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国学大观园。
引子:在浩如烟海的书籍当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一枝独秀,而易经思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人生各个阶段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每天都在用,都在说,比如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胜者为王败者寇,甚至我们经常说去买东西,而不是去买南北,这里也都是易经的思维在引领我们。而今天我们将要解读一句被误解了千年的句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实际上是一个贬义词。
出处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句话是出自《三国演义》的一个典故。在东吴的政权里,吕蒙是军中的将领,但是毕竟是一介武夫,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没有文化。孙权曾经告诫吕蒙说:“你现在掌管军务事宜,一定要多多学习。”吕蒙不以为然,用军中事务繁忙来推辞,说到:“我在军中处理的事情有很多,哪有时间去学习呢?吴主孙权反驳道:“你说你军中繁忙,可是在忙能比我忙吗?我从小就读书,一直到了统帅的位置,也每天读各家的兵法要著,更何况是你呢?”
于是吕蒙开始学习,每日手不释卷。一次与鲁肃的谈话中,让鲁肃大为感慨:“以前认为你是一介武夫,只有勇猛,通过这次谈话,才知道你的知识如此渊博,再也不是吴下阿蒙了!”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才由此而出,是指多日不见的人已经有了进步,再也不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了。
论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看似很美好,实际上是绣花枕头如果一个人能够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来获取这个称号,自然是十分光荣的。中国人经常讲盖棺定论,如果这一生没有什么大过错,自然而然对得起这个称号,但是吕蒙的所作所为,却让这个称号蒙羞。
论据既然吕蒙的知识学到了渊博的程度,自然就应该知道身为将领应该一切以大局为重这个思想。吕蒙为了夺取荆州,佯装多病骗取了关羽,关羽当时视东吴为草芥,没有看出其中的计谋,抽调荆州大部分主力去北伐,吕蒙随后白衣渡江,奇袭荆州一举攻破城池,夺取了战略要地。
其实到了这里,可以说吕蒙的决策是正确的,毕竟两军交锋总是要用谋略诈术来取胜。但是他千不该万不该杀掉关羽。因为当时关羽是忠义的代表,这是那个时代众人皆知的事实。于个人来说,吕蒙给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理念:不管你这个人有多义气,世人如何称赞你为英雄,威胁到我的利益就要除之后快,这是多么可怕的价值观;于国家来说,他实际上把自己的国家陷入了绝境当中,关羽与刘备张飞情同手足,杀了关羽等于向蜀汉宣战,到后来刘备挥师东进与东吴决战,东吴内部毫无办法,吕蒙也是束手无策,最后解此危局的是火烧连营的陆逊,可见吕蒙不但没有什么御敌之策,还险些让自己的国家灭亡。
其实处理关羽的方法最好的办法是放走他,这样蜀国吴国能交好多年,实在不愿意放走关羽那么就地软禁,观察形势也不失为决策的良方,偏偏吕蒙选择了杀掉关羽的下下之策,可见他读的书都白读了,吕蒙不过是绣花枕头,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型代表了!
暗合易经:易经当中的蒙卦,告诫我们要持续不断的学习,这样才能有所建树。蒙卦上卦为山,代表着止步于此,坎卦代表水,代表桥梁。一个人想要过河,需要搭载桥梁,否则将会停滞不前。蒙卦的上九爻辞“不利为寇”说启蒙要尽早,“利御寇”意思是不要等到问题已经暴露了在去学,这样是徒有繁华,这和吕蒙的做法非常的吻合。
吕蒙杀害关羽的这种做法,违背了易经的蒙卦,也违背了道义,原则已经丧失,读再多的书不过是绣花枕头,倘若吕蒙真有杀掉关羽后抵抗刘备军队的把握,也说明他确实有真才实学,然而事实上吕蒙闯下的大祸,这个烂摊子自己却没办法收拾,那么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又有什么用呢,只不过是徒有其表罢了!
总结观点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经过解读其中的深意,其实在说明一个道理:看似美好的词句,实际上里面暗藏祸心。学习是要通过日积月累的进步,而不是看了几篇文章后谈吐不俗就判定一个人有真才学,这样不过是绣花的枕头经不起推敲。当有人这么说你的时候,实际上多半是个贬义词,违背了某些原则失去了道义,外表繁华而胸无点墨,此为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真正含义!
有好多被我们误解了上千年的句子,这里面大有文章。我们将用易经的思维进入深入剖析解读,了解背后的真相,才是学习的精髓所在。
记住:做人不要做吕蒙,这样的人会毁了一个时代,乃至一个国家。命运究竟是上天注定,还是可以自己改变,易经终于告诉你答案
请关注国学大观园,每日获取原创文章,深入解读国学与易经的方方面面,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