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我家宝宝6岁半,特别爱哭。一遇到问题和困难就喜欢哭,道理也讲了,鼓励的话也说了,安慰的话也说了,还是止不住的哭,怎么办?”。
小孩子,尤其是像你宝宝这样大的孩子,大多活泼好动,爱说爱笑。如果孩子特别爱哭,尤其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就会哭鼻子,常常有以下原因:
因为急躁而哭这个家长并没有具体说孩子遇到什么问题和困难爱哭,也不知宝宝是否上小学了,如果已经上学,孩子是不是遇到不会做的题会或者学习上的难点内容,就会哭?
如果是这种情况,孩子要么没有完全听懂讲课,要么,听课后不会运用,不会做题。可是,孩子自己觉察不出问题在哪、为什么难受,表达不出来,因为心急而哭。
因为惧怕而哭如果,从小到大,父母对孩子过于严厉,要求很高,孩子就会因为达不到父母的要求而惧怕父母,怕惩罚、怕批评,因此,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孩子往往因为无法应对的,害怕面对结果而哭。
因为安全感不够而哭如果孩子的安全感不够,总是没自信,自卑胆小,遇到问题或困难,不知怎么解决,当然会胆怯而哭。
基于以上分析,导致孩子爱哭的原因各不相同,家长要仔细体会孩子的心理,接纳孩子的情绪,找出 孩子爱哭的真正原因。
至于你说的“道理也讲了,鼓励的话也说了,安慰的话也说了,还是止不住的哭”,之所以不管用,原因如下:
对于6岁的孩子来说,讲道理并不起作用,重要的是,接纳情绪对6岁左右的孩子来说,负责理性的左脑还没有发育成熟,不能完全理解家长的说的话、讲的道理,也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右脑又太过活跃、嘈杂,一旦烦躁起来,大脑就失衡了,比成人更易冲动,情绪冲动,爱哭。
因此,孩子哭泣时,家长讲太多的道理往往并不起作用,重要的是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共情孩子。
比如:
不要说“这有什么好怕的”——成人可能觉得有些东西根本不必害怕,但是,孩子就是孩子,就会害怕、担心,在成人眼中不是事儿的事儿,对孩子来说,可能就大于天,如果家长总说这样的“鼓励”的话,当然无效。
要说,“你是不是很害怕、很担心”——说出孩子的情绪、感受,大人帮孩子觉察情绪,主动面对情绪,孩子才能感到被理解、被接纳,心理的压力才会减轻。
类似的还有好多,家长不要对孩子遇到困难或问题轻描淡写,要从孩子角度出发,仔细体会孩子的感受。
家长的鼓励、安慰到底是不是鼓励、安慰?这样说,不是否定家长,只是想启发家长思考,我们认为的鼓励、安慰孩子,是不是真的?
比如,孩子遇到问题,有的家长会说:
“宝宝加油,你是最棒的”
“没事的,儿子你能行......”
表面上看,是在鼓励孩子,但是,孩子并没有感受到力量,照样没底气——“我就是不行,就是做不到啊”,孩子自卑又没有办法,家长的支持和鼓励又不给力,孩子当然会急哭。
建议家长不要做表面的鼓励,要给孩子有力量的支持,发自内心的信任。
这有赖于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中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和亮点,认可、肯定这种品质,固化、升华,孩子才会慢慢有自信,提升孩子的自我效能感,这样,孩子再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借助以往的经历鼓励、安慰孩子,才会感到这样的鼓励不是空中楼阁,不是没有力量和支点,有经历可寻、是可借鉴的,才不再哭泣。
比如,可以和孩子说,“你看,你那天帮妈妈照顾弟弟多有办法啊,给弟弟讲故事,还陪弟弟玩,说明你是一个非常有想法、遇事爱动脑筋的孩子,妈妈相信,这件事,你好好想一想,也能找到办法 ,解决好的.....”
相信家长更了解孩子,更知道孩子的长处,更能发现孩子的优点。
这种基于事实的鼓励,会让孩子看到自身的能力和潜力,会坚定孩子的信心,遇事积极找办法,而不是因为急躁、无奈而哭泣。
#心理咨询师说#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更多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