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生活 / 正文

明镜亦非台(明境亦非台何处惹尘埃是什么意思)

时间:2022-04-02 01:30:05 浏览:39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在我国的宗教中,有一最神秘,最独特的教派,它就是禅宗。神秀和慧能分别作了两首诗,使禅与诗融合为一体,在中国的诗作和诗学上产生重大的影响,如元好问所说:“诗为禅客添花锦,禅是诗家切玉刀。”。

禅人以诗来寓寄禅理,诗人以禅理趣纳入诗中,进而以禅理来建立诗的创作理论,禅与诗融成一体,不明白诗,也不足以明禅,不懂禅,也几乎不能确知禅人寓道的诗篇,也几乎不能深知以禅论诗的奥妙秘,所以明禅论诗,是谈诗论诗的重要课题了。

明镜亦非台

《无相偈》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无相偈》是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诗偈。原偈共四句二十字。前两句以菩提树与明镜台,比喻身心之本性明净纯洁;后两句表示要时时注意修身的功夫,摒除各种尘俗贪欲杂念,使心性永远保持洁亮光明。此偈形象生动,富含哲理。

关于这首诗偈的来历,《坛经》第四节至第八节,有明确的记载:五祖弘忍在挑选法嗣,拟传授衣钵作禅宗第六祖时,“一日唤门人尽来”,先令门人“各作一偈”,以鉴别门人佛学修养之优劣。弘忍的上首弟子神秀首先在寺中南廊壁上题了这首无相偈,弘忍阅后,认为神秀对佛法领悟不深,而是“只到门前,尚未得入”因而另选惠能传授衣钵。

这是一首宣扬禅理的示法诗。神秀大师是北宗的创始人,他将人的身与心比做菩提树与明镜台。人身本是佛身,心性亦本自清净,只是常为尘垢所染,因此必须时常拂拭,不让它沾尘,以保持它本性的洁净。

明镜亦非台

《六祖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慧能用渐修的功夫,去污除秽,是求道的境界,不是悟道的境界,所以慧能认为神秀未能“发明大事”,于是另作偈诗,否定了神秀的见解。慧能是倾向于万法皆空的,法体本不是菩提,此是明净,彼则污染,是不能成就大事的,所以六祖认为菩提、心性均是假名,法界是“真空”。悟道成道以后,即心即佛,到了这一“绝对境界”的时候,不要修持造作,来去垢去秽,因为“自性”本来清净,本来就无垢无染。

弘忍发现了惠能的见地,便在夜间唤他进房,为他说法,付法传衣,继承了祖位。弘忍为惠能说法,《坛经》炖煌本说:“说金刚经”;惠昕本等说:说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惠能言下大悟;《神会语录》等说:“弘忍大师就碓上密说直了见性。于夜间潜唤入房,三日三夜共语。”《别传》说:问答有关佛性的问题。印顺法师认为,付法是密授的,所以没有人会知道。惠能也许有提到过,但诸本的传说大都是禅师们所推测而表达的。

明镜亦非台

编辑整理:清风剑客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