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农业社会,人口流动少,虽然在一定时期甚至识字的人都相当少,但不影响方言的口口相传、代代相传。
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加剧,各地人涌入相同的地区,普通话逐步取代方言方音。很多方言词汇逐步消失。作为一个历史和方言爱好者,有必要尽自己的力量做一些努力,让我们的方言能够得以传承。
之前写过一篇有关四川方言“生僻字”的文章,今天继续整理了一部分,供大家交流。
第一个字:㲃㲃[jiǔ]音九。表示拧的意思。
四川话例句:你帮我把瓶盖㲃开哈;你把衣服㲃干晾起来晒。
说文解字:揉屈也。音:居又切(顺便讲下过去文字注音,就是用认识的字来给生字注音,居又切,表示取“居”的声母,“又”的韵母,意思就是它的音为jou,现普通话没有这个拼法,就是jiu了)
第二个字:圿圿[jiá]音甲。皮肤上的污垢,也泛指一般污垢。
四川话例句:快去洗澡,我看你身上都起圿圿了!
第三个字:坱坱[yáng]音羊。意思是尘埃。
四川话例句:川西坝子过去农村年前家家户户都要打坱尘。
《说文解字》尘埃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过於坱漭之野。《正蒙太和篇》气坱然太虚。
第四个字:凊凊[qìng]音庆。释义是清凉,寒冷。古文中读音为jìng,凉。出自西汉·戴圣《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昏定而辰省。”
四川话例句:冬天天气冷,自来水都冰凊[qìng]了。
也有些地方说“冰欠”。
第五个字:抈抈[yuè](川西坝子不少发一声:曰)
抈,折也。从手,月声。与刖略同。——《说文解字》
四川话例句:你把这根钢丝抈弯。
第六个字:揎揎[xuān]音宣。汉字的基本字义是捋起袖子露出胳膊,如:揎臂大呼。揎拳捋袖。也有用手推和打的意思。
四川话例句:揎开大门;莫把它揎絆倒了。
《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孙武乃揎起双袖,亲操枹以击鼓,又申前令;二姬及宫女无不笑者。”
第七个字:硙硙[ái]音挨。指磨,使物粉碎。由磑演变而来。
《正字通》磑,碎物之器,古公输班作磑。晋王戎有水磑。今俗谓之磨。或训磑为碓下石,不知碓下石卽今石臼,非磑也。
四川话例句:片片药颗颗药要在硙烂,才好喂小娃娃。
第八个字:鋊鋊[yù]音玉。器物用久渐渐磨光失去锋刃或棱:菜刀~了切不烂,剪刀~了剪不断。石磨已~了。
四川话例句:不要再说了,耳朵都要听鋊了。
《南宋·孔觊·铸钱议》五铢钱,周郭其上下,令不可磨取鋊。《五音谱》磨砻渐销曰鋊。今俗谓磨光曰磨鋊。
说文解字【卷十四】【金部】鋊
可以句鼎耳及鑪炭。从金谷声。一曰铜屑。读若浴。余足切。
附上上次总结的一些生僻字链接聊聊四川话中常说不常写的“生僻字”,你认识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