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美食 / 正文

松鼠的特点(松鼠的特点是哪三个)

时间:2022-04-06 02:45:18 浏览:54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松鼠的特点

汪阗摄

在众多松鼠中,北松鼠的相貌极具特色。它们的耳毛会比其他松鼠的耳毛浓密一倍,看上去是一副“怒发冲冠”的模样。这只北松鼠就连爬树的时候也不忘停下来观望周围是否有危险存在。

松鼠可能是人们最熟悉的城市野生兽类,但大部分人对这些邻居的认识却很有限。2020年8月起,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展了针对城市松鼠的公众调查活动,通过“鼠口调查”,掌握了城市中人和松鼠和谐共存的有趣事实。

在车水马龙的都市中,不乏野生动物的身影,其中松鼠就是最常见的一类。从自然风景区到城市公园,从大学校园到居民小区,随着城市的发展与扩张,人类与包括松鼠在内的野生动物正共享着越来越多的空间,彼此的生活也产生着越来越多的交集。

感叹于这些野生动物对城市惊人的适应性的同时,我们也期待对它们与城市生态有更多了解:这些小生灵是如何在人类主导的环境下生活的?什么样的城市管理措施能让我们更好地与它们共存?了解城市松鼠的生存现状是回答这些问题的第一步,社会公众的参与则是解题的重要方式。

松鼠的特点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提供资料 程远制图

通过这张目击记录分布图可以得知,即使是在像城市这样人类高度主导的环境下,许多地方也有适宜松鼠生存的空间。

“鼠口”普查:收集全国的松鼠情报

2020年下半年,山水自然保护中心开展了面向全国的线上松鼠调查活动。经过50多天的征集,共收到来自全国24个省份、207人次情报员提交的507只松鼠的情报。通过整理这些情报我们也更加确信,城市这样高度人类主导的环境,也能为松鼠等动物提供生存的空间。情报员们在提交目击松鼠情况的同时,还在微博上分享了许多有意思的故事:各式各样的松鼠吃播、光顾小区阳台的松鼠邻居、公路边的松鼠、为了各种原因打得不可开交的松鼠伙伴……不胜枚举。这些影像和文字都是描绘不同生境下松鼠行为特征的宝贵记录,或许能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城市环境对野生动物习性的影响。

松鼠的特点

徐永春 摄

一只岩松鼠从路边的岩石上腾空跃起,身姿曼妙。岩松鼠通常栖息于岩石区,喜欢在石头堆间钻来蹦去。它们是天生的攀岩专家,就算近乎垂直的石壁,也能靠爪力上下自如。

常见的松鼠在哪里?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尝试请情报员们在提交情报时,根据物种示意图辨认常见的6类松鼠:北松鼠、赤腹松鼠、岩松鼠、珀氏长吻松鼠,以及花鼠(属)和花松鼠(属)。并欢迎大家提交照片或视频予以佐证。在整理信息时,我们又邀请了两位动物学专家,对收到的108份松鼠影像进行了二次独立确认。

总体而言,赤腹松鼠荣膺“最常见松鼠”称号,共有多达150余条记录,在中国东北部和西北部尤为普遍的北松鼠也有近100条目击记录。相对大量的数据可能源于其自身分布广泛,也可能源于所在地情报员积极参与,但同时也反映了它们对于不同程度人类影响环境的高度适应性。而相比之下,岩松鼠和珀氏长吻松鼠则显得不那么近人,各自只有不到10条情报。

我们将这些情报数据进行整理,并与2009年出版的《中国兽类野外手册》中的信息进行了逐一比对。从结果来看,情报分布大体与文献中的记录一致,这说明情报收集的确具有一定的地域代表性,也反映了不同松鼠物种的分布差异。如北松鼠的情报主要来自于北京,以及山东、东北三省,亦有少量西北的报告;浙江、云南、四川几个赤腹松鼠分布范围内的南方省份则贡献了大量的赤腹松鼠情报。我们也收到了一些与文献所载分布范围不符的“异常”情报,比如在北京的赤腹松鼠和在广东的花鼠,这些情况并不应简单地看作“数据错误”来对待,毕竟物种的分布具有变化性。尤其在人为因素的干扰下,像松鼠这样个头小、机动性强,还不时会作为宠物流通的物种更是如此。

例如北松鼠并没有被2002年出版的《北京兽类志》收录;但在2009年出版的《河北动物志》和《中国兽类野外手册》中,北松鼠的分布便已覆盖了京津冀地区。同时也有网友提供信息说,北松鼠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北京就有记录,到90年代已经比较常见。我们对比了一些资料,推测北京地区原有的北松鼠种群衰退后,城市里重新兴旺起来的北松鼠最有可能来自放生及宠物逃逸,后来又自行繁衍生息。

如今在北京城内天坛、颐和园等地还陆续出现了人为放生的赤腹松鼠,这一情况在松鼠情报中也有所反馈。不知未来北京的赤腹松鼠是否也会被当作“新归化的居民”?

松鼠的特点

徐永春摄

秋日里的北京植物园,一只忙着冬藏的北松鼠叼着一个坚果,不停地蹦跳。每到秋天,松鼠会大量储存食物以备冬季之需。但是很多松鼠会把食物储存在多个地点。这显然够聪明,一个地点的食物被别的动物取走或者被自然破坏,还有别的食物点可以取食。

北京:公园校园受松鼠青睐

北京和杭州是贡献松鼠情报最多的两座城市,分别有136条和65条上传记录。两座城市一南一北,我们试图从这些散布的数据中,挖掘城市里松鼠生存、活动的特点,探讨两座城市松鼠故事的异同。

在北京,能观察到的松鼠种类琳琅满目。除了占据半壁江山的北松鼠,偏向地栖的花鼠、岩松鼠,以隐纹花松鼠为代表的花松鼠家族,甚至上文中提到放生的赤腹松鼠都有情报汇入。

不同的松鼠对于城市内的空间有着差异性的喜好与利用。北京三面环山,城市规划将其分为了中心城区、浅山区和深山区3个主要组成部分。太行山脉的东北余脉、燕山山脉的西段支脉构成了深山区,松鼠记录主要由偏爱在岩石缝隙间筑巢的岩松鼠和常居海拔1000米以上林区的隐纹花松鼠构成。浅山区坐落在城市发展的外围边界,起到过渡作用。这里存留着大量的野生动物生存空间,但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城市化与密集人口的影响,这里与中心城区的报告均以北松鼠为主。

我们将中心城区进一步划分为城市公园、学校、居民小区和城市街道四种生境类型。作为城内远近闻名的“观鼠点”,仅天坛公园便贡献了57只松鼠的目击记录,这一方面说明天坛松鼠数量众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情报员们的时常光顾。值得一提的是,天坛公园作为北京市生物多样性恢复示范项目点之一,园内光松鼠种类就有至少4种。其他城市公园,如北京动物园、颐和园、圆明园和景山公园也同样有源源不断的松鼠情报汇入。城市内的园林绿地是松鼠不可或缺的家园。

北京地区的学校也颇受北松鼠的青睐。情报热点地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一零一中学坐落在中心城区与浅山区的交界处,西靠颐和园,北接圆明园,环境优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虽地处更为闹市的朝阳区,校内也有成块的绿化区域。我们因此猜测校园相对封闭安全的环境、校内的绿化程度与植被林型,与绿化所使用的树木是否能成为松鼠食源等,或许都将影响松鼠对于城市内栖息地的选择。

松鼠的特点

武亦乾摄

清晨,一只珀氏长吻松鼠在岩石上觅食。松鼠受到惊吓时也不轻易放下食物,而是叼着松塔逃跑。秋天一到,松鼠就开始贮藏食物。有时还见到松鼠在树上晒食物,不让它们变质霉烂。

赤腹松鼠:“西湖第十一景”

杭州以华东地区最为典型的赤腹松鼠著称,超过3/4的目击均确定是这种毛色橄榄、腹部红褐、尾尖带黑的小家伙。从主城区的城市公园,到良渚一带的村镇小区,再到西北山郊的青山村,赤腹松鼠情报的分布连通起城市发展轴与外围绿色生态空间,反映了这种常见的城市野生动物在不同程度的人为影响下较强的适应能力。

西湖风景区对于杭州松鼠的生活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整个风景区范围内贡献了杭州65条松鼠情报中的57条。从西湖湖畔绿地到偌大的西湖景区内的各个公园,甚至是景区公园外的街道,都不乏赤腹松鼠的身影。足以见得整个西湖景区内有着高度适宜城市野生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它们在维护杭州城市生态中正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西湖边的赤腹松鼠素来有“西湖第十一景”之称。为了摸底“鼠口”,2020年夏天,我们在西湖边开展了公民科学线下调查,83位志愿者在238次目击中,共记录下了316只赤腹松鼠的信息。

在样线调查的所及范围内,湖滨步行街、苏堤北部、曲院风荷、花港观鱼等区域都有明显的松鼠集群分布;而北山街东部、白堤、苏堤南部至长桥公园松鼠数量较少。得益于这些宝贵的记录,我们依照距离样线法,初步估算出在西湖3.8平方千米陆地可游览面积内,生活着超过1100只松鼠。

西湖步道的两侧栽种着众多的香樟,赤腹松鼠常在这些园林生境里的樟树上构筑球状巢穴,这些树也贡献了超过1/3的目击。我们因此发问:在以密林为主要生境的孤山、雷峰塔和西里湖以西区域和以园林为主要生境的其他区域里,松鼠对于不同树木的喜好和利用是否会有较大不同?以初期的数据来看,园林和密林生境区域内赤腹松鼠的密度并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但在接下来的调查中,我们还将会对这一问题进行更加持续、系统的关注。

除了数量,我们也鼓励志愿者们对观察到的松鼠习性进行了记录。大家笔下对松鼠行为的描述五花八门,我们将其分为4类:觅食类移动、非觅食类移动、休息、其他(如筑巢、鸣叫等)。这些松鼠行为有明显的时间性特征,并且似乎与游人的互动相关。与我们的猜想相似,松鼠大多会在较早的清晨觅食,而后休息。但出乎意料的是,在游客们接踵而至后,松鼠们似乎又活跃了起来。

不过,以上发现的准确性和科学严谨性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比如西湖边熙熙攘攘的人流是否会使松鼠远离调查样线,造成误差?夏季葱郁茂密的树冠是否会让志愿者们漏掉枝叶间的目标?园林和密林生境里的松鼠密度是否真的没有差异?针对这些潜在问题,我们进一步改进了调查方案设计,并期待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和大家一起继续寻找问题的答案。

松鼠的特点

蒋天沐摄

西湖一带的赤腹松鼠主要在晨昏时活动。上午9点以后,休息的松鼠就渐渐多了起来。有些会找到一个平直的树枝趴着休息,四肢放松,大尾巴贴在树枝上。或是钻到树洞里,时不时还迷迷糊糊地冒个头,十分可爱。

松鼠在你附近安家了吗?

在城市这样人类主导的环境下,松鼠等野生动物生活得如何?这些城市野生动物们反映了城市生态的哪些讯息?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人和野生动物如何更好地共存是我们探讨的话题,而城市松鼠调查则提供了一个具体的切入点。

根据过去几个月的调查,我们初步掌握了诸如典型松鼠物种的地域分布差异、城市里松鼠对于栖息地的偏好、西湖周边松鼠的数量等信息。针对这些结果,我们尝试与文献资料进行对比。例如西湖“鼠口调查”计算得出,西湖陆地可游览面积内赤腹松鼠的密度约为2.39只/公顷。而有研究显示,在上海城市景观的栖息地中,单只赤腹松鼠的家域面积平均为1.24-1.81只/公顷。这样的初步对比结果虽然与“科学结论”尚有距离,却可以指向更具体的探究方向,更有针对性的调查设计与分析,能够讨论更合理的管理措施。

草下有泥土,草尖有露珠,露珠润湿了昆虫的翅膀,这些灵动的画面,才是城市该有的样子。松鼠等小动物也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春天到了,你愿意去周围找一找,又有哪些小动物在你的附近安家了吗?(信息来源 《森林与人类》杂志 作者 于越 编辑 王强)

松鼠的特点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