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汉朝讲起,并不是说以前没有驿站,以前也有。汉承秦制,到了汉朝时期有了新的发展,并且比较完备。汉朝划分得很细,五里设一邮,十里设一亭,三十里设一驿(传)。驿和传级别相同,不同的是,传用车,驿用马。因为用车比较笨重,速度不如直接骑马快,所以更多的是骑马传信。其实也是因为用车花销大,但是对于礼仪接待还是会用车的。
后来改了一下名字,邮传改为置,置就是邮传信使中途休息的地方。
刘秀和王朗在河北作战的时候,王朗想收买耿纯,但是耿纯是想跟随刘秀的。于是耿纯连夜出城,调动了驿站的数十乘车马,投奔刘秀。最关键的是,这些马最后都成了武装骑兵的战马,真是合理利用。
两汉时期,邮驿制度已经初步完善。但是邮驿的很多功能还没有被开发,邮驿的妙处还没体现出来。
水陆并用唐朝时期邮驿就更发达了,遍布全国。《唐六典》记载唐朝驿站最多时候有1639个,驿站的工作人员有两万多人。唐朝相比于汉代,缩短了驿站之间的距离,每隔20里就设一个驿站。而且不仅有传统的陆路驿站,还有水驿,水陆兼办。其实空运也不差,飞鸽传书嘛,常见的桥段。驿站最终归于兵部管理,足见驿站的军事作用。安禄山起兵反唐,距离京城三千里,六天后消息就传到了京城。平均速度每日500里,唐朝可以做到600里加急,但是800里加急就强人所难了,影视剧中常用,听着很快,但是真的达不到啊。唐朝的驿站还出了一个有名的故事。
通过驿站快马加鞭给杨贵妃送荔枝。
一个王朝,这么重要的驿站,用人力物力来运荔枝,不衰败才怪。估计你是安禄山,你也得反。
军卒守驿站宋代驿站的规模不如唐代,毕竟疆域面积差了那么多,也不需要那么多驿站。宋代用军卒代替民役,使得驿站更加正规化。而且宋代将官员休息与传递信息分开,文书递送有专门人员负责,避免军事机密泄露。宋代按照速度设置了金牌,银牌,铜牌。看到这是不是想得到了什么?没错,召还岳飞就是用了最快的速度传达旨意。朱漆木牌镶金字,也不是纯金的。
宋代的这次改革是很重要的,邮驿开始正规化,同时也减轻了百姓负担。最重要的是加强了军事作用,这是有进步意义的。
马匹增加,规模增大《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所有通至各省之要道上,每隔二十五迈耳(mile),或三十迈耳,必有一驿。无人居之地,全无道路可通,此类驿站,亦必设立。
元代时,供驿站使用的马有三十万匹。也就是元朝有这实力,马多。除此之外,还设置了急递铺,急递铺是为传达四方文书而设置的。
腰铃转递,沿途的车马行人,听到铃声,立即避让路旁。下一个站的铺兵听到铃声,立即整装以待。
元朝的驿站制度提高了警惕性。同时,马多也是为了适应巨大的疆域。元朝疆域大,邮驿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是政令不通畅,朝廷已经颁发了第二道政令,偏远地区连第一道政令都没收到,如何跟得上国家步伐?疆域大,也是很难管理,不是越大越好。
增加运输物资功能新产生的递运所有了运输各类物资和军需的功能。驿站不但传送情报,逐渐地还有运输军需物资的作用。可以说,如果一个国家驿站瘫痪了,那就要乱了。皇帝啥也不知道,运输也会出问题。明朝中后期,官员经常公器私用,索要驿站的马匹,车辆,驿站小卒哪敢抗拒。最荒唐的是崇祯年间节裁驿站。崇祯时期财政开支巨大,想省钱也不能在驿站上省。这就是明朝著名的蝴蝶效应,一位官员在京城养了小妾,在家乡的正房知道了,借用驿站便利很快就到京城了。官员这一琢磨,是驿站惹的祸啊,便以省钱为由,上书崇祯节裁驿站。崇祯也是糊涂了,也是没钱了,竟然真的这么办了。这回可好,一个叫李自成的驿卒失业了,之后的事情大家就都知道了。明朝因驿站而亡,一点也不冤枉。
明朝开发了驿站的新功能,但是最大的败笔就是节裁驿站。不管李自成反不反,崇祯政令都不会畅通,早晚会亡国。
逐渐退出清代有前面那么多朝代的制度可参考借鉴,并且革除明代的弊端。明代的马是民间供应,清代改为官府供应,并且颁布严格发令,不准官员公器私用,驿站一切都为朝廷所有。清代驿站速度可以达到日行800里,那已经是最快的了。后来随着科技发展,铁路的修建,电报的快捷,驿站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总结古代的邮驿承载着信息传递,物资运输的重要功能,王朝发展离不开邮驿。明朝节裁驿站的事,虽然导致李自成失业是直接原因,但是即使李自成不起义,没有了驿站的国家迟早会瘫痪。科技逐渐进步,驿站也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但它曾经是不可代替的存在。
雍正朝最红的人——鄂尔泰
从《狱中杂记》看清代刑狱
短暂的庆历新政做了哪些不该做的?
客观分析蒙宋战争,并不是一直打了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