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 / 正文

老油坊(电影老油坊)

时间:2022-04-05 19:25:26 浏览:76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走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老油坊的招牌。老油坊的名头还在,但这里曾经是不是老油坊,无可考证,我也不想做太多无为的考究。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保康的油坊街,并没有老油坊。

老家九里一带,油坊不叫油坊,叫作榨屋。榨油叫打榨。

榨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用来榨油的生产厂房,称之为某某制油厂、酿造厂或某某公司等等。在现代榨油机具和操作工艺没革新以前,老榨屋榨出的油便领衔主演着人们厨房、餐桌和一日三餐。在古老的保康城乡,最多的是榨菜籽油、花生油。那个年代,几乎每一个公社或大队,或多或少都会有那么一两家榨油坊的。

乡下人总习惯在“榨屋”前冠冕堂皇加上一个“老”字,叫做“老榨屋”,也许是为了叫着亲切或有感情,更多是因为它深久的历史渊源。油坊街既然叫油坊街,我想,在八十年代以前,在油坊街这一带,肯定有不少这种榨油的油坊。

老油坊

榨屋比较陈旧,时间长久的有几百年的历史,短一点的也有几十上百年的榨油经历。榨屋的设施比较呆板,通常都是一些木料、石板等做成原始榨油工具,比较粗俗、简陋、黑乎乎、油腻腻、滑溜溜的,看上去没有半点美感,当然更没有现代化气息。

榨屋几乎都建在人口相对集中的的城镇显眼处,或者伫立在村庄的中心位置,房屋只有三到五六间,分为内间和外间,内间用来储存菜籽、花生等原材料或摆放榨好的成品油,外间则是榨油的场所,一套榨油工具及用品,耸立在房屋正中;一口大大的铁锅,蹲坐在某一个墙角,一根烟囱连接着锅灶,伸出房外,将一串串黑烟,送上青蓝的天空。外面,挂一简单的招牌,书写“某某公社或某某大队油坊”几个大字,多以白底红字或白底黑字书写,在时间和油烟的浸染中,招片上的色彩渐趋黯淡剥落,那“油坊”的字眼,就给人一种油腻腻的感觉;或者干脆不挂,因为都是本乡本土的人,单是房屋墙面上布满的油渍和油坊中飘出的油香,就老幼皆知了。

无论市中心城区的油坊,还是乡镇村庄的榨屋,-般都是坚固的老屋,房柱、房梁又粗又大,到处油迹斑斑,乌黑乌黑的,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它久远的历史。

油坊里热气腾腾,炒熟的花生、菜籽、芝麻和油的味道混合成了一种复杂的香味,构成了油房的一种独特氛围,也氤氲着这种浓郁丰收情调,涂抹上了岁月、季节自然迷人的韵味。随着榨季的到来,家家户户的油瓶或者油罐里便装满了足够一年食用的花油、菜油,听着油在锅里“瞿”、“瞿”的响声,真使人高兴。而榨油的季节又是新一轮生产的准备期。

油榨尽后的渣滓叫“油枯”,是上好的肥料。农村盛产的旱烟叶子,若用油枯追肥,则烟叶长得大片大片的,又带油性,味道则更醇和。

在乡镇,其运作方式,自然是农家作坊式的。所以,一个榨屋,并不需要很多人,只有十余个人就够了。多数时间,你见到他们,总会看到他们那样不紧不慢地做着活儿,淡定、从容,似乎很悠闲,他们是以一种悠然的方式,将某一种含油脂的植物变成人类的不可或缺的滋养品。

老油坊

我喜欢那种看上去极其笨拙而原始的榨油方式。从中,似乎能看到时间深处人世的烟火,看到人类的某些更为朴拙的美质。榨油机,简单得让人感到某种简陋的担忧。中间一根粗大的圆形铁柱,铁柱上布满螺纹,铁柱的下部,是一个圆形的光滑铁盘;上部,同样是一个圆形铁盘,不过,四周装有几个把柄,可以用来旋转罗盘。整座榨油机,底部用木垫固定住,那种“木垫”更好地接通了地气。用菜籽、花生、黄豆等制成的“油垛子”就放在两个圆盘间。垛子的底部和周围是一个圆形的麦草圈,麦草将原料兜住,不至于漏掉。挤压之后,“垛子”上常常稀稀落落地粘着一些麦草,像是一些附着的记忆。

农闲季节,各个生产队就抽派年轻力壮有榨油经验的师傅组成专业队,按月轮流去榨屋榨油,榨出的油按比例-部分交粮油食品站,剩下的按各个生产队人口定量分给或卖给本队的社员,供日常生活用。

冬季到来过年之前,便是榨油的黄金季节。那个多磨岁月,很多人家锅里等着分到油后好过年。秋天,刚收下屯集在保管室的菜籽、花生、黄豆等,要经过一段存储回潮出油率才高,干燥很了加温蒸炒油质好但出油少;水分过多,油料植物又要变质,榨出的油质不好;立夏之后,一些油料植物就会出现泛油现象,出油率则会降低;最好是冬春季,秋收的植物经过一冬的“冬眠”,水分饱和散失了,精华也就沉淀了,不仅出油率高,而且油质特别好。所出之油,味正,色纯,脂香浓烈。所以,那个时侯,人们喜欢于冬春季节榨油,一是劳作的乡下人农闲了,二是榨出的油正好过年用,接替那断粮缺吃的二三月,仿佛成了那段历史铁定的生产生活规律。

老油坊

童年时期到油房去游玩,特别喜欢去搬这弄那,当然也就少不了被大人们吆喝和恐吓。但我却特爱榨屋散发出来的油香,和迎面而来的撞击,空气中就弥漫着一种特别的味道,一种自然和生活纠结难分的缠绵和醇和。记得我们村子西头,就有我们大队的老榨屋。现在,榨屋没了,但那地方仍被人们称作榨屋。在榨屋左面有一口池塘;油房的前面,春麦萋萋,是一坡坡麦地,麦子青幽幽的长得正欢,坡弯下是一片片菜籽地,油菜花儿开得清香四溢;坡下绿油油的草地上,洁白的羊群要么伸着懒腰打着呵欠,要么追逐嬉戏,体魄健壮的黄牛在悠闲地啃着青草,放牧的老人半闭着眼睛,安逸地晒着太阳,好像是在倾听和捕捉春天的生活气息。

我喜欢油坊那种香味,那香味充满着古朴、纯正、悠长的粮食味儿。我喜欢看那榨油的过程,确切地说应该叫“压”、“碾”或“挤”油。那种过程,虽然简单,但却有着某些精微的东西,引发你思考生活中的某些现象,或者某种事物产生的过程,这个过程,简单中蕴着一种缓慢的劲儿,悠悠的,走向深远。

电动榨油机未问世以前,油坊里运转、装料和撞油等活路都是重体力的,但也考手艺。菜籽和花生必须放在锅中文火慢炒,既要炒熟又不能炒焦,待炒出香气碾碎后再蒸熟。取出后,用麦草包成饼状,外面用草帘(麦草或灯草)加以紧紧箍上。

榨油所用之“榨”,须用两手难以合抱的古木制成。把整段木头掏空,约可装料百余斤。作榨时还要在木头的中部分开一条平槽,用弯凿把平槽口削圆,下缘再凿出一个小孔,以便油流出来。

老油坊

“榨撞”是悬在屋梁下的一段两头套了铁箍的青色大圆木。在烟气腾腾的屋子里,两个油匠掀动榨撞,拉开弓箭步,蹬起靶子脚,一个执起油光发亮的撞杆,一个站在撞杆中间,手握撞杆的轴心。他们一个“带”,一个“打”同时运作,两人融为了一体。先将撞杆往前游动两下,第三下同时吼一声“嗨!”再后退,像舞蹈一样轻盈、舒展的退步,刚好五步,然后同时将撞杆举过头顶,再转身面对大榨,运足了力气,同时大吼一声“嗨哟嗨”,让五米长的撞杆,在头顶上翻了一个360度的筋斗,如攻城拔寨般 ,向装满油料的大榨中央出头的那根大“楔子”猛烈撞去,再大吼一声“嗨哟嗨”,一套“鹞子翻身”,玩得炉火纯青,其壮烈的场面真令人惊心动魄。少年好奇的我,有一次,也想试一试,掀动榨撞,还没有送到榨楔上,那悬在空中的圆木竟反弹了回来,脚下滑落打了个趔趄,差点扑倒。这才体会到这活还真有点难度。

一个老油匠曾告诉我,油料中的油是变为蒸汽后才凝结为油的,若是包裹缓慢,油汽便会逸走。操作熟练的人快倒、快裹、快箍,出油多的诀窍即在于此。将包裹后的油料装入榨槽,猛烈撞挤碾压,油便从榨机下汩汩流出。下面用一个大瓦缸接住,于是油坊里一个个大瓦缸便装满了清花亮色的油。

榨油操作工艺流程说来也不复杂,几个垛子,摞在一起,放进两个圆盘之间,就可以“压”油了。十余个犁耙水响的强壮汉子,有的看火,有的搬油饼子,有的炒原料,有的转动榨油机上面的圆盘,用力旋转,圆盘就会顺着螺纹向下挤压。就能听到被挤压的吱吱的声响,像是一种快活的呻吟。那种旋转,一定是得用上很大的力量的,我看到他们把衣服都脱掉了,只剩下一件简单的衬衫,挂在身上,襟怀是散开的,饱绽的肌肉裸露着,散射着生命的强悍和力度。大滴的汗水从脸颊上流淌下来,脊背被汗水滋透。他们不停地擦着汗水,人,气喘吁吁。油饼垛子,在力量的挤压之下,贮存其中的油,就顺着稻草缓缓流出,淅淅沥沥,通过麦草的草尖,滴进下面的沟槽里,然后再顺着沟槽,流入油池之中。我常常注视那一根根麦草尖上的油滴,它们凝于其上,轻微的颤动后,决然而下,让人油然而生某种兴奋;再看那些麦草,流过豆油后,依然光亮着,青润着,让人想到田野间,清风吹着的葱绿的麦田;油槽是石料打成的,油便从里面流过,遗下一道淡黄色的印痕,在倾斜光滑的槽里往外流溢,滋着,洇着,变得异常的柔和润泽;油池中已聚集了很多散油,油面上,一些淡黄色的泡沫漂浮着。听榨油匠说,那是因为新压出的豆油含有一定的水分的缘故,所以,上好的菜油,油泡子就越小,反之油泡泡越大越多,油质就次一些,看油泡子就能判断油的纯度,这一定是有讲究的。

老油坊

榨油匠常常拿起一把“油勺”,在油池中舀几下,他凝神地看着黄黄的豆油从油勺中缓缓地流下,复又注入油池中。一下,两下……他就那样做着,有一种不厌其烦的满足。看得出,他完全是出于某种习惯,或者是某种精神的需求,他的脸上充满了喜悦,容颜散溢着一种明亮的光彩。做完后,他便坐在一边吸烟,悠然地望着的油槽里源源不断地流到池子里。春芽树璇成的油勺,被放在一边,紫红的色彩,油浸之下愈加闪亮,像反复打磨的一些生活的影像,明晰着,深刻着,泽润着。

临近中午,不断有打油的农人,提着油瓶来到油坊中。他们把油瓶一字摆好,油匠用油勺,一一将其灌满。这段时间,打油的农人们,会散站在岸边上,零零落落的,眼晴盯着油泡泡和清悠悠油乎乎的流到油瓶里,口中不时聊着这个春天的农事。自由、闲散,像这个春天一样,生发出一副副慵懒不堪的情态。看着榨屋,看着打油的村里人,望着脚下的油石板,还有那门外远山遥树。所有的景象,都被定格在春天的大幕下,渲染在春日的落寞和茫然之中。觉得一切仿佛都成为了一种影像,从远古中遥遥走来的疲惫的乡村影像。

那些年,老榨屋榨出的菜油、花油,真香,有着最本色的特质,于现在的油有着天壤之别。那个年代的油,原理上只有物理储存沉淀,绝对不掺任何化学元素和其它混合物的。

老油坊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