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既是检验我维和待命部队建设成果的平台,也是了解中国对联合国维和事业作出重要贡献的窗口——
透视中国维和军人“三原色”
“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中,参演国步兵分队正在巡逻。
中国军队主办的“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日前在陆军确山某训练基地落下帷幕。演习期间,中国、蒙古国、巴基斯坦、泰国参演官兵合兵联训、互学互鉴,检验提升了遂行维和任务能力,增进了交流互信和务实合作。
联合国旗与五星红旗交相辉映,迷彩与蓝盔相得益彰。透过演习这个窗口,记者分明感受到中国维和军人身上浓重而耀眼的“三原色”。
蓝 色——
联合国旗的底色,中国维和军人身上的亮色
“戴上蓝盔,才知道和平的分量。”
面对记者的采访,第82集团军某合成旅营长何永学拍了拍手中的蓝盔。标有白色“UN”字样的蓝盔,既是保护自身安全的装备,也是联合国维和军人的象征。
蓝色,联合国旗的底色,中国维和军人身上的亮色。
刚刚走下“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场地的何永学,已经入选成为新一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的一员。面对新的任务,他需要就地转换角色,和战友一起投入紧张的行前训练。
因疫情原因,计划中的涉外活动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还有一些被迫取消。但中国军队克服困难,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支持力度没有丝毫减少。就在演习进行前后,中国赴黎巴嫩、马里、刚果(金)维和部队克服疫情影响,组织了轮换交接。
“在疫情背景下,中方克服困难,成功举办此次国际维和多边实兵演习,表明中国军队加强国际维和合作的诚意与决心。”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高级教官、演习导调评估组专家陆建新说。
为和平坚守,为和平出征。1990年以来,中国军队已先后参加25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近5万人次。从停火监督、巡逻护卫到谈判调查,从修路架桥到救治义诊,中国蓝盔为推进和平解决争端、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驻在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努力。
在黎巴嫩,中国维和官兵排除地雷和未爆物,将一片片危机四伏的雷场变成了牧场,荒地变成了良田。
在马里,中国维和警卫分队官兵屡屡出色完成武装巡逻及警戒护卫等任务,被联马团东战区誉为“战区王牌”。
在苏丹达尔富尔,中国维和工兵分队给水官兵克服重重困难,先后在当地打井14口,给当地民众生活带来生机和希望。
在利比里亚,中国维和工兵分队官兵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坚守岗位,圆满完成中国援利埃博拉诊疗中心修建任务。
在南苏丹,边境城镇耶伊爆发激烈武装冲突后,中国维和步兵营第一时间派出官兵,救出7名被围困在交火区域的联合国民事人员。
……
用联合国副秘书长拉克鲁瓦的话说,在维和领域,“中国的贡献值得大书特书”。
“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在何永学看来,这一名言中的意蕴,反倒不如维和训练营地入口处的几个大字更加直接——为和平出征。维护和平,彰显的正是大国的担当。
绿 色——
军装的颜色,中国维和军人沉淀的本色
在柬埔寨,中国维和军人创造了“一天能架一座桥”的奇迹;在马里最高气温近50摄氏度的旱季,中国维和官兵不到4个月就建成了一座二级医院……身着丛林迷彩服的中国军人,在任务区创下了一项又一项“中国速度”“中国标准”“中国质量”。
绿色,军装的颜色,中国维和军人沉淀的本色。这种颜色,浸透了汗水,体现着实力。
演习场上阳光刺目,不过对曾在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执行过维和任务的士官孙汝鹏来说,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到了任务区,才会对赤日炎炎有更深的体会。”达尔富尔地区的气温有多高,没有到过任务区的人很难想象。但基于联合国维和任务真实场景构设的综合演练区,却让记者感受到了浓厚的实战氛围。
“准备!下!”
快反分队排长张敬扬一声令下,16名快反队员分2组从一架白色米-171直升机上迅速展开索降。降落到目标地域后,张敬扬带领队员沿道路两侧交替掩护前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对“武装分子”进行压制。
“实施8绳同降虽然难度较大,但为我们第一时间遂行任务提供了重要支撑。”快反分队指挥员朱涛说,根据维和待命部队建设标准,分队在遇到重大突发情况时,需要第一时间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第一时间应对处置。
近年来,中国维和部队从单一军种为主向多军兵种拓展,任务类型从支援保障向综合多能转型,行动目标从制止武装冲突向建设持久和平延伸,维和能力进一步提升。
建设一支能力素质过硬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关键力量”,不仅需要满腔热血,更需要脚踏实地、刻苦训练。
3.5秒,这是行前训练阶段,步枪手从发现情况到完成据枪瞄准动作的最长时限。曾任第2批赴南苏丹维和步兵营军事组副组长的李红奇介绍,在硝烟中入睡、在炮声中醒来,是维和官兵的常态,也对官兵军事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家知道,平时训练的强度,直接关系到战时的反应速度,攸关生命,攸关和平。
在联合国维和任务区,许多行动都是任务牵引,不仅考验单兵技战术水平,更考验指挥员的指挥能力。接到有关命令后,判定情况、排兵布阵、战场保障等都需要自主完成。李红奇说,出国前,步兵营每周都会通过案例还原、指挥演练等方式,锤炼指挥员妥善处置各种突发情况的能力,为完成维和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西藏军区某部抽组的三级常规待命维和运输分队,于2018年通过联合国的考核评估。专项训练场上, 车辆反复碾压的戈壁路,垮了一层又一层,沙子泥土填了一遍又一遍,路面越来越坚实,官兵的能力也越来越扎实。
谚语有云:欲戴王冠,必承其重;欲握玫瑰,必忍其痛。
蓝盔不是王冠,但也有自身的重量;和平恰似玫瑰,必须付出才能享有。中国维和军人正是用过硬的实战训练,将自己打造成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关键力量”。
红 色——
国旗的颜色,中国维和军人永恒的底色
“铁军精神”“沙家浜精神”“响箭精神”“老西藏精神”……在演习现场采访,总会听到官兵骄傲地介绍自己所在单位的红色基因和传承多年的精神财富。
红色,国旗的颜色,中国维和军人永恒的底色。
“官兵把‘铁军’的荣誉与中国军队乃至国家的形象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牢记自己代表的就是中国、就是中国军队!”第82集团军某旅合成一营教导员路金方说。该旅的前身是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历史辉煌厚重,目前该旅已3次抽组人员赴南苏丹执行维和任务。
恶劣的自然环境、肆虐的疾病、纷飞的战火……来到任务区的中国维和军人,需要直面在国内难以想象的困难与危险。
“军魂融入灵魂里,战旗永随党旗飘。这是革命战争的宝贵经验,也是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路金方说,只有铸牢忠诚之魂、砥砺血性之气,才能把红色基因转化为强军优势,在履行维和任务中书写精彩华章。
遇到危险,党员在前。在任务特殊的维和部队,没有丝毫特殊和例外。
“中国维和部队履行大国军队担当、捍卫世界和平的背后,离不开我军传承红色基因的有力支撑。”国防部维和事务中心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
中国红,和平蓝。代表祖国走出国门的中国维和军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中国、记住了中国国旗。
刚果(金)东部城市瓦伦古一名女教师,为了感谢中国维和官兵抢修机场跑道,为抢救外出就医的患病学生赢得了时间,提出要让学生们把这面“红色国旗”永远铭刻在心;黎巴嫩农场主伊斯迈尔,主动将一片空地提供给中国维和部队作为扫雷训练场,以感谢中国维和工兵帮助清除农场里的子母弹;在南苏丹瓦乌,一批批中国维和医疗队员持续对当地健康培训学院进行帮建,佩戴红臂章的“中国老师”成为他们最期待的“外教”……
红色,也是鲜血的颜色。为了崇高的和平事业,已经有16名中国维和军人牺牲在维和一线。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灌了和平之花,用生命树起了和平丰碑。
“待到人间处处红,泪飞含笑同凉热。”维和烈士申亮亮牺牲之后,于2019年被追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牺牲在战位,军人用鲜血书写忠诚,用生命完成使命。
馈之以国礼,国人用真心传递深情,用行动致敬英雄。
“壮士化云鹤,长缨安海澜。”鲜血的映照,不仅使中国维和军人头上的蓝盔更显崇高,也使空中的五星红旗更加耀眼。
“希望和平早日来临,让蓝盔部队成为历史的记忆。”一名中国维和战士的这句话,传递着中国军人对世界和平的祝福。然而,在那一天来到之前,将有更多的中国军人在五星红旗引领下,头顶蓝盔,为了世界和平而出征。(吕德胜、张丹、张毓津、李伟欣)(参与采访孙月胜、刘召、田磊、孙鹿恒)
来源:解放军报