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 / 正文

戏弄的意思(戏弄的意思)

时间:2022-04-09 02:04:05 浏览:61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戏剧以其丰富的变现形式、独特的文化魅力,历来备受人们的喜爱,但在古代,戏剧不但没有被纳入正统的文化之中,而且属于难登大雅的的底层行业。戏弄则是戏剧早期的一个分支,其更是不被文人士大夫所接受,甚至屡遭禁止。直到宋朝时期,国家经济繁荣,政治开明,市民文化得到了发展,被认为不入流的戏弄才迎来了新局面。

戏弄的意思

戏弄的来源

戏弄一词最早出现在汉朝,记载于司马迁写给友人的书信《报任安书》中,"固主上所戏弄,倡优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司马迁的先祖,做的是巫祝或者卜官一类的职业,时常被皇上用来戏弄取乐,就像是对待戏子优伶一样,地位十分低下,并且还被大众看不起,文字中饱含了酸楚痛苦之意。而这里的"戏弄"是作弄、戏侮之意,与今天的意思大致相同。

戏弄被作为戏剧的一种表现形态来自于任半塘先生,他在《唐戏弄》中将戏弄分为了两部分,一部分被称为百戏,即杂耍与把戏;另一部分被称为戏剧,这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需要有打动人心的故事情节,与之契合的配乐,以及丰富的表现形式,如说白、舞蹈、歌唱、表情、身段等。

戏弄的意思

发轫于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表演戏弄的优伶仅为少数,戏弄表演也仅仅面向王公贵族,表演内容以小型的短剧为主,言语诙谐幽默,多有讽刺劝谏的意味。优孟衣冠与角抵戏是当时戏弄的代表作。

优孟衣冠记载于《史记·滑稽列传》之中,孟姓的优伶扮演成孙叔敖与楚庄王进行对答,想通过旁敲侧击达到劝说君主的故事。部分支持戏剧来源于流俳优之说的学着认为,优孟所开创的角色扮演类戏弄是中国戏剧的起源。

这时的戏弄中,不仅有表演,还包含了歌唱、舞蹈等要素,其涵盖了戏剧的基本必备要素。戏弄在表演之前前,会经过长时间精心的编排,而不是临场的即兴表演。

戏弄的意思

角抵戏是一种成熟于秦汉后期的戏弄戏,《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封三年春,作角骶戏,三百里内皆来观。"可见此时的角抵戏已经比较成熟,受众较为广泛,不仅仅局限于上流阶层,还成为了供民间娱乐的方式。

最为著名的角抵戏当属《东海黄公》,这部戏的剧情较为简单,但武术方面很精彩,讲述了黄公与猛兽搏斗,最后被老虎杀害的悲剧。此戏吸引人的点不止在于精彩的打斗,还在于讽刺了汉武帝时期盛行的巫蛊方术、妄求长生之术的荒诞社会风气。

角抵戏之后的戏弄均根植于民间,以街头巷尾的故事为戏剧蓝本,并打破受众局限,被社会各阶层人士所喜爱和接受。

戏弄的意思

初步形成于南北朝时期

南北朝时期戏弄的故事情节较为清晰,其中还加以帮腔、演员装扮等要素丰富戏弄内容,北齐的《踏摇娘》是这时期戏弄的代表。《踏摇娘》描绘了北齐苏姓男子平时不做事,成天酗酒,酒醉后就殴打他妻子,他的妻子满腹委屈,便向邻里人诉苦。当时的人为了嘲讽他的丑态,用男优身着女装装扮他的妻子,边走边唱,语言滑稽,动作夸张,向观众诉说心中苦闷。

《踏摇娘》被收入唐代宫廷剧后,经过重新编排,表演者侧身舞动和举手弄妆容的动作极为优美,说白也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这部戏弄时常被街头艺人表演,演到高潮部分围观群众还会齐声唱和,演出效果非常地好。

"举手整花钿,翻身舞锦筵。马围行处匝,人簇看场圆。歌要齐声和,情教细语传。不知心大小,容得许多怜。"(常非月《咏谈容娘》)

戏弄的意思

成熟于唐朝时期

唐王朝的社会政治清明,文化氛围开放,教坊司、梨园等音乐机构的建立,使戏弄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时期的戏弄取材广泛,有的来自于佛经故事,有的来源于历代民间故事和传说,其中参军戏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戏弄戏。

参军戏是唐代特殊发展时期之下的产物,其标志了戏弄走向了成熟阶段。参军戏最初仅有两位优伶表演,一人扮演参军,一人扮演苍鹘,主要讲诉了身份低微的苍鹘嘲讽参军的故事,参军戏的内容会根据不同故事有所变化。

戏弄的意思

《赵书》中记载了这么个故事:参军周延贪污了数百匹官绢,君主免除了他的罪行,却让优伶时常在宴会之类的场合扮演成他的样子,故作丑态、指桑骂槐,引得哄堂大笑。

合生是唐朝戏弄的重要形式,但现代人对其定义说法不一,任半塘认为合生在唐朝时期为"杂剧",戴望舒则认为合生为"歌舞剧",可见,合生是一种兼具歌舞与情节科白的剧种。

宋代洪迈在《夷坚志》中描写了他所见到的由唐朝遗留下来的合生表演,表演的女伶是江浙一代的民间艺人,聪明且好诗文,并且还时不时用滑稽、讽刺的表演形式,给看客制造娱乐。

戏弄的意思

全面发展于宋朝时期

宋朝时期戏弄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其以简短、滑稽的特点,迅速活跃于民间的勾栏瓦舍以及宫廷的教坊之中,并拥有了不同阶层的稳定受众群体。

宋代的滑稽戏继承于唐,但两者又有鲜明的区别,宋朝滑稽戏的角色更加多样且特征鲜明,表演形式趋于复杂和成熟,侧重点不在于故事情节,而在于戏剧本身所具有的娱乐性和教育性。

刘攽在《中山诗话》中记载了一段优伶嘲讽西昆体的故事,优伶扮作李商隐,衣着褴褛,看似狼狈,实则嘲讽了西昆体拾人牙慧。这种戏弄不追求故事情节和美感,只要伶人把握好神韵,可以逗乐观众即可。

弄孔子戏是典型的戏弄戏,由伶人对扮演孔子或大儒的对象进行嘲讽,以表达对腐儒的不满。弄孔子戏追根溯源,与孔子平生轻视优伶有关,很多史料中都记载了孔子"俳优侏儒"。孔子用巧妙的计谋赢得了国家的尊严,但优伶却成为了其政治的牺牲品,地位犹如畜牲,惹得优伶对孔子心生不满。

戏弄的意思

在宋代,弄孔子戏已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剧种,而不像唐朝时仅是谐趣的元素,其承载了宋人对娱乐的豁达以及对黑色幽默的追求。宋时弄孔之风盛行,上至宫廷下到民间都热衷于此,甚至还流入契丹,并成为契丹人的娱乐活动。

纽元子与说诨话是较为接地气的戏弄,主要的受众为底层人士,,伶人们一般在村落里为很少进城的村民进行表演,其兼具讽刺、滑稽、诙谐等表演形式,同时也含某些低级趣味的成分。

"杂扮或名杂旺,又名纽元子,又名技和,乃杂剧之散段。在京师时,村人罕得入城,遂撰此端,多是借装山东、河北村人以资笑,今之打和鼓、捻梢子、散耍皆是也。"《都城纪胜·瓦舍众伎》

戏弄的意思

总结:从秦汉至宋朝期间,戏弄因开放的文化环境、安荣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以嘲讽、滑稽的表演形式,成功突破了仅在上层阶级表演的局限性,成为了备受各个阶层追捧的表演,它不仅是民间节庆婚嫁活动中的常客,更是宫廷宴乐的必备演出项目,并为近现代的滑稽戏所继承。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戏剧史》《唐戏弄》《优伶史》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