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中国古代女子的嫁衣,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凤冠霞帔,这很大程度上是受了古装电视剧的影响,但实际上,中国古代女子的嫁衣最开始并不是凤冠霞帔,而是经历过一段漫长的演变过程才成凤冠霞帔的。
周朝时期,周人认为,天为玄色即尊贵的黑色,地为纁色,即浅红色。因此周代婚礼服,即上身为纯黑色,下身为浅红色,这种颜色表达的是对天地的最高敬意,再加上那时期正是推崇玄学的事情,认为女子属阴,男子属阳,所以那时结婚时穿的婚服,全部都是黑色的。在《芈月传》中,楚国公主芈姝出嫁时,婚服整体以黑色为主,红色为衬托,将王后的母仪天下完美地展现了出来 。
汉代新妇的嫁衣多采用袍制,延续周代的五行穿衣文化,婚服颜色依旧是玄纁风格。《后汉书·舆服志》记载:“公主、贵人、妃以上,嫁娶得服锦绮罗縠繒,采十二色,重缘袍。”伴随着汉代织染技术的空前发展,当时不仅能织出精美多样的花纹,而且也能印染出丰富多彩的颜色,用十二种色彩的丝绸设计出适合不同身份的人穿用的婚礼袍服,并且穿用五彩带和木屐,寓意前程似锦。
魏晋时期开始大规模盛行白色衣衫,颜色以素雅为主,即使在婚嫁宴会等重要的喜庆场合,也依然穿着白色礼服。《东宫旧事》载之:“太子纳妃,有白毂,白纱,白绢衫,并紫结缨。”如此大规模的崇尚白色,与当时玄学盛行、佛教的逐渐传播、道教所提倡的“以无为本、返璞归真、追求清新淡雅”的风尚有着莫大的联系。
从唐朝开始,婚服融合了周制婚礼的庄重神圣和后世的热闹喜庆,衣服颜色大多颇为鲜艳,因此绛红色在唐朝开始流行起来。这样大胆出挑的颜色搭配,支撑起了繁华绮丽的大唐气象,而且大唐女子的衣服着装比较暴露,这与唐朝时期的繁荣昌盛息息相关。唐朝婚服的样式是钗钿礼衣,即身穿大袖衫、长裙、披帛,层数繁多,穿时层层压叠着,然后再在外面套上宽大的广袖上衣。
宋朝嫁衣采用的是花钗大袖礼服,基本上是承接唐朝,但与唐朝时期的衣着“张狂”,霎时都收敛了许多,宋朝的服饰不再艳丽奢华,而是简洁质朴。在宋朝,红色是男人权力的象征,青绿色则是女人高贵荣华的代表,所以在《知否》中,我们可以看到,墨兰和明兰出嫁都穿的是青绿色嫁衣,而如兰却穿着大红嫁衣,因为在宋朝只有显贵的正妻,才能穿青绿色的嫁衣,如果嫁给身份地位相对一般的家庭,女方过门时,就只能穿红色。如兰嫁给了文炎敬,他本是一个穷秀才,后来才考中探花,那如兰出阁时只能穿红色。
明朝沿袭唐宋服制,嫁衣则采用的是最经典的凤冠霞帔,以袍衫为主要服饰,嫁衣款式为凤冠霞帔,其上布满珠宝锦绣,雍容华美。新娘加红盖头或垂丝穗遮面,用白金线、黄金线及珠石等,绣成代表龙凤呈祥的龙凤和鸳鸯图案。
清代民间女子婚服得以沿用明代的婚礼服饰。清代旗女穿袍,汉女沿袭上衣下裳制,上着衫袄,下着裙或裤,上下衣互不连属,以云肩披着作装饰使用,寓意四方四合,八方如意。
民国嫁衣就有好几种款式,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我国已经打开国门,不再闭关锁国。所以西方的婚礼习俗也逐渐传至民间,常见的婚服除了旗袍、中山装外,也出现了婚纱和西装礼服,头饰也不再是凤冠霞帔,而是白色头纱,这种婚服也一直被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