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育儿 / 正文

一钱等于多少克(黄金一钱等于多少克)

时间:2022-04-03 03:35:17 浏览:37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圣济总录》言“凡服药多少,要与病患气血相宜,盖人之禀受本有强弱,又贵贱苦乐,所养不同,岂可以一概论,况病有久新之异,尤在临时以意裁之。”,所以临床时候经方的药物用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因人因病,甚至因时因地而异。

不过这并不是说经方的原剂量就不需要考究,临床虽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用量,但是要在一个标准量的基础上来调整。这个标准量就是经方的原始剂量。是古人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普适剂量。

《伤寒杂病论》最常用的计量单位就是“两”,因此一两对应于现在多少重量,就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钱等于多少克

仲景用姜枣

桂枝汤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炙甘草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方中桂枝芍药调和营卫、生姜大枣调和脾胃各为一对。且桂枝芍药用量须相等,加大芍药用量则为桂枝加芍药汤,加大桂枝用量有桂枝加桂汤,功效均不同于桂枝汤。若据此推测生姜大枣用量亦相同的话,则生姜三两应等量于十二枚大枣。

又《本经疏证》云:

《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用枣者五十八方,其不与姜同用者,十一方而已。大率姜与枣联用,为和营卫之主剂,姜以主卫,枣以主营,故四十七方中,其受桂枝汤节制者二十四,受小柴胡汤节制者六。所以然者,桂枝小柴胡,俱调和营卫之剂也,……生姜辛通之用多,得大枣乃不至过通。二物并用,所以为和营卫之主剂。……仲圣法,和营卫以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为相当之数。

关于大枣的重量,柯雪帆、陈仁旭、陶汉华测得12枚大枣的重量为30g(一枚合2.5g),丁沛测南阳当地产大枣36枚重量为126g,畅达测12枚大枣为42g,仝小林测得30枚大枣(产地为河北)的重量为120g(即一枚合4g,十二枚大枣合48g)。我自己在超市里也称过,小些的枣有2g的,大些的甚至有7g的。由此,十二枚大枣的重量在30g~48g之间。若十二枚大枣合三两,则经方一两折算为10g~16g。

一钱等于多少克

桂枝汤、麻黄汤煎服法

现在关于经方用量有一两合1g及3g的说法。汉代容量单位包括合、升、斗、斛 ,十合为一升 ,十升为一斗,十斗为一斛。现藏上海博物馆的东汉“光和大司农铜斛”容量为20400ml;现藏南京博物院的东汉“永平大司农铜合”容量为20ml;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认为东汉1升合今198.1ml。由此来看一升约合200ml。则据方后煎服法,桂枝汤用水量是1400ml,麻黄汤用水量为1800ml,如此的用水量,以一两1g或3g折算,未免水太多了些。另外桂枝汤、麻黄汤服用方法是“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这种服药方法,把药分成多次服药,并且可以不必尽剂,若以1g折算,恐怕没有如此服药的必要。

柴胡汤中看半夏

小柴胡汤

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半夏

柴胡加芒硝汤

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半夏、芒硝

柴胡加芒硝汤中柴胡、黄芩、人参、炙甘草、生姜、大枣诸药用量都为小柴胡汤中的1/3,如此很有可能半夏亦如此,则小柴胡汤中半升半夏当为六十铢,即2.5两。柯雪帆实测半夏用量为42g,即2.5两约合42g,一两约合16g。

一钱等于多少克

小结

关于经方剂量,目前有多种观点,一两有合1g、3g、8g、13g、15g不同说法,以3g和15g为主流。目前统编教材采用3g的说法。柯雪帆等人考究慎密,15g的说法也逐渐被更多人采纳。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一两合15g的说法更接近经方本意。

古今煎服方法有异

经方药物煎煮前不经浸泡,直接煎煮。现在一般都要求煎煮之前要浸泡, 而且要煎煮两次。有研究证明, 煎前浸泡能提高药物的煎出率, 而一次煎煮只能得到30% 的煎出率, 煎煮两次则能够达到70% ~80%(《中成药研究》),也就是现在煎煮方法煎出率是经方原始煎法的两倍余。所以如果采用现在的煎煮方法,则用量可折半,即一两合7g~8g。但是,药物质地不同,有些不耐煎的药材第二次煎煮时有效成分已经没有了,而有些药物过度煎煮会煎煮出其他成分,难以把控,所以个人还是提倡采用经方的原始煎煮法。

一钱等于多少克

用量随情制宜

临床时,具体药物用量,尚需在经方原量基础上调整。“故古方云,诸富贵人骤病,或少壮肤腠致密,与受病日浅者,病势虽轻,用药宜多,诸久病之人,气形羸弱,或腠理开疏者,用药宜少”(《圣济总录》)。《小品方》亦有详细说明。

凡药物治病,皆要通过调整人体正气来发挥作用,所以若正气足而胜药则可量大,正气虚不胜药则可量小。简述如下:

① 衰老、虚弱之人,量宜少;年轻、强壮之人,量宜多。

② 胃气虚者,量宜少。胃气盛者,量宜多。

③ 久病、病重者,量宜少;新病、病轻者,量宜多。

可喜的是,现代考古学已经发现了汉代度量衡的实物证据,因此,伤寒论经方的剂量问题已经变得明明白白,毫无疑问了。

具体的考证方法和过程,那是考古专家的工作,这里不做多说。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复称量核实,摘要如下。

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两=15.625克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圭=0.5克

龠=10毫升

撮=2克

方寸匕=2.74克

金石类药末约2克

草木类药末约1克

一钱匕=1.5-1.8克

一铢=0.7克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一升=50克

葶力子一升=60克

吴茱萸一升=50克

五味子一升=50克

半夏一升=130克

虻虫一升= 16克

附子大者1枚=20-30克

中者1枚=15克

强乌头1枚小者=3克

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1枚=46克

枳实1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现代中医用药乱象,尽管考古学已经得出了明确的结论,但是这个结论显然来得太晚了,因为国家药典已经对中药的用量做出了规定,而这一规定是根据明清以来中医用药习惯确定的,而这种习惯用量,远远低于治病的要求,尤其是对危急重症,更显得杯水车薪。众所周知,仲景乃医中之圣,伤寒乃方书之祖。药量的确定,尤其是经方药量的确定,应该以伤寒论的药量来确定。因此,用量不足的问题,成为现在中医疗效不佳的普遍原因之一。

一钱等于多少克

《伤寒论》方剂药味数分布于1至14味间,平均每剂4.2味药,最多不超过14味,2—8味药的处方占了90%。 与经方明显不同的是,现在临床单味药剂量减少,药味增多,现代中医汤剂处方的平均单剂药味数是经方的3倍以上。2007年9月至10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随机抽取9个科室100首汤剂处方统计,平均单剂药味数为18.28味,药味分布于16—22味。而文献报道现代中医汤剂处方平均单剂药味数为15.55味。

为什么现代中医处方那么庞杂?因为药典规定的剂量太小,无法取得疗效,因此医生只得以增加药味的方法来提高疗效,但却又因为药味庞杂而影响了药效的发挥,实在是无可奈何。

一钱等于多少克

相反,采用伤寒论经方剂量开方治疗,疗效则普遍较好。李可坚持用伤寒论经方用量(一两=15克)而获得盛誉,国医大师邓铁涛用250克黄芪治疗重症肌无力更是传为佳话。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