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 / 正文

门巴族(门巴族舞蹈)

时间:2022-04-02 14:15:25 浏览:60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门巴族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门巴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方言差别较大,无本民族文字,通用藏文。

门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南部的门隅和墨脱地区,错那县的勒布是门巴族的主要聚居区,门巴族和藏族长期友好往来,互通婚姻,在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都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族称

“门巴”意思是“生活在门隅的人”。“门巴”既是自称,也是藏族和其他民族对他们的称呼。

由于居住地域的差异以及历史上的民族迁徙,各地门巴族还有一些其它称呼,如自称“主巴”、“勒波”等。

历史

根据神话传说、藏文文献记载和考古材料可知,门巴族族源是门隅的土著群体与来自于西藏高原北部的群体互相融合而来的。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大约在吐蕃王朝统一西藏诸部以前,门巴族已经形成。

公元7世纪,门隅地区归入吐蕃地方政权治下,门巴族成为吐蕃的属民。823年立于拉萨大昭寺前的《唐蕃会盟碑》记载:“此威德无比雍仲之王威严煊赫,是故,南若门巴……等虽可争胜于疆场,然对圣神赞普之强盛威势及公正法令,莫不畏服俯首,彼此欢忭而听命差遣也。”元至正六年(1346)的藏文史籍《红史》记载,早在松赞干布时代“南自珞与门……等均置于吐蕃统治之下”。成书于1564年的藏文史籍《贤者喜宴》载:“如是……南方之珞与门……等,均被收为属民。”从这些古藏文史料可以看到,藏族与门巴族以及珞巴族在久远的古代就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吐蕃王朝开始,藏族与门巴族和珞巴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不断得到加强。

13世纪中叶,门隅被纳入西藏萨迦地方政权的治理之下,成为元朝的一个行政区域。14世纪至16世纪,西藏噶举派势力帕木主巴政权和藏巴汗政权统治西藏,门隅成为噶举派的领地。这一时期,对门巴族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西藏地方政权在门隅委派官员,设驿站、税官、关卡和集市,以及传播佛教和兴建寺院,这一切,对门巴族的部落社会和村社组织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原始村社组织在继续维持原有性质和职能的同时,又增加了担负向西藏地方政权和领主缴纳贡物、差役和赋税的任务,门巴族人民开始逐渐沦为农奴。

17世纪中叶,藏传佛教格鲁派取得了西藏地方政权。五世达赖喇嘛为加强对门隅的治理,派他的弟子和密友、出生于门隅梅惹萨顶地方的门巴族高僧梅惹·洛珠嘉措到门隅传教和执政。洛珠嘉措积极采取措施治理门隅,改宁玛派寺院达旺寺为格鲁派寺院,并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达旺寺成为门隅的第一大寺,成为格鲁派在门隅地区的政教中心。1656年,五世达赖喇嘛令西藏地方政府委派两名“拉涅”(总管),协助梅惹喇嘛管理门隅的行政事务。达旺寺建成后,五世达赖喇嘛和西藏地方政府赋予了达旺寺很多特权,如委派下级官员,征收赋税,实行“僧差制度”,会同政府官员管理门隅等。为了扩大达旺寺的影响,加强对门隅的政教统治,五世达赖喇嘛于1680年亲自给梅惹喇嘛颁封了封文。

18世纪初,西藏地方政府在原管理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对门隅地区的行政管理体制,在门隅建立地方行政机构,清查户口,颁布封文律令。在行政区划和建制上,按照不同地域和传统习惯,参照西藏其它地方实行的行政区划制度,将门隅地区划分为32个“措”或“定”(相当于乡一级行政机构,大的“措”与区一级机构相当)的地方行政组织。在“措”或“定”的基础上设有四个“宗”,即江噶尔、森格、德让和达隆宗。“宗”的建制相当于现在的县一级政权,有的小“宗”相当于区一级政权。为了管理“措”或“定”以及“宗”的行政事务,西藏地方政府在达旺设立了“达旺细哲”(意为“四联”)的行政管理机构。“细哲”指由四个方面的代表组成的联合管理委员会,即西藏地方政府委派的拉涅,一僧一俗各代表一方,哲蚌寺洛色林扎仓所派的达旺寺堪布,达旺寺扎仓代表。“达旺细哲”是管理日常行政事务的常设机构。19世纪中叶,西藏地方政府强化“达旺细哲”的管理职能,于1853年,授予错那宗僧俗宗本参与管辖门隅的权力,组成“达旺住哲”(意为“六联”)的更高一级的行政管理委员会。在“达旺住哲”的基础上,加上西藏地方政府拉恰勒空委派的错那宗“哲珠”(购米官),组成“达旺顿哲”(意为“七联”)的会议。“达旺顿哲”不是常设机构,通常只解决通商贸易问题,只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召开会议。还有“达旺古哲”的“九联”会议,它是在“六联”的基础上增加达旺附近门尼玛三部即夏日措、斯如措和拉乌措的头人,主要解决措与措、村与村之间的纠纷。当遇到最紧急的事关整个门隅地区利害关系的重大事件时,“达旺住哲”会同门隅各部头人组成“达旺塔措”会议。以上不同层次的常设和非常设机构,发挥着各自的行政管理职能,封建农奴制统治在门隅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18世纪时,封建农奴制在门隅的统治已较为完备。一方面,西藏地方政权加强对门隅的治理,保障了西南边陲的稳定,巩固了祖国版图的完整与统一。另一方面,西藏三大领主——官家、寺院和贵族也加紧了在门隅的巧取豪夺,使曾长期生活在这里的门巴族人民不堪忍受。沉重的乌拉差役(乌拉差役是指赋税、差役、地租等内容的统称,“乌拉”一词是无偿劳役的意思,种类繁多,包括各种劳役、捐税、地租等。),加上连年的地震水灾和层层压榨,致使许多人户家破人亡、流离失所,他们渴望着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好去处。这时,传来了东部的白玛岗是一个“不种青稞有糌粑,不养牦牛有酥油,不修房屋有房住”的佛乐胜境的美丽传说,给绝望中的门巴人带来了希望,引来了门巴族千里迢迢的长途迁徙。

门巴族的迁徙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最早迁往墨脱的已有10代人,最晚的距今有6代人,他们定居在白玛岗地区雅鲁藏布江沿岸。在墨脱,今天还能看到与他们东迁历史有关的许多遗迹,一些村庄也沿用了原籍时的地名和村名,如德尔工、地东等。部分门巴族迁居白玛岗,形成了门巴族东西分布的居住格局,给门巴族的社会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1844年,英印总督派驻印东北边境代办詹金斯少校压服6名门巴族头人,强行租借门隅的吉惹巴惹地方,迫使门巴族放弃对概里巴拉山口以南的管辖,引起门巴族群众的强烈不满,埋下了反抗斗争的火种。1872年冬,英占达让区副专员郭惹亨少校,趁英方与不丹划界之机,也向当地门巴族头人提出划清达旺与英方的边界,当即遭到门巴族头人的坚决拒绝,表现出门巴族人民决不妥协的坚定爱国精神。

1913—1914年,英国政府代表享利·麦克马洪在西姆拉会议上,以讹诈和欺骗手段诱使当时的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夏扎·边觉多吉与其进行秘密交易,将门隅、珞瑜和下察隅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英印版图,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麦克马洪线”。“麦克马洪线”一出笼就遭到中国政府和西藏的藏族、门巴族、珞巴族等各族人民的坚决反对,中国中央政府始终不承认所谓的“麦克马洪线”。英殖民主义者侵略的野心仍然不死,他们先是假借考察、探险等名义加紧渗透,或是通过挑拨藏、门之间的民族关系扩大势力范围,但均被门、藏等各族人民所识破。1938年,英国派一支远征队于4月到达达旺,立即遭到门巴族人民的坚决抵制,迫使英国远征队撤退。1944年初,侵略者武装侵入门隅德让宗,当即遭到错那宗政府、“达旺住哲”和门巴族广大群众的激烈反对。1947年之后,脱离英国而独立的印度政府,继承了英国政府对中国西藏的领土占领,企图把英国政府未实现的侵占计划加以实现。1947年,控制门隅色拉山以南的印军,下令不准色拉山以北的门巴族群众向西藏地方政府支差纳税,立刻遭到该地区群众的强烈反对。1951年2月7日,印军进占门隅中心达旺。达旺僧俗群众自动集会,要求印军退出达旺,要求错那宗宗本收回门隅失地。错那宗政府当即向西藏地方政府报告了印军的侵占情况。根据西藏地方政府的指示,错那宗政府和达旺寺堪布坚持向门巴族百姓征收赋税,直至1953年才被迫中断。门巴族人民面对殖民主义扩张势力和外国侵略者时表现出了凛然正气和铮铮铁骨。门巴族人民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为保卫祖国西南边疆做出了重大贡献。

文化信仰

在门巴族的传统宗教信仰中,原始宗教信仰、本教信仰和藏传佛教信仰的互融共生、杂糅并存,是门巴族宗教信仰的显著特征。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和本教是门巴族的古老信仰。门巴族认为,山有山神,树有树精,水有水怪,风雨雷电、地震水灾、乃至人的生老病死都有超自然的神灵在左右驱使。为免灾祈福,人们敬奉鬼灵,供献牺牲,举行各种繁缛的巫术活动。在门巴族的宗教观念中,把宇宙分为3层境界,即天上、地上和地下。与此相应的神鬼是“拉”、“赞”和“鲁”。宇宙的最高层是“天”,是天神“拉”的住地。天界的“拉”们为保护人类可以离开天界来到人间,住于山巅,称作“格拉”。宇宙的中间层是空间和大地,是“赞”居住的地方。“赞”是对游神厉鬼和精怪的总称。在门巴族的信仰观念中,空间充斥着“赞”。山川、峡谷、草木等也都附着“赞”。“赞”有善、恶之分。地下是宇宙的最底层,是“鲁”神居住的地方。人们认为,江河、泉水、湖泊等是“鲁”神栖身的处所,在水中生活的鱼类、地下穴居的动物如蛇、蛙、虫等都是“鲁”神的化身。

门巴族对神山圣水十分崇拜,每年在夏季和冬季都要转神山和神湖。门巴族的巫师种类繁多,根据职能的不同,可分为驱鬼巫师和请神巫师。驱鬼巫师有“顿龙肯”和“巴窝”,由男性充任;请神巫师有“巴莫”和“觉母”,由女性充任。

门巴族(门巴族舞蹈)

门巴族在信仰原始宗教和本教的同时,还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的宁玛派、噶举派和格鲁派在门巴族地区都有影响,现在以格鲁派影响为最大,是门巴族信奉的主要教派。

随着藏传佛教各教派的传入,一座座佛教寺院在门巴族地区相继建立,一批批僧人应时而生。至20世纪50年代,门隅地区已有佛教寺院及经堂40余座,僧人近千人,墨脱有寺院和经堂近40座,僧人300多人。门隅影响较大的寺院有达旺寺、工巴则寺等。

饮食

在日常生活中,门巴族的主食主要有荞麦饼、玉米饭、大米饭和鸡爪谷糊。玉米饭是墨脱门巴族的主食。鸡爪谷,谷穗形似鸡爪,故得名,产于墨脱和珞瑜地区。鸡爪谷的食用方法一般是炒熟后磨成面后干食,也做成黏坨食用。鸡爪谷还是酿酒的优质原料。墨脱门巴族酿造的“邦羌”酒,主要是以鸡爪谷为原料酿制成的。在门隅南部和墨脱地区出产稻米,因而米饭也是门巴族的重要主食。

在门巴族饮食结构中,常见的蔬菜品种有白菜、萝卜、元根、土豆、黄瓜等。门隅和墨脱森林茂密,盛产野生蘑菇和木耳。蘑菇种类繁多,味道十分鲜美。

门巴族日常生活中饮料有酒和茶两大类别。酒有“邦羌”、米酒和青稞酒,茶有酥油茶和清茶。石锅是门巴族特有的煮饭做菜的炊具。石锅传热慢,炖肉做饭可保持食物的原味,十分鲜美,深受人们喜爱。门巴族居住地区多竹木,餐具主要是用竹木制作。其中最有名的是门巴木碗。木碗以桔红色为主调,明亮、华丽,造型丰富,线条流畅。

门巴族善饮酒,大至婚丧嫁娶、宗教礼仪,小到日常杂活、谈天说地,均离不开酒。

习俗节日

墨脱门巴族以十二月为岁首。从藏历11月开始,人们就做过年的准备。大年初一早上鸡鸣第一遍时,全家人就起床,穿新衣,互致问候祝福,每人喝一碗用酥油、奶酪、“邦羌”和鸡蛋煮制的饮料。从初二开始,门巴族以村寨为单位,全村人集中一起,轮流去各家聚餐。这期间,人们除载歌载舞欢度佳节,举行射箭、抱石、跳高、拔河等体育竞技和游戏活动。

门隅门巴族过新年是从藏历元月初一至十五日为节庆日子。新年前夕,家家户户大扫除,用面粉调成糊状,在门、墙和椽条上面涂各种吉祥图案。12月29日除夕之夜,各家均要喝一种用面团、肉块等9种食物煮的粥,以示生活富足。许多人家还准备一个叫“切玛”的五谷斗,内装炒青稞、糌粑面等物,预祝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大年初一清晨,各家主妇争相早起,抢先到平常汲水的地方背回第一桶水,认为新年最早背回的水是雪山顶上狮子流下来的奶汁,象征财富,谁背到第一桶水最吉利。初一合家欢聚,不走亲串户。从年初二开始,人们走村串户,探亲访友,相互道喜。到别人家串门时,妇女必须走在前面先进屋,切忌男子先串门进屋。门巴人认为,新年时来客是妇女,预示着家中猪牛会多生母畜,是六畜兴旺的好兆头。节日期间,人们欢聚一堂,唱歌跳舞,还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游艺活动。节日期间还有一个大型活动,就是门巴戏的演出。各村寨都有业余戏班,届时演门巴族传统剧目《阿拉卡教父子》和《卓娃桑姆》等,全村不分男女老幼都去观看,甚为热闹。藏历十五日,是整个节日的最后一天,全村男女集体聚会,共同分享各家准备的美味食品。家家房顶上竖立旗杆,悬挂经幡,祭天祈福。

婚姻

门巴族青年婚前社交比较自由,一般女子在十六七岁,男子在十八岁左右,男女之间便可自由交往。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双方有了感情后,征得双方父母的同意,便可请媒人或由父母亲自去对方家提亲。一般是找与自家关系好、能说会道、有一定威信的人充当媒人。去时带上几竹筒酒和数条哈达,给对方家倒“喜尔羌“(求婚酒)和敬献哈达,对方同意这门亲事就会喝酒并收下哈达,然后择期举行订婚仪式,订婚后一般要半年或一年以上才能结婚。

结婚之日,迎亲人着节日盛装,带着哈达和青稞酒到女方家迎接新娘。娘家送亲人有舅、姑、兄弟等亲戚,新娘父母不随队伍前往,由男家派专人来迎接。迎亲途中男方家要敬女家3道酒,有专门安排的敬酒人在路旁恭候。新娘到男家后即被带入内室,脱去从娘家穿来的衣服首饰,里里外外换上婆家准备的一套东西,表明新娘从此属于婆家人。换好衣后新娘和新郎入座,乡亲们向一对新人和娘家客人献哈达、敬酒,唱诵颂词和吉祥歌。婚礼第二天,娘家以舅父为主的客人借口酒不香浓、敬酒女无笑颜为由开始发难,挥舞拳头捶打桌子,掀翻酒碗杯盘,责骂男家,婚礼出现戏剧性的场面。男家会急忙端上好酒好菜,向娘家人赔罪,请求原谅,闹剧最后以舅父接受男家的“赔罪酒”而平息。婚礼第三天,新郎家要为新娘的父母及亲属在一个专门的房间设丰盛的酒宴,一边喝酒吃饭,一边商量新娘何时落户夫家。娘家客人在酒宴上要给新娘送些钱物,舅父及父母依次劝慰女儿,教训女婿。临近傍晚时,酒女和歌女手捧大碗酒,边歌边舞给娘家人敬“杂羌”(送行酒),这时新娘的亲属们挥舞着哈达,唱起急促的短调“回去歌”,蜂拥而上,将新娘从婚宴上抢走。新郎的亲属们也挥舞着哈达,唱着“归来歌”,急忙追出门外去抢夺,最后由媒人出面才能平息“风波”。婚礼期间,人们饮酒狂歌,欢跃舞蹈,通宵达旦。

门巴族(门巴族舞蹈)

妇女怀孕后,仍从事劳作和家务。门隅妇女过去必须回娘家生第一胎,现在仍以在娘家生孩子居多。墨脱门巴族在哪里生第一胎由生育妇女决定。妇女生产时,由老阿妈或家人接生。孩子出生后,乡里四邻、亲朋好友携带蛋、肉、黄酒等前来祝贺,但来人不能进产妇的屋子。

孩子的命名仪式一般在出生3日后举行,多请喇嘛或扎巴取名,也可由家中的长者取名。请喇嘛或扎巴取名,孩子的名字大都与宗教有关。家人取名,名字表现的是长辈对孩子未来寄予的美好期望与意愿。

葬礼

门巴族的葬式有土葬、水葬、火葬和天葬,还有少量的屋顶葬和屋底葬。有一次葬,也有二次或三次葬型的复合葬。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