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挣快钱的投资,往往会导致寅吃卯粮,透支品牌,透支信仰,会毁了酒类产业。”
8月20日,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价监竞争局召开了《白酒市场秩序监管座谈会》。申港证券指出,此次会议主要为调研和听取代表关于资本进入酱酒行业投资并购、借酱酒炒作造成个别股票大幅波动、资本对行业正常秩序的影响等意见。
在业外资本不断加码酱酒行业的情况下,“酱酒热”不断升温。然而沸腾之下,乱象丛生。为了快速获利,傍大牌、蹭热度、抄创意……逐渐成为了一些商家无序扩张的捷径。类似于“李逵遇李鬼”的商标之争在白酒行业里时有发生。最近,上海贵酒和贵州贵酒的商标之争又再次掀起波澜。
判决结果显示“上海贵酒”关联公司、子公司侵犯贵州贵酒商标专用权近日,贵州贵酒起诉“上海贵酒”(岩石股份)商标侵权纠纷案一审结束。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民事判决,认定“上海贵酒”的关联公司和子公司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和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生产、销售的“贵十六代”“军酱1949”等多款产品侵犯了贵州贵酒的“贵”商标权,依法应当向贵州贵酒赔偿人民币100万元。
判决结果
在本案中,作为原告的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贵州贵酒),是一家贵州地地道道的“老字号”,并曾于2012年被贵州省商务厅授予“贵州老字号”称号,是贵州省首批酿酒企业、贵州省重点酿酒企业。
资料显示,贵州贵酒旗下拥有57条商标注册信息,其中包括已经注册的33类“贵”字商标。由于上海贵酒旗下所售产品屡屡以“贵酒”品牌作为宣传卖点,涉嫌侵犯贵州贵酒的商标专用权等,贵州贵酒将上海贵酒告上了法庭。
另一边,被告包括上海贵酒、上海贵酒销售、贵州贵酿等数家公司。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即岩石股份,简称上海贵酒),成立于1989年,2019年企业名称由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名。其切入白酒行业的契机始于18年底曾以228.24万元的价格收购了贵州贵酒云电子商务有限公司85%的股权,而该公司只是一家白酒销售线上平台。
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简称贵州贵酿),创立于2018年4月,现股东为上海毓一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根据判决结果,贵州贵酿须立即停止生产、销售侵害原告贵州贵酒集团有限公司第101911号、第8550010号注册商标专用权商品的行为,并赔偿原告100万元。
从左到右依次为贵州贵酿的“贵十六代”“军酱1949”产品
上海贵酒酒业销售有限公司(简称上海贵酒销售),创立于2016年,2019年企业名称由上海禾木实业有限公司变更为现名。股权关系来看,是贵酿酒业有限公司(简称贵酿酒业)全资控股的子公司。判决书显示,上海贵酒销售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值得注意的是贵酿酒业与上述提及的贵州贵酿并非同一家公司。从股权关系来看,贵州贵酿从身份上仅属于上海贵酒的关联公司,而上海贵酒销售则是贵酿酒业的子公司,关联性仅存在于上海贵酒现有管理人员曾在贵酿酒业任职。因而,上海贵酒对外宣称“判赔的100万系贵州贵酿公司及上海贵酒销售公司的相关商标侵权行为,和上市公司——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无关”。
说是“无关”,但从关联关系上来说,上海贵酒财报显示,2020年公司对贵酿酒业全资子公司的采购额达到2409.37万元,占年度采购总额的37%。另外,电商平台上的信息显示,上海贵酒官方旗舰店在售的君道贵酿系列产品的生产厂家为贵州贵酿酒业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天猫旗舰店截图
而且上海贵酒旗下的“天青贵酿”白酒与贵州贵酿酒业旗下的“贵十六代”白酒产品设计风格相似。
左图为上海贵酒“天青贵酿”,右图为贵州贵酿“贵十六代”
但从目前判决结果来看,一审也并未认定上海贵酒参与了商标侵权行为,也没有判令上海贵酒变更企业字号。对此,贵州贵酒称已经启动上诉,而其主要上诉理由为在上海贵酒发布的公告中,上海贵酒自认其布局销售白酒业务是通过子公司销售关联方中国贵酒集团出品的贵十六代产品。
贵州贵酒认为,一家上市公司转向经营白酒,并作为主营业务,是要经过充分调研,其通过子公司买断关联方贵州贵酿生产的侵权产品,是明知并且是受益方,销售收入都装入了上市公司报表。上海贵酒通过复杂的股权设计关联交易躲开了法律上直接侵权认定,一审法院没有判令上海贵酒承担侵权责任,无法令人信服。贵州贵酒表示二审中将补充更加强有力的证据证明上海贵酒是整个侵权行为的策划者、实施者和受益者。
另外,贵州贵酒还表示,“贵”是我们的商标和字号,上海贵酒不能看到别人的字号好就要强取豪夺。贵州贵酒是一家有50多年悠久历史的企业,“贵”作为商标最早注册于1979年,“贵”作为企业字号也使用十多年,在贵州乃至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岩石股份更名为“上海贵酒”后突出以“上海贵酒”进行全方位宣传,造成了双方市场的进一步混淆误认和对投资者误导。
上海贵酒遭上交所问询:“贵”字号使用是否涉嫌不正当竞争?而这一场“贵酒”之争也被有关部门看在眼里。8月18日,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关于收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简称上交所)问询函的公告。
上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上海贵酒明确说明白酒业务自产自销收入的具体情况和主要经营产品中含“贵”和“贵酒”字号的具体情况,以及是否构成不正当竞争;并且需就“2019 年以来称确立以白酒销售业务作为主营业务,并将全称改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是否存在利用相关字号误导投资者的情形”进行补充披露。
问询函中还提及,”2019 年 12 月,公司办理工商变更登记手续,将名称由‘上海岩石企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 ‘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贵酒’字样被起诉侵权,可能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要求上海贵酒说明其将公司名称变更为上海贵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原因和必要性。
而像岩石股份般瞄准了时下大热的酱酒,想要跨界炒酒的上市公司还有不少。比如说主营产品为金针菇等菌类产品的众兴菌业曾于今年6月发布公告称拟收购圣窖酒业。不过随后,众兴菌业也就收到深交所的关注函,要求该公司说明是否有充分资金并购圣窖酒业等。另外,今年跨界白酒的还有来伊份、海南椰岛和华润啤酒等上市公司。
业界分析认为,白酒行业虽然属于利润高,但从整个产业链发展来看,该行业的回报周期相对更长,例如时下大热的酱酒,往往投资5年或以上才看能到盈利;另外企业是否能持久发展,还要看基酒的储备量以及经销渠道等。
上海贵酒VS贵州贵酒,谁是李鬼谁是李逵?在白酒行业,商标之争并不少见。有一些是源于历史遗留原因,例如著名的杜康之争;有一些则源于行业跟风者出于逐利的目的,抄袭大牌、碰瓷销售,如前段时间宣判的杏花村汾酒起诉杏花村汾泉一案。
而在上海贵酒和贵州贵酒的这次纷争中,从品牌历史来看,贵州贵酒作为首批“贵州老字号”企业,历史悠久,其前身国营贵阳酒厂建厂时间为1950年,比茅台还要早3年,比郎酒早8年。上海贵酒从2018年底才开始切入白酒行业,旗下相关子公司的白酒业务也是从2018年或2019年才开展。
从产区来看,贵州贵酒诞生于酱香型白酒的核心产区,这里是酱酒分布密度最大的产区,有茅台、郎酒、习酒等一众名酒,历来以生产尊贵、稀有的酱香型白酒闻名天下。
而截至去年年底,上海贵酒仍未拥有白酒生产基地,主要通过委外贴牌生产再进行销售。
而上海贵酒也明显知晓自身短板在哪。2020年底控股股东贵酒发展开始谋划将高酱酒业52%股权赠与上海贵酒。今年8月,岩石股份投资者互动平台上回复投资者提问时称,公司已经持有贵州高酱酒业有限公司52%股权,目前已形成白酒产供销一体化。
白酒营销专家肖竹青曾在采访中表示,茅台镇很多酒厂都是以贴牌和定制产品为主的销售模式,缺乏了全国的销售服务体系,也缺乏完整的市场推广、消费者拉动、圈层营销辅导和价格管控市场、服务方面的基础建设,所以像高酱酒业这样以贴牌为主的酒厂向自建品牌转型需要大资本的助力,同时也需要时间的铺垫,以及最核心人才储备。
由此可见,上海贵酒的白酒产品生产能力可见一斑。
众所周知,酱香型白酒的生产工艺繁复,产区环境特殊,生产周期长(在5年以上)。由此,浮躁、急于逐利的资本是做不出高品质的白酒的。然而产品才是企业的立足之基。试问没有高品质的产品和实打实的业绩支撑,只会讲故事、重营销的企业又能在资本市场走多远呢?
而早在今年四月,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就曾郑重指出,必须特别警惕资本搞坏中国白酒。投资酒业是投资独特的生态资源,依托的是品质,需要时间的积淀。挣快钱的投资,往往会导致寅吃卯粮,透支品牌,透支信仰,会毁了酒类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