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明密码,开启人生智慧,首席公开课,今日开讲!
《礼记》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是一部研究中国古代典章制度以及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涵盖先秦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和美学思想 。书中不仅描述了礼节礼仪的规范,还剖析了礼文化所蕴含的文明基因和文化特色,许多篇章,是中国文化史上彪炳千古的典范,也是全人类的文化宝库。
今天,我们从“礼”字切入,通过对“礼”字的解读,来了解古人思辨的人生智慧和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准则。
“礼”的繁体字为“禮”。
“禮”由“示”字、“曲”和“豆”字组成。
“示”字是“二”字和“小”字组成,“二”是古代的“上”字。“上”是指身体以上部分为上,身体以下部分为下。“二”也表上天,“二”字下面是“小”字,在这里代表日、月、星三光。“示”表示敬天,见天知地,也表示敬地,说明“礼”的产生是“法于天,效于地”,所谓效法天地,就是中华文化里的“天人合一”。
人们在祭拜天地时,要行大禮。
“曲”(qǔ)字,是“曰”(yuē)字和“草”字组成。“曰”是说的意思,草即是草木,草木的幼苗从土里刚冒出头时,都是躬身卷曲的。
“曲”音同“屈”(qū)字,上面是一个死尸,即一般的旧的势力,下面的新生事物出不来,被尸(旧势力)给压住了,只好在那里低头叫屈了。叫屈归叫屈,始终会被更替掉。自然的力量促使着新旧更替。
“豆”(dòu) 字,象形字,像荚果豆角之形,豆类属双子叶植物,即在它的种子胚胎上生出两片对应的叶子,如橡胶,茶叶,花生,大豆等等,其共同特点就是荚果,这是其它科里都没有的。
“豆 ”字乃荚果状,汉字里面,“五谷丰(豐)登”的“丰(豐)登”二字,底下就是一个【豆】字,说明豆作物在粮食作物中的地位。
“豆”音通“逗”、“兜”,孩提时代,胸前挂一个口水兜,里面常带着一把炒熟了的豆子,那是绿色食品,有时,孩子们也可以走豆逗乐。
“禮”不单单是在行礼时的躬身,礼还在我们心里,在我们的言语中,在我们面部表情中,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禮”字造意和读音都深深地包含着这些,时时在告诫我们。“禮”音通“理”,要有礼数和礼节,就离不开“理”,明理。
“禮”字的造字结合和“曲”字的读音告诉我们,人的一生生活在社会中,一生的历练都是弯弯的,没有直线图。曲(屈)字的造型还告诉我们,在我们的头上面有一股旧的势力“尸”,这一股旧势力总在我们的头上面,但同时告诉我们“屈”是为了“出”,不要因为“尸”而忘记了“出”。“出”是“屈”的灵魂。人要能屈能伸,要伸屈自由,才能显示生命顽强的活力。
“曲”字同样告诉我们人生的危险之处,下面豆字即表小,小表示自己的微不足道。有不要逞能的意思,同时还告诉我们怎样避开危险,怎样化险为夷。
“示”字给我们指引了人生的方向,示字上面两横,表上天,有天即有地。禮,天地之理,寻天地之道,即得上天放光现睿。
“不学礼,无以立”,“礼”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
一粒种子虽小,却可以长成参天大树;一滴水虽微,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礼节虽小,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人类社会更美好。
一个“礼”字构筑了中华礼仪之邦的光辉形象,虽五年年悠悠岁月,仍傲然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一个“礼”字,指引着中华民族从古走到今,从冬走到春,走过蛮荒,走向文明,走向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