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说、想、创”四字教学模式,鼓励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让学生开口朗读,开动脑筋,大胆创新;自主学习,互相合作,共同探究,形成“我会学,我要学”的学习气氛。
————————三江镇八堡小学 聂长好
读和说
要想学好一篇课文,学生必须做到多读、熟读、读好、读懂。学习新课文的过程中,读要贯穿始终。不同环节的朗读,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
学习新课前,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生字;课堂上,先让学生初读课文,老师再进行示范朗读,过程中注意停顿。教师富有感情的朗读,可以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如范读《骄傲的孔雀》一课时,我自己先听课文录音练习,再观看与孔雀舞有关的视频,学习几个简单的动作,然后在课堂范读时配着动作把课文的内容表演出来。
随后,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细读课文。学生四人一组,先自由读,后由组长带读,再集中朗读,各组长检查每人朗读的情况,可以减轻带读的难度,培养小组合作精神。在教课文中的生字时,对于要求学生会认会读的字,统一用一种颜色的粉笔写;要求会认会读会写的字,用不同颜色的粉笔板书,从拼音到结构偏旁,强烈的色彩对比能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
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勇敢说。可借助动作、图片、音乐等,引导学生深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以及相应的生字词,并联系生活实际,用一字组多词,用多词组多句。如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文的“追”字时,我发动学生上台表演,理解“追”的意思,有的同学还组出词语“追赶”,造出句子“我们不要在教室里互相追赶奔跑”等。
还可以精读课文,即反复朗读,乃至背诵课文中写得精彩的句子、段落,并仿说,仿写。这样可以全面提高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第4自然段“鱼成群结队地在珊瑚丛里穿来穿去,好看极了。有的全身布满彩色的文条;有的头上长一簇红缨;有的周身像插着好多扇子,游动的时候飘飘摇摇;有的眼睛圆溜溜的,身上长满了刺,鼓起来像皮球一样圆”时,我让学生跟着我,配合动作背诵这一段,并运用带点的词语让学生仿说同学们的课间活动等情景。
读和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读代说,以说促读,读说结合,可以帮助学生学好语文、用好语言。
想和创
想,即在读的过程中开动脑筋,从课题到字词,到句子,再到文章内容,都要想。如看课题时,要想“我想从这篇文章知道什么?”学习《太空生活趣事多》时,学生可以想:“太空”在哪里?“宇航员”到底是干什么的?“太空”趣事有哪些?造成太空趣事的原因是什么?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时,要重点关注生字、难懂的词语等,联系实际引发学生联想,从而进行理解和记忆。
值得关注的是,新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如《兰兰过桥》一文,重点就是想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学习这篇课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想想自己想怎么做,然后用纸画下来。
读、说、想、创,应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也要把自己放进课堂中,敢于在学生面前表演,以亲切的笑容鼓励学生多读、多说、多想、多创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