‧文石》:“[卞山]在[湖州],山下有無價香,有老母拾得一文石,光彩可玩,偶墜火中,異香聞於遠近,收而寶之,每投火中,異香如初。”
危石,◆高大的巖石。○《莊子‧田子方》:“嘗與汝登高山,履危石,臨百仞之淵,若能射乎?”[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二》:“山雨復大至,乃據危石,倚穹崖而坐待之。”
土石方,◆土方、石方的總稱。
通石,◆孔公櫱的別名。○[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三‧孔公櫱》﹝釋名﹞引[蘇恭]曰:“此櫱次於鍾乳,狀如牛羊角,中有孔通,故名通石。”
水石,◆1.指流水與水中之石。○[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溱水》:“水石驚瀨,傳響不絕,商舟淹留,聆翫不已。”○[唐][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詩:“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宋][蘇軾]《石鐘山記》:“[酈元]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浪,水石相搏,聲如洪鐘。”◆2.猶泉石。多借指清麗勝景。○[唐][李白]《經亂後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忽思[剡溪]去,水石遠清妙。”○[五代][齊己]《將之匡岳過尋陽》詩:“此路便堪歸水石,何門更合向塵埃。”○[宋][王安石]《同陳伯通錢材翁游山二君有詩因次原韻》:“強策羸驂尋水石,忽驚幽鳥下煙林。”○[宋][蘇軾]《奉詔減決囚禁記所經歷》詩:“山川良甚似,水石亦堪儔。”
水清石見,◆比喻澄清事实或消除假像,真相得以大白。○明杨珽《龙膏记·藏春》:“潛蹤隱迹,韋曲暫藏鶯。疑共信,假和真,水清石見兩分明。”◆比喻清白纯洁,没有污点。○明汤显祖《牡丹亭·旁疑》:“杜老爺爲小姐剏下這座梅花觀,着俺看守三年,水清石見,無半點瑕疵。”○又《紫箫记·访旧》:“小生雖在年少,客中秋毫無犯,水清石見,休疑旅舍之妻。”
石作,◆複姓。○[春秋]時有[石作蜀]。見《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石子,◆1.小石頭;小石塊。○[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笨麴並酒》:“受兩石以下甕子,以石子二三升蔽甕底。”○《水滸傳》第七十回:“[張清]把左手虛提長槍,右手便向錦袋中摸出石子。”○《紅樓夢》第四一回:“[劉老老]便踱過石去,順着石子甬路走去。”○[茅盾]《子夜》九:“我坐車子經過[東新橋],就碰着了兩三百人的一隊,洋瓶和石子是武器,跟巡捕打起來了。”◆2.璞中的玉。○[宋][何薳]《春渚紀聞‧丁晉公石子硯》:“石既登岸,轉仄之間若有涵水聲。硯工視之,賀曰:‘此必有寶石藏中,所謂石子者是也。相傳天產至珍,滋蔭此潭,以孕崖石,散為文字之祥,今日見之矣。’即叢手攻剖,果得一石於泓水中,大如鵝卵,色紫,玉也。”
石主,◆石製的神主。古代用以祀土、穀之神。○《新唐書‧儒學傳中‧張齊賢》:“[後魏天平]中,遷太社石主,其來尚矣。”○《宋史‧禮志五》:“先是,州縣社主不以石。禮部以謂社稷不屋而壇,當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故用石主,取其堅久。”○[黃侃]《禮學略說》:“及[許叔重]作《五經異義》,時時引明文以決從違;故玉罍之說,石主之說,鸞和之說,雖出傳記,皆謂無明文,遂無以決之。”
石中黃子(石中黄子),◆藥名。石中的黃液,道家傳說吃了可以長生。○[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二‧石中黃子》﹝集解﹞引[葛洪]《抱樸子》云:“石中黃子所在有之,[沁水山]尤多,在大石中。其石常潤溼不燥,打其石有數十重,見之,赤黃溶溶,如雞子之在殼中也,即當未堅時飲之,不爾,便漸堅凝如石,不中服也。破一石中,多者有一升,少者數合,可頓服之。”亦省作“石中黃”。○[明][謝肇淛]《五雜俎‧物部三》:“[泰山]有[太乙]餘糧,視之石也……又有石中黃,即餘糧之未凝者,水溶若生雞子焉。”
石中黃(石中黄),◆見“石中黃子”。
石雲(石云),◆山石間通起的雲氣。○[唐][李賀]《黃頭郎》詩:“玉瑟調青門,石雲濕黃葛。”○[王琦]彙解:“雲氣觸石而出,故曰石雲。”
石衣,◆苔藻。○《爾雅‧釋草》:“藫,石衣。”○[郭璞]注:“水苔也。○[江]東食之。”○[南朝][梁][沈約]《郊居賦》:“其水草則蘋萍芡芰,菁藻蒹菰;石衣海髮,黃荇綠蒲。”○[唐][皮日休]《李處士郊居》詩:“石衣如髮小溪清,溪上柴門架樹成。”○[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五:“昔人謂[揚子]江心水,[蒙山]頂上茶;[蒙山]在[蜀][雅州]……得采其茶,可蠲百疾。今[山東]人以[蒙陰]山下石衣為茶當之,非矣。”
石眼,◆石上泉眼。○[唐][韓愈]《峽石西泉》詩:“居然鱗介不能容,石眼環環水一鍾。”○[元][陳高]《寓鹿城東山下》詩:“石眼汲泉煎翠茗,竹根鋤土種黃精。”
石言,◆石發聲。古人附會為神憑石而言。○《左傳‧昭公八年》:“石言於[晉][魏榆]。○[晉侯]問於[師曠]曰:‘石何故言?’對曰:‘石不能言,或馮焉……今宮室崇侈,民力彫盡,怨讟並作,莫保其性,石言,不亦宜乎?’”[楊伯峻]注:“謂有物憑依之而言也。○《漢書‧五行志》作‘神或馮焉’,《說苑‧辨物篇》作‘有神馮焉’。”○《新唐書‧五行志二》:“[廣明]元年,[華岳廟][玄宗]御制碑隱隱然有聲,聞數里間,浹旬乃止。近石言也。”
石心,◆1.石的中心。○[漢][王充]《論衡‧自紀》:“玉色剖于石心,珠光出于魚腹。”◆2.喻指堅定的意志。○[唐][皮日休]《桃花賦》序:“余嘗慕[宋廣平]之為相貞姿勁質,剛態毅狀,疑其鐵腸石心,不解吐婉媚辭。”○[宋][蘇軾]《謝失覺察妖賊放罪表》:“布衣蔬食,或未死於飢寒;石心木腸,誓不忘於忠義。”○[清]徐芳《冬日宿凈土岩》詩:“朝來石室開,暮來石室閉。中有石心人,自寒不由歲。”
石頭人(石头人),◆比喻心硬如石的人。○[楊朔]《亂人坑》:“提起這件事,石頭人也要掉淚!”
石頭(石头),◆1.石;石塊。○[唐][寒山]《詩》之一九三:“飢餐一粒伽陀藥,心地調和倚石頭。”○[宋][楊萬里]《題望韶亭》詩:“[嶧山]桐樹半夜鳴,[泗水]石頭清晝躍。”○《儒林外史》第二五回:“卻是一條平坦大路,一塊石頭也沒有。”○[郭小川]《閃耀吧,青春的火光》詩:“在青春的世界裏,沙粒要變成真珠,石頭要化做黃金。”◆2.見“石頭城”。◆3.古地名。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北。○[北魏][酈道元]《水經注‧贛水》:“水之西岸有盤石,謂之[石頭],[津步]之處也。”○《晉書‧殷浩傳》:“父[羡],字[洪喬],為[豫章]太守,都下人士因其致書者百餘函。行次[石頭],皆投之水中,曰:‘沈者自沈,浮者自浮,[殷洪喬]不為致書郵。’”[明][張煌言]《<奇零草>序》:“凡留供覆瓿者,盡同[石頭]書郵,始知文字亦有陽九之厄也。”○[清][惲敬]《雜記》:“《世說》言[石頭]……[豫章]之[石頭],見《晉書》[周訪]及[侯安都]傳。”
石田,◆1.多石而不可耕之地。亦喻無用之物。○《左傳‧哀公十一年》:“得志於[齊],猶獲石田也,無所用之。”○[唐][寒山]《詩》之六六:“土牛耕石田,未有得稻日。”○[清][薛福成]《滇緬分界大概情形疏》:“得之則曰猶獲石田,失之則曰不勤遠略。”○[梁啟超]《論生利分利》:“顧同一土地也,在野蠻民族之手,則為石田;在文明民族之手,則為奇貨。”◆2.貧瘠的田地。○[宋][秦觀]《次韻子由題蜀井》:“[蜀]岡精氣滀多年,故有清泉發石田。”○[元]王逢《贈龍虎山人鄭良楚》詩之二:“石田歲稔茅屋好,種菊乞詩[虞翰林]。”○《剪燈新話‧天臺訪隱錄》:“有居民四五十家,衣冠古樸,氣質淳厚,石田茅屋,竹戶荊扉,犬吠雞鳴,桑麻掩映,儼然一村落地。”◆3.指石硯。○[清][鈕琇]《觚賸‧石言》:“[石戶]之封可守,石田之穫不虛;傳子孫而無累,貽朋友而欣愉。”○[清][方文]《病中寄鄧柬之》詩:“藥裹但隨庭草積,學徒應共石田荒。”
石水,◆1.礦泉水。亦泛指泉水。○[唐][白居易]《病中看經贈諸道侶》詩:“右眼昏花左足風,金篦石水用無功。”自注:“磁石水治風。”○[元][劉詵]《雨晴門外獨坐》詩:“琤琤石水鳴,忽洗人世聽。”◆2.水氣病的一種。○《醫宗金鑒‧張仲景<金匱要略‧水氣病脈症並治>》:“病有風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黃汗。”原注:“正水,水之在上病也;石水,水之在下病也。”
石首,◆魚名。以頭中有骨兩枚,色白,大如豆,堅如石,故名。產於海中,體扁,口闊,鱗細,腹黃,亦稱黃花魚或黃魚。○[宋][吳曾]《能改齋漫錄‧方物》:“余偶讀[張勃]《吳錄‧地理志》載:‘[吳婁縣]有石首魚,至秋化為冠鳧。’言頭中有石。”○[明][宋應星]《天工開物‧弧矢》:“其[東海]石首魚,[浙中]以造白鮝者,取其脬為膠,堅固過於金鐵。”○[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三月‧時品》:“黃花魚即[江]南之石首。”
石手軍(石手军),◆善以手投石擊敵的隊伍。○《宋史‧忠義傳六‧陳文龍》:“[興化]有石手軍者,能擲石中人,議者以其不足用,罷之。石手軍亦畔,復命[文龍]為知軍,平之。”
石師(石师),◆猶碩師,大師。石,通“碩”。○[章炳麟]《訄書‧訂禮俗》:“夫禮以文質異時而制,制衡律者必本於石師。”
石上草,◆石菖蒲的別名。○[清][厲荃]《事物异名錄‧藥材上‧石上草》:“古詩:‘冀采石上草,得以駐餘顏。’按石上草,即石菖蒲也。”
石山,◆1.巖石積成的山。○《詩‧周南‧卷耳》“陟彼砠矣”[毛]傳:“石山戴土曰砠。”○[宋][郭熙]《林泉高致‧畫訣》:“土山戴石,林木瘦聳。石山戴土,林木肥茂。”◆2.傳說中的山名。○《山海經‧北山經》:“又北三百里,曰[石山],多藏金玉。”◆3.狀如山石的花紋。○《後漢書‧王符傳》:“犀象珠玉,虎魄玳瑁;石山隱飾,金銀錯鏤,窮極麗靡,轉相誇吒。”○[李賢]注:“山石謂隱起為山石之文也。”
石人,◆1.石雕人像。多置於墓道旁。○[漢][應劭]《風俗通‧怪神‧石賢士神》:“石人能治病,愈者來謝之。”○[唐][韓愈]《嘲鼾睡》詩:“鐵佛聞皺眉,石人戰搖腿。”○[明][陳汝元]《金蓮記‧媒合》:“泥牛到河不可渡,石人控馬定難騎。”○[清]《碑版文廣例》卷六:“墓前石人,不知制所從始……今[漢]制傳於世者,有門亭長,有府門之卒,有亭長,[唐]人亦謂之翁仲。”○[洪深]《五奎橋》第一幕:“靠右沿河小路,先引到一座古墓前頭,一條有石人、石馬的墓道。”◆2.比喻與世長存之人。○《史記‧魏其武安候列傳》:“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歲後,皆魚肉之矣。且帝寧能為石人邪!”[司馬貞]索隱:“謂帝不如石人得長存也。”一說比喻人無感受,徒具人形。見《漢書‧田蚡傳》[顏師古]注。
石青,◆1.藍色的礦物質(藍銅礦)顏料。多用於國畫。○[南朝][梁][江淹]《齊太祖高皇帝誄》:“山吐石青,野降寶露。”○《紅樓夢》第四二回:“石青四兩,石綠四兩。”◆2.如同石青的一種藍色。○《紅樓夢》第五二回:“[賈母]見[寶玉]身上穿着……大紅猩猩氈盤金彩繡石青妝緞沿邊的排穗褂。”
石錢(石钱),◆生在石上形圓如錢的苔蘚。○[唐][李賀]《昌谷詩》:“石錢差復籍,厚葉皆蟠膩。”○[王琦]彙解:“石錢,石上苔蘚圓生如錢者。”○[謝無量]《己酉歲未盡奉寄會稽山人冀資嗢噱》詩:“石錢緣水疊,蘿刺倚空撐。”
石氣(石气),◆環繞山石的霧氣。○[元][虞集]《賦石竹》詩:“龍噓石氣千年潤,鶴過林陰一逕斜。”
石門(石门),◆1.[春秋][魯]城外門。○《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2.借指賢者。○[漢][焦贛]《易林‧革之旅》:“[石門]晨開,荷蕢疾貧,遁世隱居,竟不逢時。”○《後漢書‧蔡邕傳》:“是故天地否閉,聖哲潛形,[石門]守晨,[沮][溺]耦耕。”◆3.控制水流的石閘。○[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河水五》:“[靈帝][建寧]中,又增脩石門,以遏渠口,水盛則通注,津耗則輟流。”◆4.古代用於控扼要道的一種石砌防禦工事。○《三國志‧蜀志‧張嶷傳》“拜為牙門將,屬[馬忠]”[裴松之]注引《益部耆舊傳》:“[羌]於要厄作石門,於門上施床,積石於其上,過者下石槌擊之,無不糜爛。”◆5.古道路名。(1)[隋][唐]時自[四川盆地]通向[雲貴高原]的重要道路,在[秦]五尺道的基礎上修築而成,因路經今[四川省][高縣]境內的[石門山]得名。起自今[四川][宜賓],南抵[雲南][曲靖],再通往[昆明]、[大理]等處。○[唐]與[南詔]之間的交通,多經由此道。(2)指古[褒斜谷]通道。在今[陝西]西南,道旁多摩崖刻石,以[東漢]的《石門頌》、[北魏]的《石門銘》最為著名。
石馬(石马),◆石雕的馬。古時多列於帝王及貴官墓前。○《西京雜記》卷五:“余所知[陳縞],質木人也,入[終南山]採薪還,晚,趨舍未至,見[張丞相]墓前石馬,謂為鹿也,即以斧撾之,斧缺柯折,石馬不傷。”○[唐][杜甫]《玉華宮》詩:“當時侍金輿,故物獨石馬。”○[宋][梅堯臣]《葉大卿輓辭》之三:“石馬天麟肖,松枝國棟成。”○[遯廬]《童子軍‧割髮》:“不料銅仙欲泣,石馬長哀。索虜猖狂,敢肆豺狼之毒;髡奴咆哮,蔓延文物之邦。”
石理,◆石頭的脈絡紋理。○[明][馬愈]《馬氏日抄‧方城石》:“此石出[方城縣][葛仙公巖]內,石理如玉,瑩如鑑光。”○[清][高兆]《觀石錄》:“石理不一,相石為難。”
石精,◆最好的鐵。○《淮南子‧天文訓》:“日夏至而流黃澤,石精出。”○[高誘]注:“石精,五色之精也。”○《漢武帝內傳》:“第九篇,有六巳石精金光藏影化形之方。”○《雲笈七籤》卷八:“石精者,妙鐵也。石者鐵之質,精者石之津。”○[元][張簡]《鬻石篇》:“山中學仙人,斷穀自有方。○[泌水]生石精,鬻之以為糧。”
石經(石经),◆1.刻在石上的儒家經典。○[漢平帝][元始]元年[王莽]命[甄豐]摹古文《易》、《書》、《詩》、《左傳》於石,此為石經之始。○[漢]代以後其文字至今尚可考見者,有:(1)[漢靈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蔡邕]用隸書寫成的“熹平石經”,(2)[三國][魏][齊王]([曹芳])[正始](公元240)中用古文、篆、隸三體刻石的“正始石經”,亦稱“三體石經”。(3)[唐文宗][開成]二年(公元837年)用楷書刻石的“唐開成石經”。(4)[後蜀][孟昶]命[毋昭裔]督造的楷書“蜀石經”,又稱“廣政石經”。(5)[宋仁宗][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竣工的“北宋石經”,因用篆、隸二體,又稱“二字石經”。(6)[宋][高宗]時御書刻石的“南宋石經”,亦稱“宋高宗御書石經”。(7)[清][乾隆]年間刻石的“清石經”。參閱[清][顧炎武]《石經考》、[清][萬斯同]《石經考》、近人[張國淦]《歷代石經考》。2.刻於摩崖或碑版上的佛經。現存石碑刻經規模最大的是[北京][房山][雲居寺]附近的石經。從[隋]代[大業]年間(公元七世紀初)刻起,到[明]代[萬曆]、[天啟]年間(公元十七世紀初)為止,大部分重要佛經都已刻成。○[唐][皮日休]《開元寺避暑懷魯望》詩:“石經森欲動,珠像儼將恰。”
石火,◆以石敲擊,迸發出的火花。其閃現極為短暫。○《關尹子‧五鑒》:“來干我者,如石火頃,以性受之,則心不生,物浮浮然。”○[北齊][劉晝]《新論‧惜時》:“人之短生,猶如石火,炯然以過,唯立德貽愛為不朽也。”○[唐][裴鉶]《傳奇‧封陟》:“莫種槿花,使朝晨而騁艷;休敲石火,尚昏黑而流光。”○[清][趙翼]《衰態》詩:“燈前敲石火,飯後問朝餐。”○[魯迅]《彷徨‧幸福的家庭》:“那作品,像太陽的光一樣,從無量的光源中涌出來,不像石火,用鐵和石敲出來,這才是真藝術。”
石黃(石黄),◆礦物名。即雄黃。橘黃色,有光澤。可入藥,能解毒;亦用以製造顏料、玻璃、農藥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二‧雄黃》﹝釋名﹞引[蘇恭]曰:“出[石門]者名石黃,亦是雄黃。”○[清][李漁]《閑情偶寄‧居室‧聯匾》:“蕉葉題詩,韻事也。始書聯句,並畫筋紋。蕉色宜綠,筋色宜黑,字則宜填石黃,始覺陸離可愛,他色皆不稱也。”○《紅樓夢》第四二回:“南赭四兩,石黃四兩。”
石化,◆○《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武昌陽新縣北山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携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爲立石。”■后因以“石化”比喻女子对丈夫的忠贞和思念。○清李玉《一捧雪·诛奸》:“痛幽魂石化,泣悲風城墮,矢貞操海枯石裂。”
石花,◆1.鍾乳水的花狀凝結物。即碳酸鈣。○[宋][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二》:“又石穴中水,所滴皆為鍾乳、殷孽。春秋分時,汲井泉則結石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三‧殷孽》﹝集解﹞引[蘇恭]曰:“乳水滴石上,散如霜雪者。”◆2.茶名。產於[四川]。○[宋][葉廷珪]《海錄碎事‧飲食器用》:“石花、紫筍,皆茶名也。○[劍]南有[蒙頂]石花,[湖州]有[顧渚]紫筍。”○[宋][楊萬里]《謝木韞之舍人分送講筵賜茶》詩:“石花紫筍可衙官,赤印白泥牛走爾。”◆3.烏韭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草十‧烏韭》。◆4.珊瑚的一種。○[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三‧殷孽》﹝附錄﹞引[寇宗奭]曰:“石花白色,圓如覆大馬杓,上有百十枝,每枝各槎牙分歧如鹿角。上有細文起,以指撩之,錚錚然有聲。其體甚脆,不禁觸擊。”○《人民文學》1981年第1期:“美麗的貝殼是它(小圓鏡)的框,潔白的石花是它的座。”◆5.即石花菜。一種產於沿海的藻類植物,可供食用和提煉瓊脂。
石戶(石户),◆1.上古傳說中的地名。○《莊子‧讓王》:“[舜]以天下讓其友[石戶]之農。”○[陸德明]釋文引[李頤]曰:“[石戶],地名。”○[南朝][陳]徐陵《勸進表》:“豈可逡巡固讓,方示[石戶]之農。”◆2.見“石戶農”。◆3.石門。○[南朝][宋][謝靈運]《過瞿溪山飯僧》詩:“鑽燧斷山木,揜岸墐石戶。”○[南朝][梁][江淹]《雜詞‧構象臺》:“苔蘚生兮繞石戶,蓮花舒兮繡池梁。”○[宋][蘇軾]《和孫同年卞山龍洞禱晴》:“我來叩石戶,飛鼠翻白鴉。”
石關(石关),◆1.[漢]宮觀名。在[甘泉宮]中。◆2.石門。○[明][劉基]《次韻退和音上人》:“絕頂浮雲鎖石關,曲途危磴阻躋攀。”
石谷,◆石山之間的谷道。○[唐][韓愈]《燕喜亭記》:“既成,[愈]請名之,其石谷曰[謙受之谷],瀑曰[振鷺之瀑]。谷言德,瀑言容也。”
石宮(石宫),◆石室。○[唐][元結]《石宮四詠》之一:“石宮春雲白,白雲宜蒼苔。”
石工,◆1.古時雕琢玉和磬的匠人。○《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獸工、草工。”○[孔穎達]疏:“玉及磬同出于石,故謂石工也。”◆2.指石匠。○[唐][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宋史‧种世衡傳》:“鑿地百五十尺,始至於石,石工辭不可穿。”
石房,◆猶石屋。○[唐][鮑溶]《送僧文江》詩:“[吳王][劍池]上,禪子石房深。”○[唐][孟貫]《寄山中高逸人》詩:“猿共摘山果,僧鄰住石房。”
石方,◆各種土建工程中挖、填、堆砌和運輸石頭的計量單位,通常用立方米計算,故名。○[綦水源]《三不吹》:“如果不在最後這幾個鐘頭的時間內進行爆破,就不可能有爆炸下來的石方數字去參加勞動競賽的評比。”
石耳,◆附着在石面的地衣類植物,可食。○《呂氏春秋‧本味》:“菜之美者,[崑崙]之蘋,壽木之華……[漢]上石耳。”○[高誘]注:“石耳,菜名也。”○[南朝][梁][沈約]《與隱法師書》:“去冬今歲,人鬼見分,石耳紫菜,愴焉興想。”○[唐][皮日休]《過雲居院玄福上人舊居》詩:“龕上已生新石耳,壁間空帶舊茶煙。”○[宋][王質]《林泉結契‧石耳》:“石耳色面黑背紫,柔薄,生深巖危壁,與木耳、地耳皆珍。”○[明][何景明]《晚至昌平寺中》詩:“山城薄酒無錢買,晚飯僧家石耳香。”
石地,◆多石的荒地。○《晉書‧索靖傳》:“[靖]行見[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後當起宮殿。’”
石道,◆石砌的山路。○《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謝莊“郊游”>》:“風散松架險,雲鬱石道深。”○[呂延濟]注:“雲繁則山路增幽。”○[唐][劉禹錫]《和浙西李大夫晚下北固山》:“種松夾石道,紆組臨沙阜。”
石朝官,◆方言。古墓前的石人。比喻僵硬呆滯的人。○《何典》第五回:“先生薦他在石朝官衙門裏吃飯。”
石表,◆[泰山]沒字碑的別名。○[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上‧泰山沒字碑》:“[泰山]有沒字碑,[秦始皇]所建。今曰石表。”○[清][周亮工]《書影》卷七:“﹝[泰山]﹞沒字碑一曰石表,又曰石套,俗曰神主石。”參見“石套”。
石本,◆石刻的拓本。○[宋][歐陽修]《刪正<黃庭經>序》:“有《黃庭經》石本者,乃[永和]十三年[晉]人所書。”○[宋][米芾]《寶章待訪錄》:“[顏真卿]《寒食帖》……世多石本。”○[金][元好問]《王黃華墨竹》詩:“[開元]石本出摹寫,[燕]市駿骨空留名。”○[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四》:“賞鑒家率以舊石本為新,新木本為舊,與之辯,傲然弗信也。”
生公石,◆相傳為[晉][竺道生]([生公])講經處。在今[蘇州][虎丘山]下。此外大石盤陀徑畝,上下平衍,可坐千人,故又稱千人石。○[明][王世貞]《邀助甫游虎丘》詩:“逃禪再起[生公]石,倚醉頻呼[陸羽]茶。”○[清][錢謙益]《虎丘秋月圖題贈似虞周翁》詩:“惟有[生公]石,盤陀閱成虧。”○[清][吳偉業]《顧西巘侍御同沈友聖虎丘即事》詩之三:“[生公]石畔廣場開,[短簿祠]荒閉綠苔。”參見“生公-生公”。
神主石,◆碑套。○[明][郎瑛]《七修類稿‧辯證六‧泰山沒字碑》:“[泰山]有沒字碑,[秦始皇]所建,今曰石表,又曰碑套,俗曰神主石……今[益都][楊太守][應奎]親見某寺移一無字古碑,不意中復有隸文之石,外乃套耳。然後知碑為[隋]時所刻,是古人真有石套事矣。”
三生石,◆傳說[唐][李源]與僧[圓觀]友善,同游[三峽],見婦人引汲,[觀]曰:“其中孕婦姓[王]者,是某託身之所。”更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相會於[杭州][天竺寺]外。是夕[觀]果歿,而孕婦產。及期,[源]赴約,聞牧童歌《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源]因知牧童即[圓觀]之後身。見[唐][袁郊]《甘澤謠‧圓觀》。後人附會謂[杭州][天竺寺]後山的三生石,即[李源]和[圓觀]相會之處。詩文中常用為前因宿緣的典實。○[唐][齊己]《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詩之三:“自拋[南岳]三生石,長傍西山數片雲。”○[元][蕭列]《八聲甘州》詞:“三生石,情緣千里,風月柴門。”○[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三》:“或以此一念,三生石上,再種後緣,亦未可知耳!”程善之《胡淑娟女士輓歌》:“支機夜冷三生石,天孫闇倚銀河泣。”參見“三生”。
青田石,◆石料名。產於[浙江省][青田縣]的[方山]。一種以葉蠟石為主要成分的石料。色彩豐富,青色居多。為製作印章和雕刻人物花鳥等的上品。○[清][王士禛]《香祖筆記》卷十二:“印章舊尚青田石,以燈光為貴。”○《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八回:“原來[述農]已買了一方青田石來,要我仿刻那一方[節性齋]的圖書。”
青石,◆1.青色的巖石。可作建築材料、碑版等用。○[漢][東方朔]《神异經‧中荒經》:“東方有宮,青石為墻……門有銀牓,以青石碧鏤。”○[唐][白居易]《青石》詩:“青石出自[藍田山],兼車載運來[長安]。”○《水滸傳》第十四回:“僧人指個去處,教用青石鑿箇寶塔,放於所在,鎮住溪邊。”◆2.指青石般的色、質。○[宋][梅堯臣]《釣蟹》詩:“老蟹飽經霜,紫螯青石殼。”◆3.石灰巖的俗稱。◆补义条目■墓石。○《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齐太尉公厍狄顺阳王墓铭》:“相與式鐫青石,志美玄泉。”○《唐代墓志汇编·王府君墓志铭并序》:“庶使青石,爰置逸人之墓;可甄翠琰,式題君子之能。”○《唐代墓志汇编续集·大唐故朝议郎行大理评事上柱国西河宋府君墓志铭并序》:“靈兮歸於泉下,玄堂洞乎蒿里。嗚呼哀哉千萬代!一片青石遺芳。”
起石,◆指[黃初平]叱石成羊的故事。相傳[黃初平],年十五,家使牧羊,有道士見其良謹,便帶他到[金華山]石室中修煉,四十餘年不復念家。其兄[初起]行山尋索,遂得相見。問[初平]:“羊何在?”曰:“近在山東耳。”○[初起]往視之,但見白石而還。○[初平]與俱往看之,乃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事見《說庫》卷二引[晉][葛洪]《神仙傳》。○《藝文類聚》卷九四、《太平廣記》卷七引《神仙傳》作“皇初平”。○[五代][李瀚]《蒙求》詩:“[初平]起石,[左慈]擲杯。”
木石,◆1.樹木和山石。○《孟子‧盡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唐][杜甫]《水會渡》詩:“霜濃木石滑,風急手足寒。”○[明][魏學洢]《核舟記》:“[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2.指木頭與石頭。○《三國志‧魏志‧劉馥傳》:“又高為城壘,多積木石……為戰守備。”○《紅樓夢》第十六回:“其山樹木石雖不敷用,[賈赦]住的乃是[榮府]舊園,其中竹樹山石以及亭榭欄杆等物,皆可挪就前來。”◆3.比喻無知覺、無感情之物。○[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身非木石,獨與法吏為伍,深幽囹圄之中,誰可告愬者?”[南朝][宋][鮑照]《擬行路難》詩之四:“心非木石豈無感,吞聲躑躅不敢言。”○《周書‧文帝紀上》:“縱使木石為心,猶當知感;況在生靈,安能無愧!”○《二刻拍案驚奇》卷三一:“[王世名]身穿囚服,一見兩大尹即稱謝道:‘多蒙兩位大人曲欲全[世名]一命,[世名]心非木石,豈不知感恩。’”[魯迅]《集外集拾遺‧兩封通信(復魏孟克)》:“我不是木石,倘有人給我一拳,我有時也會還他一腳的。”◆4.指刑具。○《晉書‧王坦之傳》:“時卒士[韓悵]逃亡歸首,云‘失牛故叛’,有司劾[悵]偷牛,考掠服罪。○[坦之]以為[悵]束身自歸,而法外加罪,懈怠失牛,事或可恕,加之木石,理有自誣,宜附罪疑從輕之例,遂以見原。”◆5.指山水畫。○[宋][陸游]《游昭牛圖》詩:“[游昭]木石師[李唐],畫牛乃自其所長。”◆6.指宮室等建築工程。○[唐][劉肅]《大唐新語‧極諫》:“﹝[徐充容]﹞諫曰:‘[玉華]([太宗]所造[玉華宮])創制……終以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假使和雇取人,豈無煩擾之弊?’”○《元史‧武宗紀一》:“以[中都]行宮成,賞官吏有勞者……死於木石及病沒者,給鈔有差。”◆7.枳椇子的別名。○[晉][崔豹]《古今注‧草木》:“枳椇子,一名樹蜜,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甜美如餳蜜,一名白石,一名白實,一名木石,一名木實。一名枳椇。”◆补义条目■古代作战时用的一种发石器械。○《大戴礼记·千乘》:“作於財賄、六畜、五穀曰盗。誘居室家有君子曰義。子女專曰楋。餝五兵及木石曰賊。”■王聘珍解诂:“木石,謂旝也。○《説文》云:‘旝,建大木,置石其上以磓敵也。’”
木人石心,◆形容沒有感情,不為外物所動。○[宋][秦醇]《譚意歌傳》:“[張生]乃木人石心也。使有情者見之,罪不容誅。”
木化石,◆樹木的化石。仍保持原木材的紋理,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與石英相同。可供觀賞。也叫木變石。
明石,◆即明礬。參見“明礬”。
空石,◆山洞;巖洞。○《荀子‧解蔽》:“空石之中有人焉,其名曰[觙]。”○[楊倞]注:“空石,石穴也。”
開成石經(开成石经),◆始刊於[唐文宗][大和]七年(公元833年)。成於[開成]二年(837年),故名。經石立於[長安][務本坊]國子監太學。有《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氏傳》、《公羊傳》、《穀梁傳》、《孝經》,《論語》、《爾雅》十二種。共二百二十七石。字體為正書,標題為隸書。○[大和]時,經字已有改刻,以後更屢經修改、補刻和添注。也稱唐石經。今在[西安][碑林]。
金石之言,◆同“金石良言”。◆《隋唐演義》第十一回:“兄長金石之言,小弟當銘刻肺腑。”
金石言,◆見“金石良言”。
金石學(金石学),◆研究古代鐘鼎彝器碑碣石刻、考辨今古文字的一種專門學問。開始於[宋]代,至[清]代,兼及甲骨、簡牘、封泥、瓦當等。○[魯迅]《朝花夕拾‧瑣記》:“此外還有所謂格致,地學,金石學……都非常新鮮。”◆订讹条目■研究古代钟鼎彝器碑碣石刻、考辨金古文字的一种专门学问。开始于宋代,至清代,兼及甲骨、简牍、封泥、瓦当等。○郭亚黎《晚清诸城金石学家考略》:“金石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形成于北宋。当时地下出土文物渐多,引起学者注意,以为有裨史学,‘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于是动手搜集,加以考释,写成专著。”◆指矿物学。○鲁迅《朝花夕拾·琐记》:“此外还有所谓格致、地学、金石学……都非常新鲜。但是还得声明:后两项,就是现在之所谓地质学和矿物学,并非讲舆地和钟鼎碑版的。”■按,原释将鲁迅例证置于义■下,理解为以古代铜器和石刻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问,误。
金石為開(金石为开),◆形容一個人心誠志堅,力量無窮。語出[漢][劉向]《新序‧雜事四》:“[熊渠子]見其誠心,而金石為之開,況人心乎?”○《西京雜記》卷五:“至誠則金石為開。”○[宋][蘇軾]《東莞資福寺再生柏贊》:“是心苟真,金石為開。”○《初刻拍案驚奇》卷九:“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貞心不寐,死後重諧。”亦作“金石可開”。○[沙汀]《范老老師》:“他更從容不迫,把所有足以證明內戰之會停止的種種論據羅列出來,融會在一種金石可開的信心裏面。”
金石人,◆指堅強不屈、剛正無私之人。○《宋史‧金安節傳》:“[張浚]聞之,語人曰:‘[金給事]真金石人也。’”
金石,◆1.金和美石之屬。○《大戴禮記‧勸學》:“故天子藏珠玉,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馬,百姓藏布帛。”◆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堅固、剛強,心志的堅定、忠貞。○《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後漢書‧獨行傳序》:“或志剛金石,而剋扞於強禦。”○[宋][楊萬里]《程泰之尚書龍學輓詞》:“相逢便金石,一別幾春秋。”○[清][梁章鉅]《退庵筆記‧攝生》:“若常令少小之縕袍,不至於甚厚,則必咸保金石,而壽比南山矣。”◆3.指古代鐫刻文字、頌功紀事的鐘鼎碑碣之屬。○《墨子‧兼愛下》:“以其所書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槃盂,傳遺後世子孫者知之。”○[孫詒讓]間詁:“《呂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績銘乎金石,著于槃盂。’[高]注云:‘金,鐘鼎也;石,豐碑也。’”[唐][韓愈]《平淮西碑》:“既還奏,群臣請紀聖功,被之金石。”○[清][戴名世]《<傅天集>序》:“揚厲無前之偉績,可以勒之金石,垂於無窮。”○[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五篇:“[始皇]始東巡郡縣,群臣乃相與誦其功德,刻於金石,以垂後世。”◆4.常用以比喻不朽。○[漢][陸賈]《新語‧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終傳不絕之世,豈不難哉!”[三國][魏][曹植]《與楊德祖書》:“建永世之業,流金石之功。”◆5.指鐘磬一類樂器。○《國語‧楚語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囂庶為樂。”○[韋昭]注:“金,鍾也;石,磬也。”○[南朝][梁][江淹]《別賦》:“金石震而色變,骨肉悲而心死。”○[唐][司空圖]《連珠》:“金石之懸已扣,孰謂識微;風雲之候未形,罕知能制。”○[宋][王灼]《碧雞漫志》卷一:“詩至于動天地……正謂播諸樂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絃金石造歌以被之。”◆6.指鐘磬發出的樂聲。○[唐][張喬]《宴邊將》詩:“一曲《梁州》金石清,邊風蕭颯動江城。”○[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六:“時聞洞中泉滴聲,良久一滴,清如金石。”◆7.常用以比喻詩文音調鏗鏘,文辭優美。○[南朝][梁][沈約]《懷舊詩‧傷謝朓》:“吏部信才傑,文峰振奇響。調與金石偕,思逐風雲上。”○[唐][韓愈]《荊州唱和詩序》:“鏗鏘發金石,幽眇感鬼神。”○[宋][魏慶之]《詩人玉屑‧詩有四煉》:“諧會五音,清便宛轉,宮商迭奏,金石相宣。”○[清][鄭燮]《題程羽宸黃山詩卷》詩:“賦詩數十篇,才思何闊朗。刻畫寵金石,鏗鏘叶平上。”◆8.指古代用金屬、石頭製成的兵器。○《周禮‧秋官‧職金》:“凡國有大故而用金石,則掌其令。”○[鄭玄]注:“用金石者,作槍雷椎槨之屬。”◆9.指古代丹藥。○《舊唐書‧裴潾傳》:“況金石皆含酷烈熱毒之性……臣願所有金石,鍊藥人及所薦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偽,則自然明驗矣。”○[明][李贄]《藏書‧因時大臣‧謝安》:“譬如人有虛怯之症……不遽試以金石之藥,攻劫之劑。”
機石(机石),◆1.古代用機械引發的石頭。多用於作戰。○[宋][楊億]《咸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游因成紀事二十二韻》:“電影流機石,鴉群發大黃。”○《宋史‧真宗紀》:“六年春二月戊寅,幸[飛山]雄武營,觀發機石、連弩,遂宴射[潛龍園]。”◆2.傳說中天上[織女]支織機之石。亦以借指織機。○[清][錢謙益]《高會堂酒闌雜詠序》:“漸臺[織女],機石依然。”○[錢曾]注引《荊楚歲時記》:“[張騫]尋[河]源得一石,示[東方朔],[朔]曰:‘此石是天上[織女]支機石,何以至此?’”[龔騫]《九秋詩》之一:“聽殘機石望[天孫],瓊窗綺疏六宮昏。”
火石,◆1.炮石。古代一種武器。○《宋書‧武帝紀上》:“[張綱]治攻具成……城上火石、弓矢,無所用之。”參見“火石砲”。2.灸療和針療。泛指藥石。○[南朝][宋][鮑照]《松柏篇》:“傾家行藥事,顛沛去迎醫,徒備火石苦,奄至不得辭。”◆3.即燧石。○[唐][李白]《留別廣陵諸公》詩:“鍊丹費火石,採藥窮山川。”○[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摺:“家僮,將火鐮火石引起火來,用三角石頭把鍋兒放上!”◆4.指火石袋。服飾之一種。◆5.用鈰、鑭、鐵製成的合金,摩擦時能產生火花。通常用於打火機中。
黃石書(黄石书),◆指[黃石公]授與[張良]的兵書。世稱《黃石公三略》。○[明][陳子龍]《壯游行》:“或授[黃石]書,且遇採藥翁。”
黃石老(黄石老),◆即[黃石公]。○[唐][李白]《贈饒陽張司戶燧》詩:“愧非[黃石老],安識[子房]賢。”○[唐][杜牧]《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授符[黃石老],學劍[白猿翁]。”
黃石經(黄石经),◆即[黃石]書。○[唐][聶夷中]《胡無人行》:“不讀[戰國]書,不覽[黃石]經。”
黃石公(黄石公),◆亦稱[圯上老人]。相傳[張良]於[博浪沙](今[安徽省][亳州市])刺[秦始皇]失敗後,逃亡至[下邳](今[江蘇][睢寧]北),在圯上遇見一老父。老父授[張良]以《太公兵法》,並言稱十三年後,到[濟北][穀城]山下,見到一塊黃石,那就是他。十三年後,[張良]從[劉邦]過[濟北],果在[穀城]山下得黃石。○[良]死,遂與黃石並葬。事見《史記‧留侯世家》及《漢書‧張良傳》。後因稱圯上授[張良]《太公兵法》的老父為“黃石公”。○[宋][邵雍]《題留侯廟》詩:“[黃石公]傳皆是用,[赤松子]伴更何為。”○[宋][張孝祥]《浣溪沙‧母氏生朝老者同在舟中》詞:“[黃石公]傳三百字,[西王母]授九霞丹。”○[明][何景明]《張良》詩:“一遇[黃石公],還從[赤松子]。”
黃石(黄石),◆1.指[黃石公]。語出《史記‧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唐][陳去疾]《送韓將軍之雁門》詩:“歸來長揖功成後,[黃石]當年故有期。”○[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消息盈虛能早辦,惟有[黃石]、[鴟夷]堪羨。”○[清][查慎行]《洪武御碑歌》:“[留侯]自伴[赤松]去,[穀城]空立[黃石]祠。”◆2.指[黃石公]授與[張良]的兵書《黃石公三略》。○《後漢書‧儒林傳上‧楊倫》:“當斷不斷,《黃石》所戒。”○[李賢]注:“《黃石公三略》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四年》:“夫臣與主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胡三省]注:“《黃石》,即[張良]於[下邳]圯上所得之書也。”○[清][袁于令]《西樓記‧衛行》:“論兵法《黃石》深籌,誇劍術[白猿]高手。”◆3.古代少數民族名。○《後漢書‧循吏傳‧任延》:“[延]到,選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賞罰,令將雜種[胡]騎[休屠]、[黃石],屯據要害。”○《後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其西又有[三河]、[槃于]虜,北有[黃石]、[北地]、[盧水胡],其表乃為徼外。”◆4.方解石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二‧方解石》。◆5.地名。○[四川省][涪陵市]的[黃石灘]。○《後漢書‧光武帝紀下》:“八月,[岑彭]破[公孫述]將[侯丹]於[黃石]。”○[李賢]注:“即[黃石灘]也。○《水經注》曰:‘[江水]自[涪陵]東出百里而屆于[黃石]。’在今[涪州][涪陵縣]。”◆6.地名。○[浙江省][臨海市]的[黃石嶺]。○[清][吳偉業]《聞臺州警》詩之一:“天際飛燕[黃石嶺],雲中犬吠[赤城樓]。”◆7.地名。○[湖北省][黃石市]。
黃金石(黄金石),◆雄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一‧雄黃》。
化石,◆1.比喻婦女對丈夫的堅貞和思念。典出《初學記》卷五引[南朝][宋][劉義慶]《幽明錄》:“[武昌山]上有望夫石,狀若人立。古傳云:‘昔有貞婦,其夫從役,遠赴國難,攜弱子餞送北山,立望夫而化為立石,因以為名焉。’”[明][何景明]《結腸賦》:“淚隕血而崩城兮,身立枯而化石。”○[明][張煌言]《得友人書道內子艱難狀》詩:“漸來應化石,遮莫但飛蓬。”○[蘇曼殊]《無題》詩之七:“分明化石心難定,多謝[雲娘]十幅箋。”◆2.指變化為石。○[元][鄭元祐]《次韻劉憲副春日湖上有感》詩:“鶴老離巢松化石,鸞孤照水竹穿沙。”○[明][劉基]《雙帶子》曲之四:“天上星辰能化石,[黃河]千歲也還清。”◆3.煉丹。○[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詩:“漫道燒丹止七飛,空傳化石曾三轉。”◆4.保存於地層中的古生物遺體、遺物或遺跡,埋藏在地下,經過自然界的作用,變化而成的保留原物體、遺跡形狀、結構或印模的鈣化、碳化、硅化、礦化的東西。研究化石可瞭解生物的發展情況,並能據以確定地層的年代。○[艾青]《魚化石》詩:“凝視着一片化石,傻瓜也得到教訓:離開了運動,就沒有生命。”◆补证条目■比喻妇女对丈夫的坚贞和思念。典出《初学记》卷五引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宋贺铸《生查子·陌上郎》词:“揮金陌上郎,化石山頭婦。何物繫君心,三歲扶牀女。”
鬼國石(鬼国石),◆見“鬼功石”。
鬼功石,◆亦稱“鬼國石”。◆一種珍奇的瑪瑙。○[明][曹昭]《格古要論‧珍奇‧鬼功石》:“嘗有戒指,嵌瑪瑙一塊,面上碾成十二支生肖,其紋細如髮,似非人功,故謂之鬼功石,又曰鬼國石。”
關石(关石),◆關,重量名;石,容量名。關石,借指賦稅。一說,關指徵稅之處,石為量器;關石,借指徵收賦稅。○《書‧五子之歌》:“關石和鈞,王府則有。”○《國語‧周語下》亦有此文,[韋昭]注曰:“關,門關之征也。石,今之斛也。言征賦調鈞,則王之府藏常有也。一曰關,衡也。”○[晉][左思]《魏都賦》:“關石之所和鈞,財富之所底慎。”○[唐][柳宗元]《故嶺南鹽鐵院李侍御墓志》:“于[荊]于[交],關石是鈞。”
高石,◆高大的假山石。○[唐][王建]《題元郎中新宅》詩:“買來高石雖然貴,入得朱門未免貧。”○[唐][孟郊]《送豆盧策歸別墅》詩:“短松鶴不巢,高石雲不棲。”
房山石經(房山石经),◆[房山]石刻經書。在[北京市][房山縣][大房山]中。○[明][沈德符]《野獲編‧畿輔‧房山縣石經》:“[大房山],在京師[房山縣]境內,俗名[小西天]是也。○[隋][大業]間,僧[靜琬]募金錢鑿石為板,刻藏經傳後,至[唐][貞觀]僅完《大涅槃》一部。其後法嗣繼其功,直至[完顏]時始成,貯洞者七,穴者二;封以石門,鎖以浮屠。”
方石,◆指墓碑。○《唐代墓志汇编·索氏墓志铭》:“恐陵谷推遷,德音無紀,勒諸方石,樹此荒扃。”○又《大唐故大德思恒律师墓志文》:“法教常轉,自等於圓珠;雕斲斯文,有慙於方石。”
方解石,◆礦物名。成分為碳酸鈣,有晶體形、塊狀、粒狀等多種,常帶各種雜質。可做建築材料、雕刻材料和裝飾品等。
發石車(发石车),◆古代攻城器械。以機發石連續打擊敵人的一種武器。○《三國志‧魏志‧袁紹傳》:“[太祖]乃為發石車,擊[紹]樓,皆破,[紹]眾號曰‘霹靂車’。”○《三國演義》第三十回:“[操]令[曄]進車式,連夜造發石車數百乘。”○[范文瀾][蔡美彪]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三章第四節:“[曹操]創製發石車,攻破[袁紹]軍壁樓。發石時有大聲,因名為霹靂車。○[馬鈞]改良發石車,用一個大輪,輪上挂數十塊大石,用機械轉輪,大石連續拋出,比[曹操]所製一發一石,威力大增。發石車,[唐]時稱為炮車,是攻城利器。”
發石(发石),◆1.用機械發射石塊。○《新唐書‧李密傳》:“造雲旝三百具,以機發石,為攻城具,號‘將軍砲’。”◆2.剖開石頭。○[晉][葛洪]《神仙傳‧劉安》:“王必若見年少則謂之有道,皓首則謂之庸叟,恐非發石採玉、探淵索珠之謂也。”
大理石,◆大理巖的通稱。變質巖的一種。一般是白色或帶有黑、灰、褐等色的花紋,有光澤,多用做裝飾品和建築、雕刻材料。因盛產於我國[雲南大理]而得名。
打火石,◆指一種經打火刀沖擊後能發生火花的天然燧石。
筆石(笔石),◆古代的一種體內有骨骼的無脊椎動物,形體很小,生活在平靜的海洋中,構成羽毛狀或鋸齒狀的群體。頁巖中常有它的化石,是劃分和對比地層的重要化石之一。
寶石(宝石),◆色澤美麗、硬度高、在大氣和化學藥品作用下不起變化的貴重礦石。可作儀表軸承、研磨劑、裝飾品等。亦泛指珍貴的石頭。○《三國志‧魏志‧明帝紀》“十一月丁酉,行幸[許昌宮]”[宋][裴松之]注引[晉][孫盛]《魏氏春秋》:“金山玄川溢涌,寶石負圖,狀象靈龜。”○[金][元好問]《雲岩》詩:“[會稽][禹]穴深無底,寶石偷來定山鬼。”○[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一‧寶石》:“寶石出[西番]、[回鶻]地方諸坑井內,[雲南]、[遼東]亦有之。有紅、綠、碧、紫數色。”○[郭澄清]《大刀記》第三章:“寧做窮人腳下的塵土,不當壞人戒指上的寶石!”
白石生,◆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白石生》:“[白石生],[中黃丈人]弟子,[彭祖]時已二千餘歲,不愛飛昇,但以長生為貴……因就[白石山]居,號[白石生]。”
白石道人,◆[晉][葛洪]《神仙傳》載:[皇初平]牧羊山中,遇仙得道,四十餘年不歸。其兄入山尋訪,相見悲喜。但不見羊群只見白石。○[初平]乃叱曰:“羊起!”於是白石皆變為羊數萬頭。見《藝文類聚》卷九四、《太平廣記》卷七。後因以“白石道人”為羊的代稱。○《事物异名錄‧獸畜‧羊》引[明][黃一正]《事物紺珠》:“羊,一名白石道人。”參見“叱石成羊”。
白石,◆1.潔白的石頭。○《詩‧唐風‧揚之水》:“白石鑿鑿。”○[明][吳炳]《情郵記‧正名》:“逶迤周道費驅馳,白石清泉付與誰?”◆2.傳說中的神仙的糧食。○[漢][劉向]《列仙傳‧白石生》:“[白石生],[中黃丈人]弟子,[彭祖]時已二千餘歲……嘗煮白石為糧。”○[唐][韋應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詩:“澗底束荊薪,歸來煮白石。”○[宋][蘇軾]《獨酌試藥玉滑盞有懷諸君子》詩:“鎔鈆煮白石,作玉真自欺。”○[清][惲敬]《說仙》三:“白石之說累變而益陋,黃庭之說屢遷而益誣。”◆3.枳椇子的別名。○[唐][蘇鶚]《蘇氏演義》卷下:“枳椇子,一名木餳,實形拳曲,花在實外,味甘如餳蜜也,一名樹蜜,一名木實,一名白石。”
八石,◆古代道家煉丹所常用的硃砂、雄黃、雌黃、空青、雲母、硫黃、戎鹽、硝石八種石質原料。○[晉][葛洪]《抱樸子‧勤求》:“飛八石,轉九丹,冶黃白水。”○[唐][趙嘏]《贈曹處士幽居》詩:“[勾漏]先生冰玉然,曾將八石問群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