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的胭脂稻稻穗。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5日电(记者高博)一轮降雪过后,连日天气晴好,田里争分抢收。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王兰庄镇的稻田里,农户们正忙着收割晚稻。
微风拂过,扬起稻波千重浪。谷农刘士生拿起一捆稻穗说,这块稻田的米粒与普通白色米粒不同,呈胭脂红色。“我们俗称这种水稻为‘胭脂稻’,开花时整个穗子顶端长芒都是红的,别提多漂亮了。”
62岁的刘士生是唐山市丰南胭脂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胭脂稻是冀东唐山一带特有的稻米,因其米粒呈粉红色而得名,栽培历史已有300多年,曾为清朝的朝廷“贡米”。
上世纪70年代,刘士生听到村里老人提起胭脂稻的故事。老人们告诉他,这种稻米珍贵,是因为气香、微红、粒长,煮熟后红如胭脂,民间称之为红稻米,过去因是皇宫贡米而闻名遐迩。
后来,虽然放开种植,但由于胭脂稻种植难度大、产量低,在温饱还不能满足的年代,逐渐被高产的水稻品种所代替,所以上世纪80年代濒临绝迹。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研究员孟令启正在挑选胭脂稻。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胭脂稻真的绝迹了吗?刘士生了解到,在唐山仍有农户在自家地里小面积种植。听说刘士生要重兴胭脂稻,朴实的老农户主动拿出了不舍得吃的稻种。几经周折,他终于种出了胭脂稻,经过国家种质资源库鉴定为传统“丰南红芒稻”。
对于胭脂稻这一古老原生稻种的保护,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水稻育种专家很是重视。在北方水稻主产区,他们开展了系列种质资源普查、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加大对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与特色地方品种的收集力度。
胭脂稻为何色如胭脂?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滨海农业研究所研究员孟令启介绍,因为含有花青素,胭脂稻米粒呈暗红色,顺纹有紫红色的米线。花青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对人的身体健康有益。
胭脂稻不仅色泽诱人,还有个老百姓起的俗名——“三伸腰”。孟令启说,因为胭脂稻的直链淀粉含量高,硬度高,所以并不适合用来蒸米饭,而适合提前浸泡一夜,再用高压锅煮粥。煮出的粥回锅不烂散,在口中有弹性和咬劲。
恢复了胭脂稻的种植,刘士生还打算围绕“稻田、稻作、稻乡、稻农”的主题建设“稻香小镇”农旅项目,打造以“水稻种植+农产品深加工+水稻衍生健康食品+农产品交易平台”的全产业链,留住乡愁,振兴乡村。
为了带动乡亲致富,刘士生准备进一步把种出的胭脂稻深加工。“打算开发胭脂稻特色营养餐、米油、化妆品等高附加值产业,延伸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新产业。”刘士生说。
唐山市丰南区的农户在正在晾晒刚刚采收的胭脂稻。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委宣传部供图
传统的胭脂稻产量低、人工成本高,孟令启等育种专家多年来通过杂交配组,致力于让更多人能吃上这种稻米。
针对胭脂稻植株高、茎秆软、产量低的特点,经过10余年不懈努力,孟令启带领团队以胭脂稻为亲本,培育成胭脂稻新品种——曹妃红。稻米呈鲜红色,米粒细长,而产量是传统胭脂稻的3倍,为这一古老稻种赋予新的生命力。
“目前,这一品种除了在唐山地区种植了几十亩,还在京津冀以及山东等地区示范推广。”孟令启说,这一地方特色品种越来越为外界所熟悉。
孟令启还希望进一步通过杂交提升曹妃红的抗性和产量。11月中下旬,他将带着收获的曹妃红种子到海南进行育种实验。“南方温度高,每年可以比在北方多育一代种,可以加快我们的培育过程,让更多人早日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