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汽车 / 正文

一库一库(一库一库av)

时间:2022-04-07 02:25:09 浏览:56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团队名片】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马克思主义学院之一。目前,学院有2个本科专业,13个二级学科的硕士点和博士点,建成了专业和层次最为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学科体系。以其独特的历史、雄厚的学术底蕴、一流的教学科研成果,被誉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与研究的高地”、马克思主义理论高端人才培养的“工作母机”。

【金句】

老师讲课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也需要鲜活的素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历史发生地恰恰是一种很好的打开方式。——宋友文

集聚马克思主义学院和相关学院最优秀的师资力量,研究教学大纲、制定教学方案……2019年秋季开学伊始,中国人民大学率先全面开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并编写了该课程第一套全国统一的“教材”。

在此之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当年8月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

吸收最前沿的内容、集中最优秀的教师、给予最全面的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努力打造具有高精尖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金课”。

一库一库

中国人民大学的学生在上思政课。学校供图

率先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

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人民大学本科生的课表中就多了一门必修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友文是这门课的主讲教师之一。“其实这门课我们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就已经面向研究生群体开设选修课。这也给2019年全面开设课程提供了很多经验。”宋友文说道。

一库一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宋友文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的主讲老师之一。受访者供图

“我们当时找了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相关读本,比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还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这是我们讲课的主要依据。”宋友文告诉记者,这门课程开设的一个理念就是“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在教材的选择上也是如此。

有了教学依据,如何把内容深入浅出地讲给学生听?宋友文表示,学校2017年就成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发挥了作用,“我们很多老师都是这个研究院的特约研究员,可以说是集聚了全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制定教学大纲。然后根据教学大纲再集体备课。”

和其他早已开设的思政课程不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直到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才有了第一套全国统一的“教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这套读本是由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秦宣领衔编写,包括宋友文教授和马慎萧副教授在内的8位人大马院的教师都直接参与了编写工作。

马慎萧表示,在教材编写过程中针对内容、表述反复打磨,力求兼顾理论严谨与实践生动。“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备课资料,对于同学们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读物。”

“读本摘选的现实材料都紧跟实践,很接地气。”马慎萧以读本中“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部分为例,在讲述经济全球化面临的挑战时,读本用2009年以来各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出台项数等统计数据作为补充说明,“在读本中,不仅有理论判断,也有实践依据。例如,总书记指出,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学生会思考,这个判断是针对何种背景、基于何种现实做出的,读本会运用丰富的材料进行阐释论证。”

教师走进历史发生地,在体验中丰富教学素材

晴朗的天空中白云朵朵,蓝天下一座教堂静静伫立,周围绿树成荫,仔细看,会发现教堂周围是典型的延安窑洞建筑……这张照片,宋友文十分喜欢,还特意将之设置为自己的微信头像。

“这是我去延安时拍的。”宋友文不止一次去过延安,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感受,“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儿,这是1938年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旧址。”宋友文告诉记者,六届六中全会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这也是我们党在思想理论上成熟的重要标志,此后开始独立地探索中国走向胜利的道路。”

站在延安这片革命热土上,宋友文似乎能感受到当年虽然一穷二白,但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风貌,“百姓也很淳朴,这里真的有一种让人肃然起敬的情怀。”在宋友文的课堂上,这些经历也成为鲜活的素材。

让青年教师走出课堂,深入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红色教育基地调研,直观感受中国共产党在奋斗历程中的苦难与彷徨、寻觅与追求、光荣与梦想,深切体会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取得胜利的艰辛不易,中国人民大学启动了诸多调研活动。

“学校的实践活动不只是针对学生,教师也要进行实践活动,这样才能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好这门课。像针对青年教师的‘读懂中国’调研,就有很多教师参加。”在宋友文看来,老师讲课不能只停留在书本上,也需要鲜活的素材,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走进历史发生地恰恰是一种很好的打开方式。

中共一大会址、嘉兴南湖、苏州工业园区……宋友文和同事们走进一个又一个见证中国共产党发展和壮大的地方,在体验中丰富着自己的素材库。

在马慎萧看来,主动收集来自一线的生动素材十分重要,“这是我们观察社会的窗口和契机。”除了走进历史发生地,在教学中运用感性体验材料,马慎萧还十分重视理性研究材料的积累和运用,“我的学科是政治经济学,因而尤其注重对经济统计材料的跟进,例如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数据,国内国际经济运行状况,也都会密切关注。”

搭建平台,让思政课教师提升“内功”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助力打造思政“金课”,中国人民大学的思政教师也在不断修炼“内功”。

从最开始参加校内学院组织的教学技能比赛,到参加校级比赛、市级比赛,最终走到国赛,并一举拿下2020年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第一名,回忆起这些经历,马慎萧告诉记者,虽然一路备赛倍感压力,但参赛经历让自己收获很多。

马慎萧回忆,在准备“三问马克思主义:为什么它不会过时”教学节段时,对于教学的引入和结构她一直难以抉择, 有青年教师建议她可以节选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因里希·伯尔写的《假如没有马克思》一文作为引入,更切题也更容易触动学生,也有教师建议将教学结构按“时代性、现实性、真理性”进行安排,“从我讲课的主题设置、教学呈现、语言表达、教材把握等方方面面,老师们都提了中肯切实的建议。”马慎萧表示,集体备课“传帮带”,为自己提升教学能力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库一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马慎萧获得了2020年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想政治课专项组一等奖第一名。受访者供图

在马慎萧看来,经过“以赛促教”,自己无论是对思政课程的理解,还是在对教学节奏的把握,都有了质的提升,“课程面貌焕然一新。参加完比赛之后再讲思政课,自我感觉是自2016年站上讲台以来讲得最好的一轮。”

像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这样的平台和机会还有很多,只要“马慎萧们”有热情、有余力,都可以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内功”。

在马慎萧看来,讲好思政课需要不断探索、长期积累,这门新开设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对于很多青年教师而言更是挑战,“对于授课而言,其基础也是透彻的研究与思考,一方面注重自己的理论学习与研究,另一方面也要博采众长吸收其他老师的最新研究成果,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将理论思想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采写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巫慧 校对 杨许丽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