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听我说#
一、青少年书法教材的分类
通过对书法教材的选择对比和应用方式,校内绝大多数会选择不同版本的书法教材,校外机构更是纷繁复杂,何为书法教材?对于青少年而言,不只是传世墨迹和经典碑刻,在选择经典字帖分解的同时加入笔画分解,结构讲解,图例标注,视频示范以及书法史的渗入,在掌握基本技法和书写能力的基础上,进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和审美理解。
以九年级上册为例,通过搜集不同地区书法教材做出了以下对比,分别有以下几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1
人民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2
人民教育出版社《写字毛笔字》3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4
山东美术出版社《书法》山东5
河南文艺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6
二、青少年书法教材对比
通过对所搜集书法教材内容对比,发现这些教材都是围绕《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和不同地区有关修订要求编写,《刚要》在2013年提出的同时,各个地区都在实施,但是在理念、目标、内容的解读上各个地区差异很大。在《纲要》中对初中阶段目标和内容是这样说:1.继续用毛笔临摹楷书经典碑帖,力求准确。有兴趣的学生可以尝试学习隶书、行书等其他字体,了解篆刻常识。2.了解一些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和作品。学习从笔画、结构、章法以及内涵等方面欣赏书法作品,初步感受书法之美,尝试与他人交流欣赏的心得体会。3.愿意在班级、学校、社区活动及家庭生活中积极运用自己的书写技能。
在编写建议中这样提到:初中《书法练习指导》的编写,以硬笔行楷字书写练习和毛笔楷书经典碑帖临摹为主体,适当编入精要的书写技法指导内容,适当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的内容。
在所搜集书法教材中做了一些对比:
(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
五个单元涉及:钢笔行楷、《颜勤礼碑》精临、《曹全碑》精临、经典作品赏析(草书)、总结实践。
(二)人民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
四大板块:第一板块隶书演变、赏析、创作。第二板块草书赏析。第三板块篆书演变。第四板块认识篆刻及学习。
(三)人民教育出版社《写字》上海
整本上册在围绕毛笔楷书综合训练展开。
(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广东
1-8课楷书结构变化,9-15隶书笔画练习。
(五)山东美术出版社《书法》山东
两大部分:一硬笔行楷(结构分类练习),二汉隶认识以及学习笔画部首。
(六)河南文艺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河南
1-8课硬笔行楷学习,9-10课篆书及篆刻赏析,11-16课兰亭序笔法学习。
每本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一定的区别和独有的特征,从技法到理论再到书法史都有提及,但都不够细致。
通过以下表格可以更直观对比不同书法教材内容形式,以方便接下来分析不同教材中所出现的问题:
出版社
硬笔
楷书
行书
隶书
篆书篆刻
书法史
华东师范大学
硬笔行楷
颜勤礼碑
草书赏析
曹全碑
无
有
人民
无
无
草书赏析
曹全碑
篆刻学习
有
人民教育
无
颜体、欧体
无
无
无
有
北京师范大学
硬笔楷书
雁塔圣教序
无
乙瑛碑
无
有
山东美术
硬笔行楷
无
无
曹全碑
无
有
河南文艺
硬笔行楷
无
王羲之兰亭序
无
篆书篆刻赏析
有
三、青少年书法教材所存在问题
(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
在第一单元中首先介绍了硬笔行楷,而硬笔行楷幅式介绍中扇面介绍并未使用行楷字体,而且在作品章法中提到了落款与盖印,图例作品中并没有任何印章存在。钢笔行楷通过三节课讲解结构以后直接创作练习。
第二单元中《颜勤礼碑》精临直接提到横行关系,这里所要表达的是不论横行还是竖列,每个字都要在格子正中,一横行三个字重心对齐。对于学生而言是否可以真正理解什么是重心对齐,在精临过程中,把横行关系放在首位,并不妥当。尤其是字帖本身是以拓片形式存在,横三列五的排列是为了排版印刷方便。所以,所谓精临应该是字帖整体的行气、章法、布局、内容以及例字字空间、位置、形态分析,这样精临才能区别于初临。
第三单元中《曹全碑》精临讲述了《曹全碑》的结构特点,在这里详细讲解了结构特点和临摹指导,并且提到如何读帖,这个应该才是精临的注意事项,在例字讲解过程中只是简单提及不够完善,并没有将《曹全碑》结字原则:多取横式、平衡对称、主笔突出、上紧下松、因字立形、同字异形讲解清楚。精临中所要注意的问题其实不仅仅是结构特点,章法布局同等重要。
(二)人民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
通过五节课五幅不同内容作品来讲解曹全碑,同时来练习隶书基本笔画,这个不免急于求成,因为学习目标分别是:1、练习横、竖、撇、捺四个基本笔画。2、练习点、折、单人旁、双人旁。3、练习木字旁、日字旁、足字旁、草字头写法。4、练习三点水、四点底、心字底、门字框。5、体会笔画呼应。一节课我们时长是40分钟,一周一节课,学生在一节课内想把这些内容学会难上加难,而且学习目标中还要学习作品基本意思和文化内涵。更多的教材编写只是注意了所学内容的丰富性,而没有从实际出发。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通过了解绝大多数的书法课程是由语文教师教授,对于教材内容更是一笔带过。
本书书法史讲解的还是很全面,包括所提及的篆刻知识以及篆刻教学很值得称赞。
(三)人民教育出版社《写字毛笔字》
这本教材主要讲毛笔楷书综合训练,第一个问题:选字。并不是碑刻拓片提取,电脑过多修饰,颜体欧体随意搭配。既然两组不同字体作对比,选择同样的字其实差异更加显而易见。第二个问题:繁简字混用。碑帖选字,集字创作都采用繁体字,习字观摩则全部选用简体字,学生如何准确判断,包括书写格式,章法要求采用古法传统,而书写示范则简体混合现代格式,完全没有章法布局可言。第三个问题:毛笔书法多样性中只是提到了中堂、斗方、条幅、对联四种,配图并不完整,提款粗略一笔带过,也没有讲解到钤印规则。
(四)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
通过8节课来讲解了《雁塔圣教序》的结构特点,相对于其他地区而言,选择圣教序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其中一节课提到行草楷化,褚遂良的几个代表作《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其实行草楷化的特征特别明显,对于学生后期行楷帮助还是很大的,每一节课后的硬笔进阶略显不足,这个地方其实可以把相对应的行楷融入进来,也不会显得突兀。就字帖而言,很难看出硬笔进阶在何处。
通过9-15节课来讲解《乙瑛碑》的笔画、结构未免太过于仓促,对于字帖本身也没有任何的讲解,教材中开篇在隶书中横和竖的书写方式有两种,以横为例:第一种起笔收笔略有变化,较为平正,粗细变化不大;第二种即所谓蚕头燕尾,起笔处向左下逆锋再向右下行笔,至收笔处逐渐加重,加粗,并以平捺的形态向右上出锋收笔。隶书的分类其实有很多,书中描写并没有注明在《乙瑛碑》中,比如《张迁碑》《曹全碑》《好大王》这三个相对于《乙瑛碑》来说风格明显不同,不论是结字规律,笔画形态都是不一样的,一直到最后一课的集字中作者才交代出现“乙瑛碑”三个字。
(五)山东美术出版社《书法》
整本字帖从硬笔行楷到隶书《曹全碑》讲解、举例、示范都可圈可点。但书本内容交代稍显仓促,整个课程如果再详细点,完全可以作为范本存在。
(六)河南文艺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
三大板块硬笔行楷、篆书与篆刻欣赏、行书《兰亭序》学习,问题主要集中在行书板块,《兰亭序》笔法练习,通过简单的6节课来讲解难免着急,不够细致。横、竖、撇、捺、点、钩、折。每节课一个内容,笔法精妙并不是简单的分解,形似容易神似很难,想要写好在单个笔画的起行收上还要做更多的工作以及练习。
四、青少年书法教材建议
综合以上教材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就个人而言,对改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内容。所收集教材均来自各个出版社的九年级上册,就学校而言一般性地区在小学三年级开设书法课程以来,内容的选择更应该是循序渐进,由简到繁,而不是为了将《大纲》所有内容提及就一笔带过。
以山东美术出版社为例:第一部分学习硬笔行楷,分别从独体结构、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半包围、以及结构基本规律来安排学习这个方式就很合理。每一节课单字讲解、练习、课后练习加入古诗训练,书本中黑色例字,红色练习也特别醒目,在此基础上,代课老师在教学中便捷许多,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也能够充分理解和运用。
第二部分开篇汉隶与曹全碑,从简书到摩崖都让学生有所涉略,而后回归正题讲解曹全碑,从笔画再到偏旁很详细,而图例说明也很值得称赞,左边单字拓片,右边米字格书写,从占格到运笔过程都呈现的非常清晰明了。对应繁体字在右下角也有标注。整体课程内容交代特别清晰,内容也非常简练,且通俗易懂。
人民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中草书赏析也详细的介绍了草书、章草、唐宋元明清各个时期今草、以及狂草。包括对应的古今汉字楷草变化。同时这本教材也是唯一讲解了印章演变和篆刻学习的。
(二)书法史。尤其是针对初中学生,教材编写中更加应该注意书法史的加入,在内容循序渐进的同时,书法史不仅仅是书法小常识。比如,从夏商周的甲骨文、大篆一直到明清时期行草、篆刻。每一个时期的代表人物以及所在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每一种字体的出现并不是偶然,作者的地位、生平、性格等也决定了这个字帖的出现方式。我在上课的时候会把这些给学生串讲起来,比如颜真卿的工作性质,工作职位,性格,对应颜体的浑圆,“宛如双手插肩站在田间的男子汉”,都是具有一定关联的。
人民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对书法史这一块就编写的很好,在自读部分叙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与时代风格,分别从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几个朝代都做了简明的阐述,紧接着用隶书的演变和介绍端庄典雅隶书的笔法、结体、章法、墨法之美,在正文学习过程中分别介绍了《简牍》、《石门颂》、《五凤二年刻石》、《乙瑛碑》、《礼器碑》、《史晨碑》、《张迁碑》、和清代隶书,在这个时候学生在学习曹全碑的过程,就可以准确的做出对比来强化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形式。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学校书法课程都是由语文教师负责,并没有专业的书法教师进行教学指导。通过学生反馈,书法课程都只是在固定时间段上课仅此而已,那么书法教材如果可以配套视频教学,尤其是毛笔书写示范,将会更加准确。书法教材的存在更多的是配合教师教学,语文教师的专项并不是书法,除楷书外的其他字体,并没有深入学习行草、篆隶、篆刻、书法史。只是依靠教材中所提及的书面知识再教授学生难免心有余而力不足。
五、总结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其实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书法教材的定义同样不一定要完全局限于装订成册,完全按照纲要编写的才可以使用。碑刻原石、碑刻拓片、馆藏展览、书法视频、书画展等完全是可以用来书法学习的。
我自己做过尝试,在学生学习软笔书法有一定基础的时候,带着学生认识碑刻,认识拓片,通过石膏板,木板来代替石刻,然后学生实际体会书写、摩刻、拓制,从而感受我们碑刻字帖的由来。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是就是教材、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单纯的书法教材其实更多的是起到一个大纲理清思路的问题。而且本文所提到青少年书法教材是针对校内教学使用。教学体制与所在地区教育观念不同也直接影响了书法教材的区别化。河南和山东作为传统的书法大省不仅仅是在成人书法教育、展览上有很多优势,单从青少年书法教材编写也足以看出其重视程度。
但是更多的书法学习是学生们在校外培训机构完成,以上海为例:在五年级和九年级毕业考试中全部提出硬笔、软笔考试,但是重视程度却几乎没有,这就导致家长只能将学生送出学校选择校外机构学习。而校外书法培训则是鱼龙混杂,基本三大区域,田楷和速成、传统字帖学习、机构老师书写。这个时候从师资力量到书法教材则变得无法把控,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家长的选择是漫无目的的,对于学生的学习更是窘态百出,我自身碰到学了3年书法的学生,一问三不知,只知道自己学的是楷书,作者,字帖名字,都不清楚,从握笔到用笔习气很重,完全是上一个老师的书写状态,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强调,除教材之外师资的问题。
校外培训同样面临青少年的学习问题,同样面临如何选择书法教材。如何让学生准确的学习书法、正确的学习书法都同样面临着考验。
就教材本身而言,首先要做到准确无误,尤其是对于青少年,传统的经典字帖很多,怎样选择,哪种适合哪个年龄段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时间适合安排什么难度的书法课程,以及书写材料工具,都值得我们深思。
【注 释】
1张 信、《书法练习指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五年
2王岳川、《书法练习指导》、人民出版社、二〇一二年
3苏士澍、《写字》、人民教育出版社
4秦永龙、《书法练习指导》、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二〇一九年
5刘守安、《书法》、山东美术出版社、二〇一二年
6陈 杰、《书法练习指导》、河南文艺出版社、二〇二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