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旅游 / 正文

炼火(永劫无间熛怒炼火)

时间:2022-04-12 05:40:06 浏览:68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原标题:催生新行当 激活老景区 磐安炼火火了山乡文旅

中国文化报驻浙江记者 骆 蔓 通讯员 顾贤芝

暮色中的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浙江省金华市磐安县花溪风景名胜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里正在展现国家级非遗项目——炼火。只见一大堆垒得高高的烧红木炭像一座小山丘,不时发出噼啪声。夜色渐深,在先锋号声、锣鼓唢呐声中,赤膊、赤脚的剽悍男子一个接一个向熊熊燃烧的木炭“火山”冲去,顿时火星四溅,人也在火光笼罩中,而从“火山”中踏过的壮汉不仅安然无恙,还精神抖擞,围观的人群不时爆发出阵阵惊叹声与喝彩声。“火坛中心的温度高达700多摄氏度。”记者身旁的游客小戴兴奋地说,“这叫‘踏火山’。”

炼火炼火炼火

本文配图均为炼火,磐安县文化馆供图。

“我们在景区引入炼火的常态化演出,一方面是为了提振景区知名度,另一方面也祝愿老百姓的生活红红火火,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花溪风景名胜区相关负责人说,“炼火又称踩火,因赤脚在通红的炭火上表演而得名,为古老的禳灾集体舞蹈,也是一项大型的秋祭活动。北宋后,炼火又与永康方岩的胡公崇拜结合起来,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形式。”

“炼火起源于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对火的崇拜。”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任陈华文介绍,从深泽乡金钩村古遗址挖掘的云纹饶石斧等古文物看,远在新石器时期,已有古人类在本地群居生活,炼火的场景与原始人狩猎归来围着大堆篝火庆祝狂欢的场景极为相似。

参加表演的双峰乡村民告诉记者:“过去,炼火一般固定在重阳节九月初九晚上,或者在迎胡公大帝时的胡公生日八月十三前后,分别围绕庆丰收、保平安的民俗主题举行炼火活动。”参炼者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其中有“山人”“降童”各一名,其他都是村民壮汉。可一村单炼,也可几村合炼。炼火需木炭少则二三十箩,多则上百箩。

“炼火的主要程序分为降童催降、山人开水火门、炼火3个部分。”“山人”的表演者说。炼火表演者大多赤膊、赤脚,降童手持钢叉使劲抖动领先,山人次之,村民壮汉随后。大家齐齐抖动钢叉,高歌狂舞、大声呐喊,冲进通红的火堆,然后在圆形火炭场上奔跑,动作彪悍粗犷,气势壮观。

“炼火是土生土长的原生态民间艺术,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的‘活化石’。”磐安县非遗保护中心的陈浪浪说。炼火曾参加由原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举办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享誉浙江省内外。2005年,磐安炼火被列入浙江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磐安县被命名为“浙江省民间艺术(炼火)之乡”。2020年底,炼火被列为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炼火被称之为‘火上的舞蹈’,至今已延续千年。”磐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炼火群众参与面广,丰富了山区人民的文化生活。但目前农村人口逐年减少,炼火人员年龄偏大、后继乏人,为了更好地开展保护工作,我们把炼火引进花溪风景名胜区。”

花溪风景名胜区坐落在被誉为“群山之祖,诸水之源”的大盘山簏,以天然形成的千米平板溪闻名。9月11日,花溪炼火首场秀在景区精彩上演,活动吸引了数千名游客,声势浩大。

据了解,今年以来,磐安县文化和旅游部门着力推进非遗进景区,成立工作专班,编排提升了包括炼火在内的3个国家级非遗项目。同时,在该县第一个景区——花溪景区修建了炼火场,实现了非遗的常态化演出。

参加表演的村民羊荣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炼火都是自娱自乐,想不到现在变成了职业,让我有了固定收入。”炼火不仅催生了职业,更让花溪景区异常火爆,旅游人次较往年增加了3倍至5倍,纷至沓来的游客只为一睹“火上舞蹈”的风采。目前,景区内的花溪村已开了50多家民宿农家乐,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香画说:“村民想不到生意这么红火,太感谢文化和旅游部门了,非遗真是宝啊。”

来源: 中国文化报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