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柏拼音Juǎn Bǎi
别号豹足、求股、神投时(《吴普本草》),交时(《别录》),石莲花、回阳草(《滇南本草》),不死草(《滇南本草图鉴》),永生不死草(《大纲》),万年松(《本草地始》),永生草(《老花镜》),石花(《盛京通志》),还魂草(《分门别类草酒性》),九死还魂草(《新颖适用国药》),见水还阳草(《浙扛国药画册》),佛手草、万年轻(《东北药植志》),老虎爪(《河北药材》),山卷柏、打不死(《南宁市药物志》),铁拳头、岩松(《闽东本草》)。
根源为卷柏科植被卷柏的全草。春、秋均可采收,但以春季采者色绿质嫩为佳。采后剪去须根,酌留一些根茎,去净土壤,晒干。
原样式有年生草本,高5~15厘米。主茎短生长,竖立,下着须根。各枝丛生,竖立,干后拳卷,密被覆瓦状叶,各枝扇状分枝至2~3回羽状分枝。叶小,异型,交互陈设;侧叶披针状钻形,长约3毫米,基部龙骨状,先端有长芒,近轴的一面全缘,宽膜质,远轴的一面膜质缘极狭,有微锯条;中世两行,卵圆披针形,长2毫米,先端有长芒,斜向,安排两侧不等,边际有微锯条,中脉在叶上头下陷。孢子囊穗出生于枝顶,四棱形;孢完全叶三角,先端有长芒,边际有宽的膜质;孢子囊肾形,巨细孢子的陈设不准则。
生境分部出生于岩石上。散布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浙江、江苏、江西、湖南、陕西,河北、山东、辽宁、吉林等地。世界大局部地域均产。主产山东、辽宁、河北。
性状枯燥全草,理想卷缩成团,似拳形,偶尔似扁球形势,巨细纷歧,普遍长5~10厘米。枝杈丛生,形扁有分枝,绿色或棕黄色,向内弯曲,枝上密生鳞片状小叶。质脆,易断裂。基部残留少量簇生的须根。无臭,枯燥。以绿色、叶多、完备不碎者为佳。
化学因素含黄酮、酚性因素、氨基酸酸、海藻糖等多糖类、小批鞣质。黄酮因素有芹菜素、穗花杉双黄酮、扁柏双黄酮和异南洋杉素。
炮制卷柏炭:取纯洁的卷柏,置锅内蛮横火炒至表面现焦玄色,内呈焦黄色,喷淋清水,掏出,晒干。
性味辛,平。
①《本经》:"味辛,温。"
②《别录》:"甘,平微寒,无毒。"
③《本草备要》:"生用辛,平;炙用辛,温。"
④《广西国药志》:"味淡微涩,性微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厥阴、少阴血分。"
功效主治生用破血,炒用止血。生用治经闭、症瘕,跌打伤害,腹痛,哮喘;炒炭用治呕血,便血,鼻血,脱肛。
①《本经》:"主五中邪气,女子阴中寒热痛、症瘕、血闭、绝子。"
②《别录》:"止渴逆,治脱肛,散淋结,头中风眩,痿蹶,强阴益精。"
③《酒性论》:"治月信不通。"
④《日华子本草》:"镇心,除面皯,头风,暖水脏。生用破血,炙用止血。"
⑤《分门别类草酒性》:"治跌打伤害,行气,炒黑止呕血。"
⑥《新颖适用国药》:"治鼻血。"
⑦《安徽药材》:"突矬可治刀伤。"
⑧《南宁市药物志》:"治热性肠出血及子宫出血,突矬接骨。"
用法用量口服:煎汤,0.5~3钱;浸酒或入丸、散。突矬:捣敷或研末撒。
提防妊妇忌服。
①《本草经疏》:"妊妇禁止使用。"
②《本草汇言》:"非血有瘀蓄,或不因瘀蓄而致疾者,不行轻用。"
秘方①治妇人血闭成瘕,寒热来往,子嗣不育者:卷柏四两,当归二两(俱浸酒炒),白术、国花皮各二两,白芍药一两,当归五钱。分作七剂,水煎服;或炼蜜为丸,每早服四钱,白汤送。(《本草汇言》)
②治跌打伤害,限制难过:鲜卷柏历次一两(干五钱)。每天一次,煎服。(《泉州本草》)
③治腹痛、喘累及呕血:卷柏、小血藤、白花卉、地胡椒面。用酒泡-周,午时空肚服。(《四川国药志》)
④治胃痛:垫状卷柏二两。水煎服。
⑤治哮喘:垫状卷柏、马鞭草各五钱。水煎服,方糖为引。
⑥治羊痫风:垫状卷柏二两,凤尾竹叶卷心一两,方糖二两。水煎服。
⑦治呕血、便血、鼻血:㈠垫状卷柏(炒焦)一两,瘦猪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㈡垫状卷柏(炒焦)一两,白鹤草一两。水煎服。(④方以次出《江西草药》)
⑧治大肠下血:卷柏、侧柏、棕树平分。烧存性为末。每服三钱,酒下;也可饭丸服。(《仁存堂体味方》)
⑨治肠毒下血:卷柏、嫩黄芪各平分。为末,米饮调。每服三钱。(《本草汇言》)
⑩治血崩、白带:卷柏五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⑾治汤火伤:鲜卷柏捣烂敷。(《湖南药物志》)
各家阐明《本草求真》:"卷柏,其治有分生熟。生则微寒,力能破血通经,故治症瘕淋结等症;炙则辛温,能以止血,故治肠红脱肛等症。性与侧柏叶迥异,治亦稍异,不行不辨。"
临床运用用来婴孩断脐止血:取卷柏叶洗净,烘干研末,高压杀菌后,贮瓶固封。在血管钳的扶助下断脐,断端撒上药粉0.5~1.0克,1~3秒钟后松开血管钳,即能到达止血的手段。临床查看273例,胜利270例,失效3例。觉得本品不只有杰出的止血效率,并且有消炎及抑制效率。在胜利病例中,脐部均较用线结扎者枯燥,无臭味,尚未创造熏染或其余副效率。
备注除上述种类外,尚有垫状卷柏的全草亦一致入药。形状与上种一致,根散生。茎自基局部枝,丛生。中世先端直向,产生2平行线,叶缘厚,全缘。散布四川、云南、新疆、广西、广东、江西、湖北、河南、河北等地。
节录《国药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