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教育 / 正文

佳丽奇电动车(佳丽奇电动车解码)

时间:2022-04-13 04:08:04 浏览:52次 作者:用户投稿 【我要投诉/侵权/举报 删除信息】
佳丽奇电动车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1日讯 马路不平整,一到冬季雨雪天气停车不敢靠近“站台”,怕车尾巴打滑溜进人群;夏天一床湿棉被盖在发动机上降温,右腿右脚热得长痱子……2月10日,是武汉公交1路的93岁生日,几代司机聚首笑谈当年奋斗岁月,感慨时代变迁。“变化太大了!我真希望能年轻10岁,晚一点退休,开开现在的高科技公交车,感受武汉的飞速发展。”快60岁的老司机吴自强羡慕地说。

佳丽奇电动车

1929年1路车开线现场。(资料图)

1929年2月10日,武汉第一条公交线路1路开通,从六合路至硚口路,16站,7.5公里。当时车辆由“雪佛兰”卡车改装,木壳车厢。

佳丽奇电动车

1929年1路车开线时的售票员。(资料图)

93年后,公交1路线路变身12.75公里,由建设大道双墩驶向芦沟桥路胜利街,车辆为国产自主研发,科技、绿色环保的新能源纯电动车。

佳丽奇电动车

最老的公交线路与最新型的能源车以及智能公交站台形成强烈的对比。(资料图)记者张宁 摄

“80年代”的司机:

不平整的马路打滑的车尾巴

1980年,18岁的吴自强成为1路公交车的售票员,1989年成为公交司机,2015年转岗,2017年退休。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1路是铰链车,俗称风琴车。

和现在要求司机进站靠近站台,方便乘客一步登车不同,在冬天,吴自强可不敢太靠近候车人群(那时候是没有站台的)。“当时中山大道不平整,马路中间凸,两边低,形成一个小坡度。”他回忆道。雨雪天里,铰链车的前部停稳载客时,后半部常常会“悄悄”溜到候车人群里。“怕伤人,我们都停得离马路边远一些,给打滑的车厢留点空间。”吴自强说。“现在的路几平整哦,哪怕是背街小巷的路,都平平展展,蛮好走了。”

路不仅越修越平整,还越修越多,使得公交1路不断向两头延伸。吴自强介绍,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公交1路是从水厂开往三阳路,随着建设大道向西延长,原水厂的终点站向西延长至双墩,一直沿用至今。线路东边,由于居民人口的聚集,每隔几年,就向东延长,东边的终点站经历过五福路站、六合路站、山海关站直到如今的芦沟桥胜利街站。

今年春节,退休后的吴自强又坐了一次公交1路,车上360°全景监控以及温暖的暖气供应令他惊喜不已。芦沟桥站武汉天地商圈高楼耸立、人流如潮的景象更是让他感慨万千:“我真希望能年轻10岁,晚一点退休,开开现在的高科技公交车,感受武汉每天不一样的变化。”吴自强羡慕地说。

“90年代”的司机:

拆车门战高温,看一栋栋高楼立起来

佳丽奇电动车

水塔、中山大道、1路公交,见证了大武汉的沧桑和巨变。(资料图)记者张宁 摄

比吴自强晚16年进入武汉公交的窦勇今年53岁,1996年开公交1路时,尽管1路公交已经大部分换成一节车厢的车厢。但和吴自强当初一样,车上不仅没有空调,前置的发动机就在司机旁边。

一到夏天,司机驾驶室都是50℃的高温。驾驶室的门被拆卸,换上自制的栏杆门,让司机能凉快一些,高温的发动机常常烫伤司机的右小腿。“所以天再热,我夏天都穿长裤,防止烫伤。”窦勇介绍。

当时,司机们有的在驾驶室放一桶水,水里放一块毛巾,太热了,就用湿毛巾擦擦脸,有的则是把一床棉被浸湿透,盖在前置发动机上,隔离高温。车跑一趟,棉被就能烘干。不仅如此,很多司机因为在高温下开车,特别是靠近发动机的右腿右脚,常常出热毒长痱子。

战高温的经历让他们难忘,但见证高楼拔地起的经历也历历在目。

“我是眼见江汉路的佳丽广场从地基打桩到拔地而起开门营业。”窦勇回忆说。当时中山大道的江汉路站,都改名佳丽广场站。而解放大道中山公园对面武汉商场的变迁也被窦勇尽收眼底。看几层楼的商场,变成几栋摩天大楼,看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建成迎客。不仅如此,武汉天地、航空路、宝丰路等新商圈从人迹罕至到成为网红打卡地的变化,他们也是见证者。“别看我们公交司机每天开同样的线路,其实城市点点滴滴的变化发展,我们是最能觉察到的。”窦勇说。

“00年代”的司机:

开上了空调车,站名因地铁而变

佳丽奇电动车

1路公交93岁生日,老中青司机聚首(从左至右:窦勇 潘宏伟 杨灵)。 记者白璐 摄

2007年进入1路公交的潘宏伟,目前是该线路的中坚力量。因同样经历过拆门战高温的日子,当2016年中山大道改造完成,1路公交换上新能源纯电动车后,潘宏伟高兴得要跳起来。不仅车上有了空调,发动机改为后置放在车尾,让几代司机的“战高温”之苦从此结束。

潘宏伟还发现,和车况一起变好的还有路况。改造后的中山大道干净平整,路灯敞亮,特别是禁止小汽车通行后,潘宏伟行驶在这段路上时心情愉悦。

随着地铁的开通,1路公交的站点为了和地铁无缝对接,也有了变化。“以前中山大道江汉路站,变成了中山大道地铁江汉路站,以前的六渡桥站,变成友谊路中山大道口,增加了中山大道地铁六渡桥站。”潘宏伟介绍。

潘宏伟发现,城市不仅硬件设施变了,文明程度也变了。以往一点小事就容易点爆的市民变文明了,在车厢吃东西的乘客变少了。相互礼让,一句“对不起”缓解矛盾的现象变多了。

“10年代”的司机:

乘客“攀比年轻”让座位

佳丽奇电动车

车厢里的变化,90后1路公交司机杨灵更加感同身受。这位2018年进入公交1路的26岁年轻女司机没有经历上一代公交司机们的艰苦。直接开上自动挡空调车,她感受更多的是城市文明的变化。

“现在我们司机还没开口提醒,就有乘客主动为老弱病残乘客让座”,杨灵说。她还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有些60多岁的老人常常“不服老”地给七八十岁年纪大的老人让座,借口常常是“您坐您坐,我不老,我年轻呢!”

如今,中间凸两边滑的中山大道也变成平坦大道;城市的夜晚灯火辉煌,黑灯瞎火开车的日子一去不复返;拆车门战高温的日子被冬暖夏凉取代;乘客相互谦让,相互“赛年轻让座”的风景,让1路公交更多时候成为城市文明的窗口。93年,越变越好的岂止是1路公交,更是我们幸福的城市。

欢迎在评论里,说说你和1路公交的故事。↓↓↓↓

(长江日报记者郭佳 通讯员李立 晏杰)

【编辑:丁翾】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版权声明: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因此内容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文章中的任何观点负责,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只用于提供信息阅读,无任何商业用途。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文章、内容、图片、音频、视频)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353049283@qq.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维护您的正当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