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有关部门正完善落实反垄断法规,加强对国内部分行业监管。这既是推动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国惯常做法。
——1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坚持可持续发展 共建亚太命运共同体》
“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语出西晋文学家潘岳的《藉田赋》。古代中国以农为本,历朝历代无不重视农业,除了有具体的政策支持农业的发展,还产生了一套庄重的仪式,这就是“藉田礼”。在“藉田礼”上,皇帝要亲自推动农具在田地里进行耕作,向天下百姓传递朝廷首重农业的思想。
潘岳的这篇《藉田赋》是在西晋泰始四年(268年)正月朝廷举行藉田礼后写就的,他先描写仪式的盛大,再借老农之口道出了自己的重农思想:“高以下为基,民以食为天。正其末者端其本,善其后者慎其先。”古人所说的本与末,在一般的语境下,本乃农业,末乃工商业,农业是工商业的基础,不将农业的基础打好,要想发展好工商业是不可能的,更何况农业攸关百姓温饱,关乎国家安危,怎能不慎之又慎?
藉田赋、劝农文、耕织图等,都是在以农为本的社会环境中产生的文化产品。古代考核官吏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新开垦了多少田地,新增了多少户口,有的朝代还会派劝农使到各地劝民及时种田。元代一位叫王恽的官员,写了《劝农诗》二十首,在他看来,农之为本,不仅在于让百姓得以温饱,而且有利于推行人伦教化、稳定乡村秩序。
元朝有一个“尚文论宝”的典故,这宝是什么呢?尚文是元朝初期的一个官员,有一个商人从域外带来了一颗“押忽大珠”,这颗珠子含在嘴里竟然可以感到不渴,还可使眼睛炯炯有神,商人要价六十万锭。尚文的一个同事得知此事后,跟尚文说这是稀世珍宝。尚文却说:“如果一个人含这颗珠子,能使千万人都感到不渴,那这颗珠子作用很大,确实是稀世珍宝,如果只能使一个人不渴,那它的作用很小,不值得花这么多钱。”
尚文转而说他知道有一个宝,作用比这颗珠子大多了,这个宝不是其他的,正是粮食:“百姓一天没粮就受饿,七天没粮就可能饿死,有粮百姓安,无粮国家危,从功用上来说,难道这不比那颗珠子更大吗?”尚文的同事邀请他不妨去看看这颗珠子,他予以拒绝。在尚文看来,民生乃国家之本,本固而邦宁。
中国成语中蕴含了深刻的哲学智慧,我们常用“本末倒置”“舍本逐末”等成语来说一个人分不清什么是本什么又是末。抓不住根本的东西,当然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不仅事与愿违,而且徒增烦恼。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一系列革命根据地。革命根据地对外要与敌人做严酷的军事斗争,对内要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等,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无论头绪怎样繁多,我们都牢牢抓住根据地建设的根本。
陕甘宁边区开展大生产运动、推行土地制度改革,使边区经济在极其艰难的外部环境中得到发展。1946年4月,这时抗日战争已经取得胜利,陕甘宁边区第三届参议会第一次大会在延安召开,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在《边区建设的新阶段》工作报告中,提到今后三年的三项建设任务,排在首位的是“经济为本”,之后是发展文化、发扬政治民主。林伯渠在报告中说:“继续发展经济,是一切建设的根本”。
抓住了生产这个本,才有条件支持对敌斗争。1948年,毛泽东提出:“军队向前进,就要生产长一寸,不这样就没有饭吃。”抓住了经济基础这个本,就在千头万绪中抽出了线团的头,从而有了清晰的发展思路与坚实的发展力量。这个道理,马克思主义说得最清楚,共产党人通过成功的实践证明了其科学性。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能够取得伟大成就,正是因为我们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这个根本;正是中国共产党能够认清历史趋势、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才能及时根据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制定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之策。
中国传统文化精粹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下引用过这句话。在我们干事创业过程中,处处体现着重视根本的思想。尤其是站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这样的思想显得尤为重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平等对待各类市场主体,打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不断夯实中国经济长远发展根基,既推动了中国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新助力。
对此,国外学者撰文称,中国创造一个以多边贸易为核心的更具活力的世界贸易体系,这是中国对全球贸易的重大贡献,也正是世界各国政府需要接受的。
在这样的历史关头,我们更需要勇担时代责任,稳稳把握推动时代发展和人类进步的根本之举,努力做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主旨演讲中强调的:“希望大家继续关心和支持中国发展,在合作中实现共赢,做亚太大家庭团结和繁荣的促进者、贡献者。”(陈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