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饲养杂鸟的朋友经常会因为饲养鸟的品种问题而伤脑筋,我自己也经常在考虑饲养哪些种类的鸟。而且很多饲养杂鸟的人都会养很多只,经常在舍哪种留哪种之间徘徊不定的尴尬局面。实际上不管什么种类的鸟,要想叫点名堂来都需要几年时间的坚持不懈,朝三暮四就永远也养不出好鸟,不过在认定一种或几种鸟去养之前,先得搞清楚自己期望把鸟养到什么样的状态,达到怎样的水平。有些朋友养鸟也就是自己在家里欣赏欣赏,自娱自乐一下,但我觉得这断然不是最高的水平。大家肯定经常在马路边上,遛鸟场里看到提笼架鸟的老爷爷,他们养的鸟种类一般都比较固定,根据地域的不同,呈现很强的规律性,例如我们长三角地区一般主打就是绣眼和画眉,也能见到百灵靛颏之类,麻雀,白头翁,金翅也不少见,北方的鸟友一般都养红子,贝子,靛颏,百灵,画眉之类的,南方养四喜的比较多,总之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特色,规律性都很强。这些常见的“老爷爷鸟”之所以得到那么多人的青睐肯定是有理由的。靛颏的贵贱主要看品相,我们这里不谈,而其他那些以叫见长的鸟,叫声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清晰明朗,即使音量不是很大,但在车水马龙的地方叫起来也清清楚楚的听得到,百灵,画眉,绣眼,山雀类的鸟都符合这一点。
我认为鸣叫鸟真正的大雅之堂正是马路边上,遛鸟场里。我不是要贬低那些只想在阳台上听听鸟叫的朋友,声明一下,呵呵,我写文章不是想找架吵的。其实即使是认为只要鸟能在家里叫叫就可以的人也很容易想象一下,如果自己的鸟能在马路边上吸引一群养画眉,百灵的老爷爷啧啧称赞是什么样的感觉。大家上网,上论坛发照片发帖子也还不是为了分享,为了交流,为了听别人的称赞吗。从别人的称赞中得到满足感,成就感,实际上是养鸟的一个重要乐趣,也用不着不好意思,避而不谈。估计还有些鸟友想把鸟带出去遛的,而不好意思的,呵呵,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所以,我这里定的养鸟的目标就是让鸟到马路边上叫,声音要清晰入耳,让别上的鸟友不得不承认你的存在,能端在手上叫更好,能放出笼子来在外面叫最好,当然还要能自己飞回笼子里,呵呵。我自己就在北京官园外面的路边上见过老爷爷养的红子雏鸟放出来在自行车上蹦蹦跳跳又飞又叫。
目的是前提,前提有了再来看看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百灵,画眉,绣眼叫那么大声,那么清晰,那么入耳,我们还要养杂鸟干什么?难道仅仅是为了新奇?
实际上有很大一部分养杂鸟的人就是因为“新奇”,才养杂鸟的。不过我觉得新奇的劲儿过去了还是得想想为什么除了那些正宗的名牌之外,我们还要养些“杂鸟”。因为我们能在杂鸟身上找到一些百灵,画眉身上没有的优点,当然除了“新奇”之外。
我能想到的最大的优点就是有些杂鸟叫的比百灵和画眉“优美”。百灵和画眉实际上代表鸣叫鸟的两大流派,百灵是学口派,画眉是原创派的。当然画眉也学口,大叫主要是原创。百灵也有本口,但好像不是十三套里的招数,呵呵。
百灵的叫口基本都是学的,猫猫狗狗鸡鸡燕燕的声音,“优美”二字无从谈起,即便学的以假乱真也只能说是“妙趣横生”。画眉叫起来太急,虽然婉转,但听起来觉得燥的很(个人感觉,不认同反对意见,呵呵),也不美。
我感觉评价鸟的叫口可以从音色,音高,节奏,强度三个基本元素上来看。
音色要看是否优美,是否丰富。从这条上看,百灵的音色是比较干燥艰涩的,不是很美,而画眉大叫的时候基本是一个音色,不够丰富。
音高要看音域是否宽广,也就是高音和低音之间的差距是否大。这条是百灵的软肋,百灵不管学什么声音,音高基本固定,音域太窄。画眉在这方面比较强,高低起伏很大。这也是画眉叫起来激昂澎湃的一个重要原因。绣眼大叫的缺点也是音域窄,高低变化不够明显。
节奏的变化其实也非常的重要,一个失败的例子就是长尾。长尾的音色是比较优美,多变的,音域也很宽广,但叫起来节奏干太差,感觉是穿着拖鞋跑100米,快慢都不是感觉。画眉的节奏感不差,但也缺乏变化,始终是一个节奏。其实画眉在节奏感变化少这方面的缺点也是莺科的鸟鸣叫的通病,从黄腰柳莺到白腹幽眉。白腹幽眉好像是最近比较热的鸟,追捧者不少,这鸟的确叫的是不错的,但叫的再好的鸟也有不足,叫的越好的鸟,我们反而越应该挑毛病。我感觉听白腹幽眉叫就像听个小机器在数不同鸟的叫口,始终是一个速度,有点机械,缺乏灵气。说“灵气”有点玄了,实际上就是没有“留白”。所谓留白就是像中国画那样不把画面全部画满,而留出一定的空白。鸟的叫声也一样,发出一串声音之后留出适当的空白,效果会比一直不停的以一种强度去叫要好。有了弱的部分,强的部分才会更突出。画眉大叫起来就缺乏强弱的变化,一直很强,当然咯,一直强也是优点,很激昂。请大叫注意,叫的“好”和叫的“美”是两个概念。这里我并没有否认画眉百灵叫的好。
说道“留白”实际上也就谈到了“强度”这个标准,也就是叫的有多响。要能在路边上清楚的听到,自然要有一定的强度。而且强度不能一直不变,要有强弱对比,要有留白。
前面说了说养鸟的目标的问题,和对鸟鸣叫评价的标准的四个基本元素。下面我再说说自己对鸟的叫口“标准化”的看法。所谓“标准化”就是对鸟的叫口有明确的社会公认的价值判断标准,说简单一点也就是大家对于某种特定的鸟来说哪些叫声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哪些是必备的,哪些是必无的,怎么叫才算好鸟,怎么叫才值钱有比较一致的看法(这里我提到了钱的问题。这个问题可能有些朋友会有些不屑,但钱是反映某种鸟社会认可度的最简单,最有操作性的标尺。)我觉得我们应该实事求是一点,没有必要避讳。某种鸟的叫声标准化程度高是这种鸟普及率高,经验成熟,社会认可度高的一个标志。例子很多,比如说百灵的叫口,需要学哪些声音,不能学哪些声音各个地方都有明确的规定。红子也是,名堂多的很。还有黄雀,不能有的口,比应该有的口多无数倍。南方这边的绣眼也是,虽然对唱口的高低起伏没有成文的规定(也许有,恕我孤陋寡闻了),但唱口的数量是评判优劣的操作性很强的标准。画眉鸣叫比赛中虽然对叫口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对胜负的判断也有操作性很强的规则。
说到这个地方,有些养杂鸟的朋友肯定要说了,为什么总要拿画眉百灵绣眼说事?这就又回到了我设定养鸟标准的初衷这个问题上了,也就是为什么要能在街边上叫的让大家听清楚。我最根本的想法就是养杂鸟养到一定程度就到了一个瓶颈,也就是完成了在阳台上自娱自乐之后,又该怎样?
这里我们就有现成的榜样,画眉百灵绣眼靛颏
我认为我们中国人也不是从三皇五帝时候就开始养四大名鸟的,这些鸟的叫声的“标准化”过程也是在漫长的饲养时间过程中,由各种必然的和偶然的因素所导致的。比方说百灵的各种叫口大多是农业社会时期老百姓房前屋后都能寻的到的东西,什么鸡鸡狗狗猫猫燕燕小车轱辘的,都很生活化,这些声音成为百灵标准化的叫口都有一定的必然性,而至于为什么百灵学不得画眉芙蓉的叫口我就看不出什么必然性了,或者说没什么道理可说了(或许是我孤陋寡闻,请知道的朋友指教)。所以说既有必然因素,又有偶然的因素。
说了半天没杂鸟什么事,言归正传。
杂鸟的叫口能不能也标准化呢?哪些杂鸟的叫口有标准化的可能性呢?实际上杂鸟里叫口标准化的情况早有存在。我想,灰林鵖,黑白等鸟在珠三角地区以学四喜的五字真言为荣的事实就是例子。关于这些鸟为什么要学四喜的叫才值钱,我想首先是因为那样叫的确挺好听的,其次,是这些鸟能够学会,再次是因为不是每一只都能学会。其实就目前的情况看不仅仅是杂鸟有叫口标准化的问题,就是百灵这样的鸟也很严重。前面说过,百灵的叫口标准化过程是在农业社会完成的,规定的叫口也是农业社会人们生活中常见的。但现在已经是后工业化时代了,再顶着差辈儿的老规矩不放恐怕行不通了,不是不想行的通,而是无法行的通了。既然行不通就该变,否则就要痛,通则不痛嘛,呵呵。规矩都是人定的,人定的东西都能与时俱进。
此文的题目是“选择杂鸟种类时有关鸣叫的一些问题”,但是我想谈的可能不仅仅是选择哪种杂鸟去养的问题,实际上是如何提升杂鸟饲养的水平,推广优良杂鸟品种的问题。
四大名鸟名分已定,别的鸟想插一杠子进去恐怕不太可能,除了这四种之外,南方北方都有各自地域性强一些的名鸟,最突出的就是北方的红子和南方的四喜,不知道是不是巧合,两种鸟都是优秀而著名的教师鸟。这两种鸟在各自流行的地域内,地位也非常稳固,粉丝众多。
我的想法是能不能通过叫口“标准化”的过程,打造出新的名鸟呢?
实际上这个过程时时刻刻都在发生。前几天刚听一位广东的鸟有说看见鸟市里学了四喜叫的北红雏鸟开叫到2000块。当然2000块肯定是虚价了,但是也反映出了一定的价值。灰林鵖也是个很好的例子,也是因为学四喜的声音好而在近几年里名声鹊起。
在南方四喜叫口受推崇的地方,学四喜叫好的鸟就有可能被塑造成新的“名鸟”,那么在北方学红子声音好的鸟能不能也成为新宠呢?灰林即和北红我都养过,而且都学会了红子的音,不过不多,只有一个。我这里只有录音,而且没有刻意的去押红子口,如果换成真正叫的好的红子去押应该能更多的套路。黄额丝雀的雏鸟也能很好的学习各种鸟的声音,而且成年之后叫口相对固定,也是叫口标准化很好的对象。实际上南方的鸟友一直在用四喜给小黄额丝雀押口,北方也已经有人成功的让这鸟学习红子的口了,只不过还不够普及罢了。
经常看到有的鸟友在网上抱怨各种杂鸟叫无非是吹吹口哨,大同小异,听都听腻了。我倒是能理解这种感受。随便养个鸟,随便听听叫,自然难度不大,但如果有明确的标准,明确的方向,要将鸟的叫口打造成某种特殊的状态,那就困难多了,困难多了,自然挑战和趣味以及成功后的成就感也就打了,也不太可能腻味了。这里实际上又牵涉到了鸟叫口‘标准化’的另一层意义。
首先我们要承认一个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对于绝大多数鸟来说叫其鸣叫能力在一定的时间内是相对固定的,即使是每年叫口不同的鸟,其鸣叫能力的改变也绝不会是翻天覆地的,而是渐进渐变的。当然,不否认有些雏鸟会在第二年或是第三年水平比第一年有质的提高,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但我认为叫声的突飞猛进不能代表鸣叫能力有跳跃式的提升。对于大多数鸟来说学口是个缓慢的过程,需要长时间积累,学会了不一定当时就能叫出来,而是“藏口”,等性大到一定的程度,再一股脑的叫出来。这一点也是有事实根据的,我养的第一只北红,到第二年的时候突然叫出了黄颊山雀的口,而那个黄颊山雀一年以前就不在我家里了。这说明当时学会了,但不叫,到第二年才叫。
把某种鸟养大大唱的朋友应该都有感觉,鸟一旦开始大唱,很快你就熟悉它的唱口了,半个月,应该差不多了,叫口再丰富的鸟也不例外。时间长了,难免审美疲劳。经常看到有鸟友在网上发鸟唱的视频,通常都会引起很多别的鸟友的众多口水,实际上如果真把鸟拿回家去听,很快口水就流干了。因为不神秘了,不未知了,熟悉了,审美疲劳了。问题就在于,随便养个鸟,随便听听叫,自然难度不大,但如果有明确的标准,明确的方向,要将鸟的叫口打造成某种鸟友群推崇的状态,那就困难多了,困难多了,自然挑战和趣味以及成功后的成就感也就大了,社会认可度也大了,自我感觉也自然更好了。
前段时间看到网上有人发国外橙头地鸫的鸣叫视频,有人品论说,叫得不错,就是没什么特点。我认同他的说发,包括我自己曾经养的橙头地鸫在内,叫起来都"没有什么特点"。我想这位朋友这里说的没有特点可能指的就是这鸟不过是随便叫叫,也没有什么明显的学口,更不要说什么标准化了的学口,也就没有什么大名堂。
假设情况是这样的,这只橙头地鸫除了自己本身婉转的变化之外,还学会了一口四喜的腔调,学会了红子的声音,学会了蜡嘴的口哨,麻料的口哨,恐怕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学会上面我说的这些叫口,对橙头地鸫来说从鸣叫能力上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同样是口哨,按照某种能说出名字的方法去吹可大不一样。
试想一下一个在没有猫狗鸡燕子,没有轱辘小车,没有麻雀喜鹊的地方长大的人听到13套口的百灵叫会是什么感觉?所以说出叫口的名称对鸟叫的“名堂”的提升至关重要。百灵叫口的名字都是现实中就都有的事物动物,很方便可以叫出来,而另一个叫口“名堂”很多的鸟,红子的叫口,可就都是人为根据相似的情况用汉字起出来的,为什么要用汉字把这些所谓的音都标注出来呢,因为,不标注出来就不好交流,不好推广,不好闹出些“名堂”来了。
再举一个mockingbird的例子,mockingbird是北美一种学口能力极强的鸟,和白腹幽鹛有点类似,但是因为这鸟生在北美,它学的那些鸟叫都听不出是什么鸟在叫,不知道名字,就一片空白,想和别人夸一夸这鸟都只能用“叫口极为丰富”这样苍白的语言,如果能列举出学的鸟叫,那又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如果这鸟学的都是大家推崇而努力为止奋斗要押上的鸟叫,又是什么感觉呢?
写了这么多字了,我自己都有点烦了,不过话没说完,还得接着说啊,嘿嘿!还是叫口标准化的问题。前面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拿百灵说事儿,现在我想说的是黄雀,其实黄雀才是叫口标准化极致的例子。
大家都知道,按照规矩(至于是到底具体是什么地方的规矩我不太清楚,总之是北方的),黄雀标准的叫口就是红子(至于要有几个音,哪个音,我不太清楚了,总之不能低于一个,呵呵),喜鹊(或者是灰喜鹊,我不太确定,总之是咔咔的声音,呵呵)和油葫芦(至于到底是什么样的油葫芦,我也不太清楚,知道的朋友,请指点一二)。而且,只能有这三种口。要达到这样的标准实际上是非常非常非常困难的,从生鸟的选拔,到押口,隔绝不需要的声音,保持叫口,每一步都非常的困难。好像也从来没见网上有朋友上过真正三大口黄雀叫的视频。如果真能养出这样的鸟,我觉得5000块都值!!!(呵呵,开个玩笑)。
我也养过叫的超级棒的黄雀,那鸟叫起来凡开口就能清楚听出学口的“名堂”,麻雀(有一只叫,两只叫的),黄腾,灰喜鹊,乌鸫“结结”的声音,大山雀的口,芙蓉鸟,油葫芦等。大山雀,小山雀(就是红子),都是山雀,叫的也有几分相似,姑且就算差不多吧,呵呵。所以这黄雀就算三大口都有了,但是还多了一些,离真正的三大口差距还是十万八千里。
我这儿说黄雀的事儿是什么意思呢?我是觉得我们养鸟听叫,要调整好心态。心态非常重要,飞知说了,鸟叫的好不好实际上我们人说了算的。
经常看有朋友提出想养叫口多的鸟,当然我不是说叫口多的鸟不好,当然越多越好。但是我们是不是能换个思维呢?一只真正三大口的黄雀和一只狂变叫口的白腹幽眉比,哪个叫的好?要是让我选的话,我选黄雀。为什么呢?白腹幽眉叫口再多,也是有限的,听多了也就那样了,但是三大口的黄雀的叫,那是辛勤努力的结果,人工和自然的双重造化。
其实说白了,谁不想养个叫口每天都不一样,怎么叫怎么好听的鸟呢?但是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事。
上面提到了叫口标准化的一层意义是,既然鸟随便养养,随便叫叫太简单,没“名堂”,那我们就把鸟的叫口“标准化”一下,自己设置一点难度,这样就更有挑战,更好玩了。
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叫口“标准化”的再一层意义。那就是,既然没办法无穷变化,那我们就不要求鸟无穷变化,给它设置一个有限的标准,能衡量就可以了。所以我说啊,鸟的叫口的标准化既是积极提升难度的措施,也是基于现实的无奈之举。
回到心态上来。我觉得大家不要奢望自己的鸟叫出非常非常多的口,只要叫口清晰,悦耳就是好鸟啦!当然啦,不同的鸟种类欣赏的要求也不一样,如果是个橙头地鸫只能叫三种声音,那肯定不是好鸟,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