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讲与马的年龄有关的汉字。我国古人对马有特殊的感情。在生产生活及战争中,马是人类的好帮手。因此,人类对马的认识非常深入细微。
不同年龄,不同颜色,不同体型,不同奔跑形态的马,我国古人都用不同的字来为它们命名。可见古人对马观察了解的深入。
马是人类的朋友
《说文解字》中“马”部共有一百一十五个字,这些字都与马或马具有关。今天我们只讲与马年龄有关的四个字,分别是:huán(字库中未找到此字,稍后有手写图片)、驹、駣和bā(此字作马+八)。
先来看马一岁用何字表示。如下图:读作huan意为马一岁
这个字中华书局版《说文解字》注音为huán。现在的字典及电脑字库中已找不到此字。这张图是笔者手写的。为了行书方便,以后凡提到此字皆为拼音。
《说文解字》云“huán,马一岁也。从马,一绊其足。”繁体字的马写作“馬”。下面四个点应该是马的四足,而huán字以横绊入四足之中,大概是马年龄太小而不足以驰骋之意。就如“豕”(shǐ)部的豖(chù)一样。意为猪的两足被系住,而艰难行走。
《说文解字》为其定音“读若弦,一曰,若环”。宋代徐铉校定《说文解字》为其定音为户关切,即huán。徐锴以为“读若弦”应作“读若纮”。段玉裁和王筠均认为“纮”是错误的,应作“弦”。
我们再来看“驹”这个字。《说文解字》云“马二岁曰驹,三岁曰駣”。此句包含两个意思,分别是:二岁的马称作“驹”,三岁的马称作“駣”(táo)。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并未收录“駣”字,而在此连言驹駣,稍后详细分析。
马驹(二岁马)
《周礼·夏官·廋人》“教駣攻驹。”郑司农说“马三岁曰駣,二岁曰驹。”《礼记·月令》云“犧牲驹犊,举书其数。”“犊”为牛子,必不大,“驹”为马子,与其对应。《诗经·小雅·角弓》“老马反为驹,不顾其后。”意思是说驾驭老马像驾驭小马一样。比喻把老人当做孩童来欺慢。
《诗经》中“驹”字共出现四次。分别为《小雅·角弓》(上段所引用);《周南·汉广》“之子于归,言秣其驹。”;《陈风·株林》“乘我乘驹,朝食于株。”;《小雅·皇皇者华》“我马如驹,六辔如濡”。
《诗经。汉广》
段玉裁认为,除了《角弓》里的“驹”外,其余三首诗里的“驹”字皆当做“骄”。这样才与《说文解字》以及《毛传》所解释相吻合。如《说文解字》“骄”下,许慎引《诗经小雅·皇皇者华》作“我马唯骄”。
如果按照《诗经》的韵脚读上述三首诗,则又不应该做“骄”,做“驹”字才能押韵。大概《角弓》是用“驹”的本意,而《汉广》、《株林》、《皇皇者华》三首诗最先本不用“驹”字,但是读者读这三首诗时又不能求得韵脚,就改“骄”为“驹”字了。又“驹”是二岁小马,不可驾车,所以这三首诗肯定不是用“驹”本义的。
《诗经》
再来看“駣”字。除《说文解字》外,《周礼·夏官·廋人》有“教駣攻驹”之句。注云“三岁为駣,教駣,始乘习之也。”是指马刚开始学习驾乘。又《玉篇》云“駣,马四岁也。”
说文《说文解字》中“駣”出现在“驹”字的解释当中,没有被单独列为一个字,对此,诸家有不同解释。
在《说文解字》中虽没有“駣”字,但《周礼》中有“教駣攻驹”这句话。段玉裁以为“駣”既见于《周礼》,《说文解字》又晚于《周礼》,那许慎为什么将“駣”连在“驹”字之下,而不单独列出此字?他因此认为《周礼》中的“駣”是错误的,应该做“兆”。“驹”下的“三岁曰駣”并非许慎的原文,而是后人依《周礼》是改。
训诂学大师段玉裁
对此,王筠则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本收有“駣”字。它的小篆写法被遗失了,但是解释依然在,后人便将它附在“驹”字之下。他举了三个例子:
《夏官·廋人》“教駣攻驹”,郑司农云“马三岁曰駣,二岁曰驹”,郑司农解释“校人”也是如此。《十三经》中既有“駣”字,许慎必收此字,这是其一。
第二,《御览》引《说文解字》云“马一岁曰huán,二岁曰驹,三岁曰駣,八岁曰(马+八)。”既然连到《说文解字》之文,便不当用其他书掺杂其中,证明许书确有“駣”字。
第三,《玉篇》云“駣,徒高切,又丈小切,马四岁也。”“三”错写为“四”。又以(马+八)、huán、驹、駣为次序解释,这是后人写乱了。但是肯定离最初版本相差不远,也不在后来人们所收的字中。可见《说文解字》原本有“駣”字。
最后来看八岁的马被称作什么,首先我们图:马八岁读作ba
这个字读作bā,现代字典以及电脑字库已找不到此字,为了行书方便,将它做(马+八)。
这个字从字面就可以看出它的意思。吧“八”即是音旁也是形旁,称作义声互相备训。
这里需要注意(马+八)为八岁的老马,切不可训“驷”为四岁的马。“驷”意为四匹马,下节课会详细讲解。
此外,“齿”部有齨(jiù)字。云“老人齿如臼也。”一曰“马八岁也。”齿如臼是说牙齿不平,齿不平证明人已老。马八岁时,已经是年龄偏大了,其齿亦臼。故曰齨为马八岁。
今天我们讲了与马年龄相关的四个字:huán、驹、駣、(马+八)。希望读过此文后您能对马字旁的字有一些新的认识。
本文为《解密汉字》系列第十三课。由听涛轩书法特约作者碣石老人撰文,欢迎关注、转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