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格瓦拉同志
唐宣宗大中八年(854),三年一次的科举考试如期进行,礼部侍郎郑薰奉命担任主考官,发誓要选出对国家有大用的栋梁之才。郑薰是文宗朝进士出身,在朝廷和地方上都做过官,按说阅历如此丰富之人,断不会在为国家选材这种大事上感情用事,犯低级错误。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郑薰恰恰因为自己的好恶,竟然在评选状元一事上闹出了大笑话。
唐宣宗
原来郑薰非常崇拜颜真卿的为人,每每读到关于他的书籍、文章,或者跟他人谈论到颜真卿时,必定会对他的遭遇大发感慨,有时因为过于动情,还会潸然泪下。久而久之,只要郑薰见到姓颜的人士,便会想当然地认为他是颜真卿的后代,顿时间好感“爆棚”。
这里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颜真卿。作为历事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的重臣,颜真卿素以刚直不阿、赤诚为国著称,早在担任平原太守期间,便曾联合河北各州郡的长官共同讨伐安禄山、史思明叛军,虽然最终兵败逃亡,但却由此赢得朝廷和天下士人的敬重。
颜真卿画像
然而颜真卿为人过于刚直,所以在朝期间屡屡遭到权臣的排挤,但尽管如此,却并没有让他改变初心。唐德宗年间,身为太子太师的颜真卿遭到奸相卢杞的排挤,奉命到叛军李希烈军中进行招抚,结果被其杀害,时在兴元元年(784年)。颜真卿遇难后,朝野内外悲痛不已,却也因此激励了更多的士人以他为楷模,其中便包括郑薰。
唐朝的科举考试很严,录取人数很低,尤其是进士科,考取难度最大,即使很多读书人考到头发、胡子都白了,往往也不能如愿。然而一旦考取进士,那么前途将无限光明,最终位至卿相者也不乏其人。所以此次进士科考试,郑薰经过精挑细选,最终只选中了三十人,在这些“幸运儿”中,恰好有一位叫做颜标的举子。
唐朝科举考试中的廷试
且说郑薰看到颜标的名字后,好感再次习惯性“爆棚”,然后再次阅览他的文章,便越觉得他的字体雄秀端庄,颇有“颜筋”之妙,而他的文章大气磅礴,跟颜真卿的风格也极为相似。郑薰对颜标颇有好感,再加上当时藩镇割据现象严重,朝廷急需忠烈耿直之士为之匡救,所以郑薰本着“激劝忠烈”的心思,一激动便将颜标拔为状元。
在唐代科举考试中,及第者需要拜主考官为师,称其为座主(明清称座师),并由此结成政治上的同盟关系(这种现象也成为晚唐党争的温床)。所以颜标成为状元后,马上便按照当时的规矩,携带厚礼去拜谢郑薰,结果在言谈之间闹出了天大的笑话。
原来郑薰见到颜标后,先是礼貌性地客套几句,勉励他为朝廷效力外,紧接着便随口问了他一句:“颜生家的庙院还好吧?”所谓的“庙院”,即名门望族世代享有官府祭祀的宗祠,只有对国家立下极大功劳的人才配享有。颜标其实并非颜真卿的后人,而是来自洛州河南县的一介寒生,家中哪有什么庙院?
郑薰误认颜标为颜真卿的子孙,闹出大笑话
所以在听到座主的闻讯后,颜标迟疑半天,然后才嗫喏地回复到:“启禀恩师,学生出身寒微,家中并无庙院。”郑薰闻言惊愕不已,半晌才又试探性地问道:“那么颜生是颜鲁公(颜真卿获封鲁郡开国公)的第几代后人?”颜标听后赶紧回禀道:“学生是洛州河南县人,颜鲁公郡望在琅琊,我们之间没有亲属关系。”
郑薰听完后方才醒悟,原来是自己想当然,误把颜标认作是颜真卿的后人,闹出天大的笑话。事后,郑薰懊悔不已,但此时已经放榜,无法纠正了,也只好默不作声。不久,这件趣事传遍京城内外,有好事的士子有感于此,便作诗嘲讽郑薰道“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冬烘”即迂腐、浅陋之意。
郑侍郎薰主文,误谓颜标乃鲁公之后。时徐方未宁,志在激劝忠烈,即以标为状元。谢恩日,从容问及庙院。标,寒畯也,未尝有庙院。薰始大悟,塞默而已。寻为无名子所嘲曰:“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见《唐摭言·卷八》。
颜标最终殉国而死
不过颜标虽非颜真卿的后人,但却同样是一位有气节、忠贞不二的爱国之士。唐懿宗乾符五年(878年)二月,叛军首领王仙芝派部将王重隐率军攻打饶州,时任刺史的颜标率军民殊死抵抗,但最终却因众寡不敌,在城池沦陷后被俘。面对叛军的劝降,颜标宁死不屈并痛骂王重隐,结果被后者杀死。唐懿宗闻讯后,下诏予以褒奖、追赠,使得颜标同样也成为天下士人敬仰、效仿的楷模。
史料来源:《旧唐书》、《新唐书》、《唐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